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

上传人:太丑****片 文档编号:291662693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详解演示文稿1页,共63页,星期四。(优选)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2页,共63页,星期四。3历史上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历史上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历史上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历史上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n1886年郭霍第一次报告了一例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n1951年美国统计的1342个实验室感染病例,涉及69种不同的微生物。n1967德国马尔堡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37人感染,1/4死亡。 n1979年4月,前苏联一实验室发生泄露事故,泄露出的炭疽芽胞粉剂和爆炸释放出的大量毒雾,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n1993年美国CDC报告了17名实验室人员因职业接触感染HIV。 nSARS冠

2、状病毒引起的实验室感染事件:2003年台湾一研究人员在BSL-4实验室被感染;2003年新加坡一名博士后研究生在实验室被感染;2004年北京一个国家级病毒病研究机构,一名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被感染。3页,共63页,星期四。4与致病微生物接触就存在安全问题与致病微生物接触就存在安全问题n1974年丹麦某医院临床生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体检时发现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7倍。n1976年英国某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体检时发现结核菌感染者比其他人群高5倍。n1978年英国报告一个商业洗衣房因清洗来自一Q热实验室的衣裤时发生6例雇员和1例参观者感染。4页,共63页,星期四。5n据统计,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工作

3、人员发生实验室感染的概率较普通人群高57倍。实验室感染事件将不仅损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给所在单位和部门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造成疾病的流行,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乃至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后果。n为此,防止实验室生物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5页,共63页,星期四。6第一章第一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6页,共63页,星期四。7第一节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7页,共63页,星期四。8一、生物危害(一、生物危害( biological harm)(一)概念(一)概念n 广义的生物危害广义的生

4、物危害 是指各种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n狭义的生物危害狭义的生物危害 是指在实验室进行感染性致病因子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实验室人员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8页,共63页,星期四。9(二)生物危害的来源(二)生物危害的来源 1. 来源于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来源于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 如: 鼠疫;霍乱;SARS; 疯牛病;禽流感。 2. 来自外来生物的入侵。来自外来生物的入侵。 我国原来没有的外来生物引起人,农作物,牲畜病 虫害的致病因子, 如 美国白蛾。 3. 来自转基因生物可能的潜在危险来自转基因生物可能的潜在危险。 1998年研究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

5、豆后免疫系统受 到破坏,转基因的生物安全评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 的焦点。 4. 来自生物恐怖事件。来自生物恐怖事件。 2001年9.11后美国炭疽杆菌引起的感染和死亡事件。9页,共63页,星期四。10二、生物安全(二、生物安全(biosafety)(一)概念(一)概念1. 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处理微生物及其毒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措施。2.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 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 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 综合措施。 即当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 生物及其毒素

6、时,通过实验室的设计建造(二级屏 障)、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一级屏障)、严格遵从标 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等综合措施: (1)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2)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10页,共63页,星期四。11(二)(二)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1. 有害生物因子有害生物因子( biohazardous agents ) : 是指那些能够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作用的生物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来自高等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原、来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毒素和过敏原、基因结构生物体等。 2. 危害废弃物危害废弃物( hazardous waste ) : 具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

7、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11页,共63页,星期四。123. 气溶胶气溶胶 (aerosol)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粒径一般为 0.001-10m) 。 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microbial aerosol):微粒中含有微生物。 感染性气溶胶感染性气溶胶(infectious aerosol):微粒中含有致病微生物。 飞沫飞沫 (droplet):由于动物打喷嚏、咳嗽和鸣叫等产生的以唾 液、粘液和微生物等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飞沫核飞沫核(deoplet core):当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粘液蛋白 和微生物等

8、。 飞沫有90以上的直径小于5m,飞沫核的直径一般为12m,均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是引起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12页,共63页,星期四。134. 缓冲间缓冲间( buffer room ) 设置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临两区之间的缓冲密闭室,具有通风系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且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5.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BSC) 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极为重要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使安全柜内保持负压,气流只能从外部进入安全柜,使柜内的病原微生物不能溢出,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同时其循环风和排风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又能保护环境。6. 个

9、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人们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为防御各种有害因子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用品的总称。13页,共63页,星期四。14 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室感染的类型和来源实验室感染的类型和来源14页,共63页,星期四。15一、实验室感染的类型一、实验室感染的类型有三种类型:有三种类型:1.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由于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散在空气中,工作人员吸入了这种污染的空气而造成感染。 2.事故性感染事故性感染-因为实验室人员操作过程中的疏忽,使本来接触不到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10、,直接或间接感染实验室人员甚至危及周围环境。 3.人为破坏人为破坏-有意播散生物制剂。15页,共63页,星期四。16二、实验室感染的来源二、实验室感染的来源(一)标本(一)标本 1. 检测标本检测标本:实验室标本;临床标本。 2. 菌毒种菌毒种: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1离心机离心机:可能造成实验室感染的有气溶胶、飞溅物和 离心管泄漏等。 2组织匀浆器、粉碎器及研磨器组织匀浆器、粉碎器及研磨器:可能造成实验室感染的 有气溶胶、漏和容器破碎等。 3超声波器具超声波器具:气溶胶。16页,共63页,星期四。174真空冷冻干燥机及离

11、心浓缩机真空冷冻干燥机及离心浓缩机: 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5培养搅拌器、振荡器和混匀器培养搅拌器、振荡器和混匀器: 气溶胶;飞溅物;溢出物。6恒温水浴器和恒温震荡水浴器恒温水浴器和恒温震荡水浴器:微生物生成;气溶胶7厌氧罐厌氧罐: 爆裂,散布传染性物质。8干燥罐干燥罐: 内爆,散布传染性物质。9冷冻切片机冷冻切片机: 飞溅物。17页,共63页,星期四。1818页,共63页,星期四。19(三)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三)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1. 接种接种:气溶胶。应使用无弹力的铂丝接种环,细菌接种 后接种环火焰灭菌易崩散,酒精灯烧灼时要特别注意。2. 混匀混匀:气溶胶。吸管吸吹菌液时不要产生气泡,应

12、沿容 器壁排出。3. 研磨研磨:气溶胶。最好使用组织研磨器,乳钵易产生气溶 胶。4. 移液移液:吸管上端的棉花松紧要适度,吸液时要从管底吸 取,吹出时要轻缓,不要全部吹净,以免产生气 泡,形成气溶胶。5. 开封开封:溢出。 要避免压力和气流的急剧变化。19页,共63页,星期四。206. 离心离心:离心管套底垫要完好,使用匹配的管、套、离心 头,加盖。7. 注射注射: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注射器。8. 搬运搬运:室内移动要避免滑落,移出室外要有坚实密闭的 外包装。(四)实验动物(四)实验动物 接种于实验动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呼吸、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室内环境。试验人员防护或操作不当可造

13、成感染。20页,共63页,星期四。2121页,共63页,星期四。2222页,共63页,星期四。2323页,共63页,星期四。24 第三节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24页,共63页,星期四。25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为了避免实验室中有害的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和潜在危害而采取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硬件:硬件:实验室设计建造、设备的配置和使用个人防护 装备。 软件:软件: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 当研究各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或生命危险的病原微生物或有害生物因子时,将可能产生的危险降到最低,最

14、大限度的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25页,共63页,星期四。26一、实验室防护一、实验室防护-硬件硬件(一) 一级屏障一级屏障( primary barrier ) 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以防止操作人员被感 染为目的,也称一级隔离 。 如: 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 个体防护装备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手套;安全眼镜;呼吸防护 装置;紧急冲洗装置;鞋套等。(二) 二级屏障二级屏障( secondary barrier ) 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是一级屏障的外围设施。以防止实验室以外的人员被感染为目的。 如: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装修、电气和自控、通风和净化、给

15、水排水和气体供应、消防和灭菌等。26页,共63页,星期四。2727页,共63页,星期四。28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软件软件 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制度及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的建立。 (一)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培训制度、准入制 度、健康监测报告制度、个人良好行为制度、 意外事故报告制度等。 (二) 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包括实验废弃物处置标准操 作程序、进出实验室标准程序、菌毒种使用 标准操作程序、实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意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程序及各种仪器设备 和实验标准操作程序等。28页,共63页,星期四。29第四节第四节 生物安全法规生物安全法规

16、 29页,共63页,星期四。30一、国际组织和国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一、国际组织和国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1.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1988年第一版,1993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2.微生物危险等级的分类微生物危险等级的分类(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 指令93/883.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美国) 198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三版,1999年第四版;4.生物危害主要防护: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安装和使用生物危害主要防护: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安装和使用 (美国)2000年第二版;5.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加拿大) 1990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30页,共63页,星期四。31二、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二、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修订版,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