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291607123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辛亥革命教案鲁人版 辛亥革命 课程内容:探求救国之路包含两个主题活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通过这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理由,提高学生熟悉问题分析问题的才能。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深刻认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统治所举行的繁重斗争,树立远大梦想,培养抑制困难的士气和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是是山人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个学习主题其次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了解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斗争历程及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

2、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举行的不懈努力,熟悉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曲折与艰苦,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马上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思维以直观形为主,从课堂教学来看,大片面学生能在课前专心的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为上好每一堂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课堂教学以“活”为根基,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教学中要提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奇怪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假设一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校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片面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学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留神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重的历史空气,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孙中山创造中国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历程及宏伟历史功绩,引导学生懂得革命斗争的艰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梦想,巩固抑制的士气。 2、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辑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

4、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编历史短剧或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 3. 通过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查看力和想像力,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才能和独立斟酌才能,通过小组议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既能充分表示天性,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会处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以孙中山为切入点,通过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以及辛亥革命后期孙中山持续为革命做出的努力,表达出革命道路的艰苦。在学习艰苦的革命道路的同时,一方面要突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举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另一方面,通过概括的人物、事例或数

5、字,使学生熟悉到革命斗争的艰辛性和危害性。大量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纷纷投身革命、献身革命,值得后人敬爱和憧憬。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孙中山革命毕竟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了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大致过程,议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告成与失败。 教学设计思想: 1. 本课时教学课件以图片和剪辑的录像片断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辛亥革命精神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和综合分析才能,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变更历史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 2.历史课堂教学要以互助探究、创设历史情境、体验历史进展变化为主要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掌管

6、学习方法,提高独立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才能,丰富和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力求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变为探究和体验历史进展、描述和感悟历史变化、初步理解和预料现实事物的进展走向、巩固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过程。 教学策略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有关孙中山以及涉及辛亥革命的历史人物的资料。课堂以专题研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以影像资料辅佐教学,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以及总结交流感悟,完成课前和课后的延迟,让学习更丰富。 教学环境与媒体: 1.城市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翻阅书籍、询问家长等方式举行广泛的信息搜集;寄宿制学生可以在教师

7、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举行资料的收集,留神引导搜集资料的多样性,如:图片资料、小故事、报刊等。 2.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表示、视频链接、实物投影等媒体来完成。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在实物投影上举行表示交流活动。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表示交流。 教学打定: 学生打定: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孙中山的资料”、“ 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事例”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资料、小故事、报刊,也可以是制作的小视频等。 2 教师打定: 1、先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才能后,根据以上处境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以组为

8、单位查阅书籍、报刊、网站,收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制作有关课件,运用多媒体辅佐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拓宽学识面。 活动过程 其次课时 辛亥革命 一、新课引入: 1、课前小调查:向学生出示中 山装实物或图片,问学生:哪位同 学知道这件衣服的款式?以活跃课 堂气氛。 (设计意图:历史远离学生,用中 山装资料导入新课,拉近了历史与现实 生活的距离,让历史与生活链接,有 效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学 习的兴趣更易于激发) 2、 对于孙中山你有多少了解? 【预设:学生可能回复“孙中山是大总统;孙中山的生卒时间;孙中山破恶习的故事”等】 (引出孙中山,并

9、板书) 出示孙中山肖像。简介:孙中山,原名孙文,是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人,出世于农人家庭。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以前的一段体验,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孙中山早年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二是孙中山在广州、香港读书时接触了新的思想,熟悉到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中国的落后贫弱,立 3 志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学生活动:表示课前小调查,说说你所知道的当地(或其他地方)用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学校、公园、街道等。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举行表示。 【预设:学生将南京的中山门、中山路,中山纪念堂,中山码头,逸仙桥、逸仙小学,广东中山市,中 山大学等资料举行表示,介 绍。活动过后,师出示图片 补充介绍

10、并小结。】 (设计意图:这段设计以“中 山装”为话题导入课文,初步 评价孙中山,感受孙中山为什 么受人崇敬,为了缅怀他,全国各城市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课前请学生搜集资料,并以图配文的形式分组介绍一些以中山名字命名的地方,图文并茂,学生较感兴趣,更加增加“中山装”,作为崭新学识,学生更加感兴趣) 二、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多媒体课件表示:(剪辑片段)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以及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史实。学生看完,师问:面对当时的背景,你认为中国理应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国家被多处瓜分,没 有自主权”,“国家被外国侵略者强占,再这样 下去,怎么办?”“务必要救国家,把这些强 盗赶出中国”?】

11、 师:孙中山和你的想法一样吗?他又是 怎样做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入下一 环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多媒体,形象而又 真实的呈现那段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政府 的腐朽无能,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认 识到务必推翻清王朝,才能救中国。使学生 与孙中山的思想产生共鸣,有效地达成情态教学目标。) 2、你认为此时的中国该怎么办?孙中山是怎么做的?(课件配乐:昂扬、昂扬的) 起初(上书李鸿章,寄梦想于政治改革),甲午战役之后(明白救国务必用革命的气力推翻清王朝)。 4 (设计意图:立志救国这一段的设计从孙中山的成长历程说起。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早就埋下了革命和救国的种子

12、,再得出不得不救国,不得不革命的结论) 师:孙中山为了救国救民走上了一条艰辛的革命之路,并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事例和故事。概括要求是: (1)汇报时,要讲明自己搜集资料的来源。 (2)个人汇报后,小组内按确定的标准举行分类汇总。 (3)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学生表示搜集的资料,在班内交流。教师实时赋予指导,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作补充说明。 理清思路,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创造同盟会,师生交流了解孙中山创造同盟会的过程。重点议论:同盟会成立的时间,革命纲领,重要功绩。 (设计意图:在此组织学生了解当时国情,理解同

13、盟会的创立及纲领,这是孙中山等人奋斗 的目标,也是坚强的信念,为下文屡屡失败而不放弃,举行铺垫。) 2、孙中山虽然流亡在外,情况艰苦,但与清王朝决战毕竟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变更,他又号召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呢? 课件出示:孙中山历次领导的起义资料表格图 5 学生分组活动:孙中山答记者问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孙中山,您好,我是报社的记者,我想请问您,您为什么要领导这么屡屡武装起义?(生结合孙中山的救国目标回复)” “孙中山,您领导了十屡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可您为什么从不灰心?从不放弃呢”?】 师总结:正像孙中山说的那样,每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该为了驱赶鞑虏,恢复中华而发愤争先,老师也不禁热血澎湃了。

14、你们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体会革命的艰苦,革命毕竟的信念。激励学生走进孙中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孙中山革命毕竟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现场模拟“孙中山答众人问”,使学生角色体验到孙中山的大气气概、革命精神,潜移默化地从心底萌生要发愤有为、立志为国的爱国情怀。) 三、推翻帝制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党人前赴后继,起义频频爆发 A、看资料片武昌起义(剪辑) 6 师生交流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重点议论:这场革命为什么叫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一片面设计,首先看资料片,再现历史,营造历史空气,把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让学生走进历史,融入历史,更以激发学生

15、情感。) B、课件出示地图,结合地图了解各省宣告独立的处境,感受革命如风暴般席卷全国。 (设计意图:用到了地图这一向观的 工具,使得学生马上从视觉上、心灵 上感受到革命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比光报一些省份的名字毫无疑问效果 会更棒。) C、 书上也有这段资料,你们容许 再读一读吗?读后请斟酌一下问题: 武昌起义发生于_年_月 _日,又被称为 _革命。 末代皇帝宣布退位,宣告_王朝 的终止,中国的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_年_月_日,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7 (设计意图:用三道斟酌题扶助学生把握重点,进一步熟悉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终止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