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1595324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机化:在疾病过程中所展现的各种病理产物或异物,被新生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机化。 2、稽留热:是指3940摄氏度高热持续数日不退,昼夜温差不超过1摄氏度。 3、钙化: 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冷静于病理产物或异物的现象。 4、实质性黄疸: 肝脏对胆红素处理障碍而引起的黄疸。 5、蓄脓:浆膜腔或粘膜腔内发生化脓性炎,并在腔内蓄积多量脓汁 6、固膜性炎:是指伴有对比严重组织坏死的纤维素性炎,故又称为纤维素坏死性炎,只发生于黏膜。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与深层坏死组织结合较坚韧的纤维素性痂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时

2、可在黏膜上形成糜烂或溃疡。 7、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8、卡他性炎:简称卡他,是指发生于黏膜的、以大量渗出物流出为特征的一种炎症。 9、浸润性生长: 肿瘤象树根一样侵入周边组织间隙、淋巴或血管内。 10、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散,小叶外围肝细胞展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变更,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11、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童稚的结缔组织。 12、养分性贫血:是因缺乏某

3、种造血所必需的养分物质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13、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称淤血 14、梗死: 局部组织器官因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所形成的坏死区域。 15、积水:组织液在体腔中积聚过多。 16、脂肪变性:是指细胞胞浆内展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17、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引起的继发变化。外观呈灰褐色或黑色。 18、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缩小,功能减退。 19、弛张热:是指体温升高后,其昼夜温差1摄氏度以上,但体温下降并不达成正常水平。 20、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

4、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21、 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22、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冷静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展现半通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 23、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展现不规矩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彼此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24、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25、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26、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

5、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 27、血肿:指小血管破碎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边组织。 28、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 29、瘀斑:指范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 30、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内。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 31、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如脑溢血。 32、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红细胞迷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 33、出血性素质:指机体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各内脏器

6、官都可见出血点。多见于急性传染病、中毒病、牛的蕨中毒及原虫病,并是这些疾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诊断价值。 3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机体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而引起的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导致凝血及纤溶过程平衡破坏,以致在微循环内广泛形成微血栓的病理过程 35休克:指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侵袭后,体内血液循环发生严重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裁减,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因缺氧而发生严重机能和代谢障碍的一种繁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3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变更并伴有布局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展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37颗粒变性:是一种最常

7、见而又最微弱的细胞变性,主要表现为变 性的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展现大量微细的蛋白质颗粒(常见于线粒体丰富、代谢活跃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和心肌细胞等) 38水泡变性:指在变性细胞的胞浆或胞核内展现大小不等的空泡(水泡)(多发部位是皮肤和粘膜上皮,也可见于肝细胞、肾小管上皮和神经细胞) 39脂肪变性:指在变性细胞的胞浆内展现大小不等的脂肪滴“(多见于代谢旺盛耗氧量多的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肝脏脂肪变性最为常见) 40玻璃样变性:又称通明变性是指在病变的细胞或间质组织内展现平匀一致的、无布局的、半通明的红染蛋白性物质,即通明蛋白或通明素。 41淀粉样变性:又称为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物质在某些器官的

8、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冷静的一种病理过程。 42粘液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是指细胞间质内展现类粘液样物积聚的一种病理变化。(常见于间叶性肿瘤、急性风湿病时的心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 43纤维素样变性:是发生于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病理变化(纤维素样变性主要发生于血管壁,主要为胶原纤维的变性膨化和血浆蛋白的渗出。纤维素样变性与变态回响有关) 44坏死:是指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凝固性坏死:在蛋白凝固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发生凝固 45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理由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理由又引起其次个 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展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

9、因果转化规律。 46氧含量:100ml 血液内实际含的氧气毫升数,包括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和溶解在血浆 的氧气。 47代偿:在病因作用下机体可以展现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布局破坏时机体可以通过相应组 织器官的代谢,机能和布局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48炎症: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防卫意义的应答性回响。 49尿毒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到严重阶段时大量代谢产物,有毒产物不能够摈弃而 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自体中毒的综合症性症候群。 50肾功能不全: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肾脏适应代偿才能显著减弱以至于不能有效摈弃代谢 产物和有毒物质,不能调理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以及不能维持机

10、体内环境的稳定,这种病 理过程称为肾功能不全。 二、单项选择 1以下器官小范围坏死会危及动物生命的 是( C )。 A肺 B肠 C脑 D肾 E以上都是 2关于疾病的概念,以下正确的 是(A)。 A疾病的发生需要内、外因的相互作用 B机体“自稳态发生破坏 C疾病是机体感到不适 3一般临床病症展现的阶段属(D)。 A转归期 B潜伏期 C病症明显期 D前驱期 E以上都是 4临床死亡的主要特征为( A )。 A心跳、呼吸中断,反射活动完全消散 B心跳减慢,呼吸时断时续,反射活 动根本消散 C体温下降,血压下降 D生命进入不成逆阶段 E以上都不是 5病毒、细菌等因素属于(A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

11、理性致病因素 C化学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养分性致病因素 6以下致病因素,属化学性致病因素的 是( D )。 A高温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农药中毒 E以上都不是 7辐射、高温因素属于( B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理性致病因素 C化学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养分性致病因素 8槟榔肝的发生理由是( D )。 A中央静脉瘀血 B脂肪变性 C颗粒变性 DA+B EA+B+C 9虎斑心形成主要是由于( B )。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坏死 D空泡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0气球样变属于以下的哪种损伤( B )。 A萎缩 B变性 C出血 D坏死 E以上都不是 11颗粒变性又称

12、( C )。 A水泡变性 B淀粉变性 C实质变性 D脂肪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2在细胞或间质内展现奇怪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为( B )。 A坏死 B变性 C再生 D机化 E以上都不是 13关于脂肪变性,以下正确的是( A )。 A细胞内有多量脂肪滴 B眼观病变是颜色暗红,体积增大 C眼观病变是颜色苍白,体积增大 D是不成逆的变化 E以上都不是 14淀粉样变性常见于( B )。 A肺脏 B肝脏 C心肌 D脑 E胃肠 15“火腿脾”是( C )。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淀粉样变性 D玻璃样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6机体内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在细胞内展现大小不等的空泡,细胞核被挤向一边 是( C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