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 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说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根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识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进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概括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 社会历史背景 (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根基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头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对等、博爱\的\梦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大量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叫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察觉,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基,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布局、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4.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其次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社会运行的内外重要条件: 2.社会运行机制的定义: 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布局、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整合机制、鼓舞机制、操纵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 第三章社会 1.社会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根基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2.社会的特点 3.社会的功能 4.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概念及功能 5.社会运行的概念 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进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6.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那么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文化的特征 3.文化堕距的概念 4.文化的功能 5.在改革与对外开放中怎样正确地对待非评比性文化 6.文化的布局 7.解释\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并举行简朴的评述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布局得以维持和进展,人的天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2.社会化的意义 (1)从个人角度分析: ①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②持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 ①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进展水平相适应的学识、才能和 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②对一个社会来说,假设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③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进展下去 3.社会化的个人生物根基条件 语言才能、思维才能、学习才能、较长的凭借生活期 4.社会化的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群众传播媒介 5.社会化的根本内容 (1)促进天性形成和进展,培养完备的自我观念 (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3)掌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6.早期社会化窘境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7.如何正确地对付代差问题 第六章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概念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模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根基 2.角色集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处境: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了解社会角色的分类,说明概括的社会角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归属的类型 4.角色冲突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解决对策 5.角色中断的概念、产生理由及解决对策 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受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冲突的现象 第七章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概念及涵义 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凭借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分析互动情境中的二人关系与三人关系 3.社会互动的维度有哪些 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强度 4.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哪些 竞争、冲突、强制、遵从与顺应、合作 5.集合行为的概念 又称集体行为、群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6.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凭借 7.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斯梅尔塞的根本条件说) 8.流行的概念、特点及评价 第八章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举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会群体的根本特征 3.社会群体的不同类型,并能说明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群体的归属性 4.群体凝结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作用。
5.初级群体的根本特点 6.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7.初级群体的功能 8.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九章家庭、婚姻与性 1.婚姻的概念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那么是指个人之间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来组建共同生活 2.家庭的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第十章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涵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群体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的特征: ①社会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②社会组织的非合理性特征 ③社会组织的非道德性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模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4.组织目标的涵义及对组织的存在和进展的重要意义 5.组织中的非正式布局产生的理由、给个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6.家长制的管理方式的特征及适用性 7.科层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8.组织布局设计中应遵循的原那么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滚动 1.社会分层的概念 是依据确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上下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2.如何理解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3.解释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4.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 5.社会滚动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滚动也归于社会滚动 6.社会滚动的类型 (1)根据滚动的方向把社会滚动分为水平滚动和垂直滚动(社会阶层内部滚动和各层之间的滚动) (2)根据衡量滚动的不同参照基点把社会滚动分为一生中的滚动(同代滚动)和代际滚动(异代滚动) 7.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8.合理社会滚动的一般标准有哪些 9.怎样实现机遇对等的社会滚动 10.合理的社会滚动对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作用 第十三章社区 1.社区的涵义及含义 社区(Community)是举行确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 3.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 4.谈谈如何能促进社区人的因素的合理进展?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社会变迁的概念 在社会学意义上来看,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布局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更加是社会布局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2.社会变迁的类型 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人口、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 4.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根基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得志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进展过程 5.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6.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根本特征 7.进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8.\迟进展效应\的概念及表现 第十五章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概念 狭义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布局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片面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好构成确定要挟,需要鼓动社会气力举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3.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 4.怎样对付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5.解释社会解体理论 第十六章社会操纵 1.社会操纵的概念 广义的社会操纵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模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举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举行调理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操纵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处治和重新教导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操纵这一概念 2.社会操纵的一般特征及类型 (1)社会操纵的一般特征:普遍性与阶级性、统一性与强制性 (2)社会操纵的类型:积极性操纵与消极性操纵、硬操纵与软操纵、外在操纵与内在操纵、制度化操纵与非制度化操纵 3.文化操纵的手段有哪些 4.社会操纵的功能 5.社会操纵的三个维度:操纵力度、操纵刚度和操纵网络的致密度 6.社会越轨的涵义及其类型 (1)社会越轨的涵义:社会越轨(Social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模范的行为 (2)社会越轨的类型: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