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

上传人:b****安 文档编号:29144738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基因病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Dominant negative(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ominant negative,DN单基因致病机理-显性负效应及其他单基因病的发病机理绝大多数单基因病是由于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质和(或)量的改变所引起。失去功能(loss of function)1 1获得功能(gain of function)2 23 3显性负性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4 4获得新特性(gain of novel property)5 5异时或异地基因表达(heterochronic or ectopic gene expression)u显性负效应:指该基因某个重要功能位点发生变异,导致基因产物虽然可以翻译出蛋白质,但会丧失原有功能,

2、同时干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表达的正常蛋白的功能(或其他相互作用蛋白)u可以归为特殊的功能丧失,也可以被单独作为一种变异效应u显性负效应以错义变异为主,NMD逃逸也有可能导致u一般发生于多聚蛋白相关基因显性负效应Dominant negative,DNDN导致的表型通常更严重uND的效应要严重于单个等位基因LOF,并且此类变异造成的疾病多为显性遗传u从等位基因的变异类型上划分,ND属于功能获得型性变异(突变后的蛋白能与野生型蛋白互作),但是从表型上看,显性负效应导致的表型通常与等位基因功能丧失型表型一致。而功能获得型变异的表型通常与功能丧失型表型不同DN导致的表型通常更严重pGH1基因LO

3、F的变异导致常染色隐性遗传(AR)的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1A型,即需要两个等位基因发生LOF变异才表现症状;而GH1基因的DN的变异导致常染色显性遗传(AD)的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2型,一个等位基因发生此类变异即表现症状。pAD遗传的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2型是由LMNA基因突变造成,该基因的LOF变异造成晚发型的疾病,而该基因的DN变异造成了更严重的早发型疾病有的基因突变会使突变蛋白获得新特性(gain of novel property),并赋予突变蛋白致病性。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 sickle cell anemia )( OMIM: 603903),因珠蛋白基因的错

4、义突变使珠蛋白肽链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GLU6VAL)而形成一种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由于溶解度的下降,使血红蛋白在释放氧后极易形成凝聚体,并使红细胞由圆盘状变为镰刀状,同时降低了红细胞的可塑性。当镰状细胞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很容易受伤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在这个例子中, HbS的带氧能力虽未受影响,但获得了自动凝聚的新特性并致病。获得新特性(gain of novel property)u动态突变疾病相关基因的转录产物与RNA结合蛋白结合,形成RNA团簇,导致部分mRNA的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功能障碍u编码蛋白的动态突变的产物形成蛋白聚集,造成毒性效应获得新特性与动态突变蛋白毒性

5、,也是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重要机制。一部分碱基重复造成的疾病的机制为重复的氨基酸造成了具有细胞毒性的蛋白。比如 Huntington 病是由 HTT 基因编码框内 CAG 重复造成的细胞机制研究表明,野生型 huntingtin 蛋白在细胞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被认为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转录调控,阻止 procaspase 9 的降解,并且参与膜泡的运输和释放。而达到致病级别的 huntingtin 蛋白被蛋白酶切割后会造成一系列毒性作用,滞留正常的蛋白(包括正常的 huntingtin 的蛋白),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胁迫压力,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功能,激活caspases 启动凋亡

6、级联反应、与核因子相互作用导致转录失调,从而造成 Huntington 病的症状。案例-蛋白毒性HTT有的基因突变影响基因调节区的序列导致该基因在不适当的时间或不适当的细胞中表达,即所谓异时基因表达( heterochronie gene expression )或异位基因表达( ectopic gene expression)。如非珠蛋白基因簇中链在胎儿期高表达,而在出生后迅速下降;而链在胎儿期低表达,而在出生后迅速上升。非珠蛋白基因簇调节区的基因突变则可使链在出生后持续高表达,导致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症的发生。异位表达常常出现在肿瘤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并不多见,但也存在这样的例子。糖 皮

7、 质 激 素 可 治 疗 的 醛 固 酮 增 多 症 是 由CYP11B1/CYP11B2 基因融合造成。CYP11B1 和CYP11B2 位于8号染色体上,二者呈串联排列,序列上有95%的相似度,因姐妹染色体间的非平衡交叉而产生 CYP11B1/CYP11B2 融合基因,融合的基因具有 CYP11B1 的 5 端 和 CYP11B2 的编码区。正常的 CYP11B2 基因的转录受血管紧张素激活,表达于肾上腺球状带;融合基因的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表达于肾上腺束状带,导致醛固酮合成增多。异时或异地基因表达(heterochronic or ectopic gene expression)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检验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