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

上传人:llt8****5967 文档编号:291401118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分分合合_苏少版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蒋春燕 一、教学课题分分合合(国标版江苏青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第5册第12课)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比较典型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造型游戏,它也是整套教材中“联想造型”一条横向隐线的连续,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本课的创作行为中,不需要事先设定某类形象,学生要紧是凭感受、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并从中获得欢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分分合合,是将原有的几何形分割成一个个单一的、抽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图形。通过那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差不多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

2、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差不多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判定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图形的分分合合在生活中的运用率较高,学生对过程的明白得应该较为容易。然而,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专门强,因此让学生分合图形的时不能要求过高。利用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鼓舞学生敢于尝试,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调动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来。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分割有技巧,组合有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四、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知识,将几何形分割后能组合排

3、列出新的图案。技能目标-学习组合排列,进行巧妙的图形重组,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进展抽象思维。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拼摆,及观赏分合设计的图形,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运用点、线、面的平面构成知识学习单一集合形的分、合规律,感受分分合合中的奇异变化。难点:把握分合的变化方法,制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抽象或具象作品。五、教学预备教师:白板课件、七巧板、各种几何形卡纸、剪刀、粘贴材料等;学生:卡纸、A4纸、剪刀、固体胶等。六、教学过程(一)演示魔术,激趣导入1、设疑:课件出示一个圆、剪刀,师:猜一猜,剪刀能把圆变

4、成什么?2、演示激趣:老师用魔术剪把圆分成几块?(七块)。老师先把分割下来的七块打乱,然后来变个魔术,把它们变成一个动物。师课件演示把七块移动组合成了“牛”。3、超级变变变:同一个圆,同样的七块,还能拼成其他的图案吗?课件分别展现另五幅拼图。师:在这些图形里,有的是生动形象的机器人、苹果树,有的是抽象、充满奇异想象力的图案,看起来天外来客。能看出具体像某一事物的图称之为具象,不能看出具体像某一事物的图称之为抽象。不管是具象依旧抽象,只要巧于构思、精于设计、具有美感,差不多上好作品。4、揭题:合起来只是是简单的几何形,分开来却能够变幻无穷。几何图形分割,再重新拼合而成新的图形。这确实是图形的分分

5、合合,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分合合的魔幻世界之中。出示课题“分分合合”。设计意图: 相较于静态的、平面的图片排列展现,现代媒体创设的魔术导入法更有效。它设置了悬念,诱发了思维,学生探究新知识隐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爱好,积极主动地开始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美即现,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成效。(二)初步分合,尝试制作1、认一认几何形。课件演示:老师点一个几何形,大伙儿齐声说出名称(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等)。学生在学具篮任选一个卡纸几何形。2、分一分。师:请拿起魔术剪,预备好一个几何形,每人选的几何形不同,切割方法大体相同。与老

6、师一起来分一分。(课件展现分割好的几何形)A、第一刀想要一刀剪个双胞胎,如何办?对折剪下三角形;B、第两刀100米直道赛跑,快速剪出直线;C、第三刀弯弯曲曲扭秧歌,耐心剪出波浪线;D、第四刀中间想要挖个孔,但又不能剪破,谁能关心我?(对折后剪个半圆,打开确实是完整的圆孔);E、第五刀、第六刀先留着,如有需要再剪。分分合合有个原则,简单又巧妙为最好。展现设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有单剪和对折剪。除了直线分割、曲线分割,挖圆孔,还可剪出更多的线和形,如折线、半圆等,请小朋友自己用魔术剪来剪出多种变化的分割线。(课件展现多种分割线)。设计意图: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不同的切割线分割图形,关心学生把握直线

7、分割、曲线分割、折线分割和挖孔四种分割方法。这是点的突破。实践中的学习远远胜于空泛的说教当学生把握四种分割法后,其他的分割法都迎刃而解。老师在白板课件上将多种分割法展现、归纳,使学生举一反三,把握更多分割法,并鼓舞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制造。3、拼一拼。(1)师:把刚才剪下的每一块收集起来,放在色彩对比鲜亮的卡纸上。数一数一共几块?我们来做个三分钟拼图游戏。请听好游戏规则:A、每一块都用上,但不能重叠;B、大胆改变方向,上下左右移动、旋转,拼个有味的图形。(比一比,谁拼得快、谁拼得有味?)(2)展现两张学生作品。(一张成功,一张失败。)让学生自己上展现台具体说一说拼的什么图案?有没有按游戏规则

8、来拼?总结成功体会:A、剪下的每块有大有小、有方有圆;B、每块用上不重叠。鼓舞失败者,找出缘故:A、不能剪得太碎、太细,要有大有小;B、不能重叠;C、拼了又拼依旧拼不出,依照现有的图形特点,再在大块面上剪一二刀后重新拼。师在此基础上示范剪一二刀,拼个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初试合一合,了解学习组合方法;老师鼓舞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拼合,由学生自己说说成功和失败的缘故,内化了分分合合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4、总结设计过程。(课件演示)师:老师也把刚才分割的几何形拼了个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拼的图案。师小结设计过程。想一想:选一个几何形,能够直截了当剪,也可想想画画再剪;分一分:简

9、单又巧妙为最好,而且剪时要有大有小有变化;拼一拼:拼合时每块用上不重叠,因为拼成的图案能够千变万化,因此要多试试;合一合:拼得最中意的图案粘合在对比色鲜亮的卡纸上。小结设计步骤:想一想、分一分、拼一拼、贴一贴。同样分割下来的几块,却有多种拼合法。老师的拼合是一万种方法中的一种,更多更好的方法藏在你脑中。你越有想象力,就玩得越有味;你越大胆尝试,就越能带来惊喜。(三)拓展思路,观赏感知。1、猜一猜:“老师那个地点带来了其它一些同学的设计图,请同学们边观赏边摸索:它可能拼合出什么图案?”先让学生尽情猜设计图,有一万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给予鼓舞,然后展现拼成的其中一种图案并请学生将拼出的图案与设计图

10、连线。2、请你说说哪幅作品的想象力丰富、巧妙有味?依照学生回答,点开具体作品观赏,简要小结:分割简洁,切忌分得过细、过碎;组合大胆、夸张、富有想象;每块用上不重叠。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设计图可能拼合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明确拼合的图形千变万化,没有唯独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回答也会启发老师的思维。让学生说说哪幅作品的想象力丰富、巧妙有味?旨在让学生体会图形分合设计的思路旨在简洁、大胆、夸张,鼓舞并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四)情境创作,动手动脑。师:我们预备举办一个分分合合魔术竞赛。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本领,选一个你喜爱的几何图形,进行有味的分割、组合游戏,来变个新

11、魔术呢?(课件演示竞赛情境)一起念一念分分合合规律歌:有大有小有变化,分多分少看情形;每块用上不重叠,千变万化乐趣多。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循环播放分分合合作品。设计意图:把握了分分合合的知识后,利用创设的节日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唤起学生的内需,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课的作业。老师总结的分合规律歌,通过让学生一起念一念,也使学生对作业的具体要求有明晰的了解,幸免制作过程中显现失误。(五)展现评判,拓展延伸。1、展现评判:“分分合合魔术展现会”。将学生作品展现,评出“最佳创意奖”、“设计趣味奖”、“作品精美奖”。老师示范评判一张学生作品,学生使用评判关键词互评,以采访形式让获奖作者上台介

12、绍作品。评判关键词:想象力丰富;设计巧妙、有味;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2、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个个差不多上大师,制造出了或具象或抽象的作品,既美观又充满了奇思妙想。分分合合,好玩有味,魅力无穷!老师给小朋友们再观赏一个拼图游戏:七巧板。大伙儿玩过中国七巧板吗?中国七巧板据说能够拼成一千六百多种图案,假如用“专门七巧板”,你猜能拼出几种图案呢?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小朋友课后去拼出更多、更丰富的图案。将“专门七巧板”作为奖品奖励给课堂作业完成杰出的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关心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也加强了评判的指导性,旨在通过评判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进展。课后的拓展作

13、业,可让对本课感爱好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分合合的魅力,从而增强了本课的实效性和连续性。学生作品:教学反思:在上分分合合一课前,我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内容这么多,学生来不及消化;二是在技法上的要求在一个几何形上分割、分割时有大有小有变化,拼合时每块用上不重叠,这两点如何让学生领会并内化?在往常上课时,这两个担忧也一直存在。在实际操作中,分割时的失误要紧表达为“分得过于细小、零碎”,以及“用几个几何形分割而非一个”;组合时的失误要紧表达为“分割下来的块面重叠粘贴”。往往是我化了大量的时刻与精力来讲分割法、组合法,然而学生作品依旧成效甚微,既没有数量,更没有质量。针对这种担忧,我反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

14、,明确了教和学的重难点均在如何分割、如何组合上;而且,引导学生如何组合上化的力气应该更大。为了突破那个难点,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关注在面,下力在点。我想要学生学会多种分割法,但我不需要每一种分割法都试,只要把典型分法教给学生;我想要学生将分割下来的块面组合成一个既有味又奇异的图案,但我不需要把所有具象、抽象的组合方法都讲,只要把组合方法的一种讲深讲透,学生自然能融会贯穿。大的战略目标确定后,我在课堂上调整了战术通过点来突破。第一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分一分几何形,解决了直线分割、曲线分割和挖孔,然后我通过课件提炼了其他多种分割法(如折线分割、不规则形分割等),学生因为在实践中尝试了三种

15、分割法,因此其他分割法一点就通。同时,在分割时,再拓展一下单剪和对折剪,学生专门快就把握多种分割法。其次,我指导学生把一个几何形上分割下来的块面先数数一共几块,要求不能重叠,做个三分钟拼图游戏。然后由一位成功的学生上投影仪的展台说说自己拼的图案,老师在旁关心总结拼合方法;将一张失败的作品也展现出来,由其他学生说说缘故,如何改正。因为成功的体会与失败的缘故是学生自己的发觉,因此学生在实战中都把握了分合的规律。最后,老师通过白板提炼学习过程:想一想,分一分,拼一拼,合一合。以上的教学表达较好的互动性,老师与学生一起进退,共同反思,总结规律。学生把握了分、合方法后,我展现了五张设计图,通过让学生猜设

16、计图可能拼成什么图案,来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那个猜的过程,对拓展学生拼合时的多种可能起到极大的关心作用。然后展现五张设计图的对应图案(错位),让学生做连线题,告知学生,还有更多拼合图案,它们只是其中的一种。学生从观赏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奇异的创意,乘此东风,老师营造竞赛氛围,使学生将创作的内驱力物化成作品,最终,学生创作了大量的精品。评判的过程中,我对比着本课的学习要求来示范评判,达到要求的为好作品,没有达到要求的需要改进。学生们大都聪慧,他们学着我的模样来评判,有模有样,重点突出,有亮点有建议,堪称完美的评判方式!如此的评判既有诊断性,又有鼓舞性;既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使他在受到确信的基础上促其自我反思,促其向更完美的方向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