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检测基本知识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91400327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检测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壤检测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壤检测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壤检测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壤检测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检测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检测基本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检测基本知识一、采样1、点位布设为使所布设的采样点具有最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采样单元、采样点数量确定后,应合理布设检测点位。在确定的采样单元中布点,一般要求随机均匀布设,以能代表整个检测区域为原则。点位的布设根据不同检测类型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大型区域土壤背景质量检测或污染调查的布点时,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前期点位。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检测方案(选择布点方式和确定检测项目及样品数量)提供依据,前期采样可与现场调查同时进行。正式点位。按照检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补充点位。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采样

2、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或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经过现场勘察后,制定检测方案,直接采样。布点方法分为:(1)、简单随机法:将检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络号,即为采样点。(2)、分块随机法: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检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较均匀,快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检测单元,在每个检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要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3)、系统随机法:将

3、检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个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2、采样点要求采集土样时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及属性的典型性、代表性。一般来讲,有一下要求:(1)、剖面点尽量选择剖面较完整、发生层段较清晰的土壤,采集剖面土壤样可利用自然环境形成的土壤剖面;(2)、土壤采样点应选择在土壤自然状况良好、地形平坦、各种因素都相对稳定并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坡角、洼地等地点不宜作采样点。(3)、不宜在住宅周边、路旁、沟渠、粪坑及坟堆附近等人为干扰明显而缺乏代表性的地点设采样点。(4)、不宜在水土流失严

4、重,表土破坏很明显的地点采样。(5)、一般采样点应距离铁路或主要公路150米以上。(6)、不在多种土类、多种母质母岩交错分布、且面积较小的边缘地区布设采样点。3、样品类型和采集土壤样品分为混合样和单一样品。在进行区域环境背景调查和农田土壤环境检测时采集混合样。但用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不能采取混合样,应采集表层5cm以下的柱状单一样品。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耕作层土样,一般农作物种植区域采集020cm,果林类农作物种植区域采060cm土层。为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减低监测费用,一般采集混合样。每个土壤单元设37个采样区,单个采样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个田块,也可以由多个田块所构成,其范以200

5、m200m左右为宜。每个采样区的样品混合后统一处理。混合样的采集主要有四种方法:(1)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分,以等分点为采样点。(2)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3)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10个左右;受污泥、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20个以上。(4)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15个左右,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一般来讲耕地采用梅花形布点,污灌区采用对角线布点,林草地采用蛇形布点。各分点混匀后用四分法取1公斤土样装入样品瓶

6、,多余部分弃去。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检测和城市、污染事故土壤检测时采集单一样品。进行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检测采样时,应布设总数不少于5个且每100公顷占地不少于5个采样点,其中小型建设项目布设1个柱状样采样点,大中型建设项目布设不少于3个柱状样采样点,特大型建设项目或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布设不少于5个柱状样采样点。采样点可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样。检测一般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020cm,特殊要求的检测(背景点、环评、污染事故等),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样品。剖面的规格一般长1.5m,宽0.8m,深1.2m。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观察面向阳。采样顺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

7、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样品,如采样器为金属,则应先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竹片采取样品。样品袋一般由棉布缝制而成,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4、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集关键是要减少采样过程中的损失,因此要求采样环节一定要快,减少样品暴露时间,同事采用必要的专用采样工具。挥发性有机物一般要求使用金属土钻采集柱状样品,当柱状样品取出后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柱状土壤样品的中心部分新鲜样剥离转移进入专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瓶,然后立即密封装箱、储存。样品的装填方法有

8、两种:一种是称量样品瓶装样。专用VOC样品瓶在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事先清洗干净、烘干保证没有干扰物,并称量整体重量,编号记录。另一种是不称量样品瓶装样,需将圆柱状样品的柱芯样直接填满专用小瓶,密封好带至实验室,样品在实验室按照有关分析方法要求进行称量配制。为了监控可能的污染,在整个采样、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同事带一个由去离子水配制的运输空白进行监控,并用专用样品箱进行样品储存。5、注意事项 (1)采样时有明显障碍的样点可在其附近采取,并做记录。 (2)农田土壤的采样点要避开田埂、地头及堆肥处等明显缺乏代表性的地点,有垅的农田要在垄沟处采样。采样时首先清除土壤表层的植物残骸和其它杂物,有植物

9、生长的点位要首先松动土壤,除去植物及其根系。采样现场要剔除土样中大于15毫米的砾石等异物。6、采样工具不同检测项目需要区别选择采样工具和采样器材。详见下表: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的工具和器材表物品名称检测项目采样工具与容器数量采样工具无机类木铲、木片、竹片、刨面刀、圆状取土钻或铁铲每组至少1份农药类铁铲、木铲、取土钻挥发性有机物铁铲、木铲、取土钻或不锈钢铲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容器无机类塑料袋或布袋以样品数量确定土壤理化指标环刀、比色卡、塑料袋或布袋农药类250ml棕色磨口玻璃瓶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等)40ml吹扫捕集专用瓶或250ml带聚四氟己烯衬垫棕色广口或磨口玻璃瓶半挥发性有机物(多环

10、芳烃类、钛酸酯等)250ml带聚四氟己烯衬垫棕色广口或磨口玻璃瓶其它物品挥发性有机物在容器口用于围成漏斗状的硬纸板半挥发性有机物在容器口用于围成漏斗状的硬纸板或一次性纸杯7、样品的运输、保存用于分析有机物的土壤样品,根据目标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储存方式。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样品保存在40ml专用采样瓶中,密封完好,存放在4冷藏箱中,在运输途中保持低温及严防车用汽油等有机污染。半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样品应保存在1L广口棕色瓶,10以下运输。不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样品密封在1L广口棕色瓶中,可以常温保存运输。所有土壤样品在运输途中都应保持原始性,防止污染。采集的新鲜样品应尽快分析。样品在实验室储存时间取决于目标化合物的挥发性和生物降解性。若存在这种可能,则存放时间不应超过4天,若无此可能,并且土壤生物活性较低,则可较长时间储存。如果微生物对拟测定化合物的分解较快,样本交接后就应立即进行预处理。参考保留时间见下表。新鲜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测试项目容器材质温度/可保存时间/d备 注挥发性有机物玻璃(棕色)聚四氟乙烯密封垫47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半挥发性有机物玻璃(棕色)聚四氟乙烯密封垫410d,萃取后可保存40d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农药类玻璃(棕色)聚四氟乙烯密封垫410d,萃取后可保存40d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非挥发性有机物玻璃(棕色)410d,萃取后可保存40d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生产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