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354626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议园林设计中的苔藓植物造景 2*.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苔藓植物因形态矮小,喜潮湿,常覆于地被之上,往往是园林植物造景比较容易忽略的造景植物,但却具有重要的园林观赏和应用价值。本文简介苔藓植物及其优缺点,包括国内外典型的与苔藓植物有关的意境营造经验,对苔藓植物造景设计方面提出一些设计简析,分析苔藓植物在园林植物造景的运用。关键词:园林景观;苔藓植物;优劣势;植物造景1苔藓植物简介苔藓植物是形态矮小、构造特殊、适应性强和分布广泛的植物类群。隶属高等植物中孢子植物,全世界约有23000多种,约占植物总数的50%,种数仅次于被子植物。苔藓植物一般喜生于阴湿之地,易于

2、栽培,生长快,不易受病虫害侵扰。苔藓植物生长形态多变,颜色丰富,质地绵软,故十分适合用于植物造景中营造出不同形态、色彩和质地来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作为园林地被应用较普遍的有金发藓属(Polytrichum)、桧藓属(Rhizogonium)、提灯藓属(Mnium)、白发藓属(Leucobryum)等2。2优劣势分析苔藓虽然微小,但是有其独特的外貌习性,也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大面积群植还是小范围应用,都给人不同的观赏感受,考虑和改善影响其推广和发展的劣势、充分利用其生态和景观优点,使苔藓在美化园林、丰富植物群落等方面的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制约苔藓推广与应用的因素主要有:首先,苔藓植物形态矮小,不

3、同于那些彩果色叶植物,它们很难被观赏者发现,即使看见也很少有人引起重视,驻足观赏;其次,苔藓刚栽植时竞争能力很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加强除草会增加一定经费,但是当苔藓植物密被基质表面后,杂草就几乎不能侵入;并且,苔藓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较严格,光照方面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即半阴环境,一些阴生苔藓受到强光照射会变褐色,故部分限制了苔藓的种植环境。尽管苔藓植物存在一些制约推广应用的因素,但其优势仍然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因素。首先,苔藓植物日常养护成本不高,与传统的草坪种植养护相比较,大大减少了养护开支,有效节约了养护经费,符合当前提倡的“低碳、环保、绿色”园林理念,十分值得推广3;苔藓在生态方面

4、的也发挥着作用,它可作为环境指示植物,保持水土能力出众,还具有吸收重金属(如铂(Pt)、镉(Cd)、铜(Cu)、锌(Zn)等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功能;而且,苔藓要求半阴光照同样可以作为其优势,运用在特定光照的、一些不适合喜阳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因其具有广泛适应性,能在林荫下、树下、树干、建筑物的背阴面良好的生长,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运用苔藓植物介质需求少等特点,在墙面、公路边坡、裸岩表面、荒漠等介质较少的特殊生境进行种植,对环境的绿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苔藓质地细腻,覆土性好,可以覆盖在微地形上充分表现其地形变化;也可作为植物覆盖空间下层的种植种类选择。3苔藓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3

5、.1与苔藓造景有关的典型意境营造经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就有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含两点,所以要研究与苔藓植物造景有关的意境营造,就需对苔藓的诗画意蕴进行探讨。娇小幽独的苔藓,在历史的漫漫诗词歌赋文学长河里时常会找到它的身影。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有用苔藓衬托环境幽雅和朴素的,如南朝谢灵运岭表赋中“萝蔓绝攀,苔衣流滑”、唐代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有写出苔藓植物新意味的,如清代袁枚的咏物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颂扬了苔藓这种细小入微却不平庸的生命在坚毅、灿烂地生长着。苔藓造景的园林景观往往会体现如上独有的意蕴,古代苔藓就以其清幽、低调、不谙世俗的特性被

6、应用在文人园林中,以苔藓点缀的景观正是营造原始幽野之山境的手法。国外在应用苔藓植物进行意境营造方面,日本枯山水当属一大特色。日本园林很早就开始应用苔藓植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由于日本四面临海,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故非常适宜苔藓生长,一些著名的枯山水庭院的山石往往都被苔藓所覆盖。其庭院内常以白沙、石块、苔藓、常绿植物来搭配组合,以多样外形的苔藓来组成一团微缩的植物群落,营造一种禅意的环境氛围,从微观方面表现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尘含大千,刹那间永恒”的宗教哲学理念。如京都龙安寺,通过刻意的营造,在规整空旷的庭园内,以块石的形式重新布局组合,配以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来模拟抽象

7、化的海、岛、林等景观,烘托出一种禅意的境界。在茶庭中,苔藓更能表达出茶道所追求的“和、寂、清、静”的境界,通过苔藓的幽翠铺地营造出茶道所需的清静之感。3.2苔藓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苔藓在景观上的应用可分为三个方面:大视野范围的园林景观方面、微景观设计方面和立体绿化方面。一、大视野范围的景观应用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将不同的苔藓植物种类,集中应用到植物群落、建筑、园路、水景等大视野景观中去。苔藓矮小细密,匍匐生长,在外形、颜色上很多时候与草坪类似,但苔藓对土壤、养护的要求较草坪更低一些,适应性更广,绿色状态更持久,可以适应更多的环境需求。在较暗或日照不长的环境里,苔藓可以作为大面积的地被植物,作为

8、园林地被应用较普遍的有桧藓属、金发藓属、提灯藓属、白发藓属等。将不同的苔藓植物,种植在庭院草地、水景岸边、水石上、假山上、园林建筑和园路等,创造适合苔藓生长的生境,再搭配其他植物与园林小品,交相呼应,创造独具意蕴的园林景观效果。如日本庭院中常常将厚厚的苔藓覆盖在地表上、石头上,甚至大树上,表现出古老、悠远又静谧的意境。又如体现山林野趣的溪涧景观,如若岸石或水底的鹅卵石完全裸露,没有苔藓之类的水生或喜湿植物覆盖,将会使所要表达的景观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除了作为园林景观营造而大面积种植外,建设苔藓专类园也属于大面积种植的情况。选择适合苔藓生长的园址,集中多种苔藓植物,再结合山石、水瀑、树木等来打造

9、景观,为游人科普苔藓相关知识的同时提供优美的视觉享受。游人沿小径可以漫步于苔藓园中,可就近欣赏微小的苔藓世界,又可远眺带一定微地形的苔藓地,类似于草坪草坡,游人与这类苔藓地一般有围栏、路牙石或是一条细溪相隔,感受其整体之美。二、立体绿化苔藓对土壤环境要求不强,一层薄薄的土就能生长,是很好的垂直绿化植物,特别在室内或背阴面,不建议运用喜阳植物的情况时,苔藓更是极佳的选择。将苔藓种植于庭院、公园静谧休息区域的围墙上,不仅装饰了作为遮挡作用的墙体,也形成独特的绿墙景观。并且,苔藓不仅可以作为绿墙的植物材料,也可作为各种有趣形状的装饰小品中的主要附着植物,增添装饰小品的趣味。三、微景观设计微景观设计方

10、面主要体现为苔藓在盆景上,以及在生态瓶、水族箱、花艺等方面的应用。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微缩,与园林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国盆景艺术讲究小中见大,将大山大水浓缩到一方陶盆中。传统盆景制法中就有运用苔藓造景的手法,主要有2类:一类是苔藓与细石、盆景树木结合形成以观赏苔藓为主,同时加入一些微形的园林小品或者人物等装饰类物件来呼应陪衬,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另一类是在盆景中栽有主要的观赏植物,如虬劲的松、彩叶彩果的植株,或是盆景中主角为奇石珍玉,而铺种苔藓是为了覆盖土壤、增显质地或是增加老态。生态瓶就是利用玻璃瓶、罐来种植微小植物,布置成一个微缩景观,而苔藓植物无疑是十分适合的植物。选择一些色泽诱人的苔藓

11、品种栽植于小玻璃容器中,配置一些其他植物及装饰小品共同组成美景。且生态瓶易于移动,占地小,且粗放养护,方便简单,故可作为室内精致的绿色装饰品。另外,一些沉水生长的苔藓也常常是水族箱中底床植被材料。且由于苔藓吸水、保水能力强,也多用于花艺造型的点缀与背景植物。4总结无论是以上三种情况的哪一种,都需考虑苔藓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境条件进行种植,才能保证苔藓较好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目前,苔藓植物还没能大规模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它们多在没有人工规划的自然野地上及城市角落中生长,并未得到在景观应用方面的重视。苔藓植物在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地位。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成员,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苔

12、藓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应有其立锥之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苔藓植物的研究,探讨苔藓对园林造景的作用,以及怎样运用,重新认识评估其在植物造景、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Reference:1胡人亮.苔藓植物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987.2孙俊峰.苔藓植物繁育栽培方法及其专类园的价值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10(11):63-68.3丁水龙,张璐,沈笑.苔藓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J.中国园林,2016,32(12):12-15.4李剑锋.富有情趣与灵魂的苔藓诗苔藓与中国文学(上)J.名作欣赏,2011(34):17-21.5李剑锋.展露风神与品性的苔藓赋苔藓与中国文学(中)J.名作欣赏,2012(01):19-23.6汪庆,张光宁,贺善安.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园林,1999(06):25-26.7陈云辉.苔藓植物景观资源及其应用案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7.8陈俊和,蒋明,张力.苔藓植物园林景观应用浅析J.广东园林,2010,32(01):31-34.李佳倚,女,1995年,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肖洪磊,男,1979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旅游地开发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