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354051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效性 音乐教育是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十分重视,在美国,没有取得音乐专业学校文凭的人,连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也当不上。我国的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说明音乐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在苦学音乐的基础上启发得来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

2、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而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表明,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发展情感和提高语言技巧,都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开发和普及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主要是农村孩子,他们很少参加过音乐方面的培养,这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市内学校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差别。课上课下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这些孩子终于能一道轻松地视谱、和谐地歌唱了。一、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主要从两个方而入手,即课上和课下。在音乐课堂上我摒弃了城市学校的音乐

3、教学法,更加详尽地把些初级的乐理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从最浅显、最基础的开始学起。比如他们不识谱,可以把歌曲先听会,然后再练唱曲谱,一句一句地“套用”,一段一段地模唱,直到唱熟为止。这种方法很管用,尤其适用他们熟悉的歌曲。在课下,我随时随地向他们讲解音乐理论,灌输音乐知识。我把录音机、音响设备遍布食堂、宿舍,弄得到处都是音乐声,吃饭听音乐,睡前听音乐,音乐游戏中的获胜者还可以得到我个人奖励的磁带、CD、U盘和MP3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增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全面建立。二、音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

4、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的教育,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可见,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是多么重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辨识善恶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塞缪尔约翰逊)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特殊

5、功能,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三、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我的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以前总听学生说“过关、升级”等游戏内容,而现在则更多地看到了他们如醉如痴地倾听着音乐,身心都在其中。人的各种情绪需要宣泄,唱歌即正常的宣泄,唱歌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由此可见,多唱歌是纯净心灵、优化人生的佳法。四、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好胜心理是中学生的鲜明特点,音乐大赛、歌咏比赛、各种测试及

6、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要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中,同学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也体验到了成功要付出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五、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上音乐课和参加音乐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不仅仅是音乐能力,还包括自我认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如合唱中的互相配合、声音均衡协调等,不仅音乐的多功能作用在这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