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35233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 【摘要】人的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不自觉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个体素质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中职生毕业以后绝大多数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开始人生的职业生涯,其行为习惯不仅对事业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到个人生活的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为中职班主任提供可行的方案。【关键词】班主任;中职;行为习惯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养中职生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性格,甚至影响着他们的

2、就业,而班主任在学生行为习惯的行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他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万事开关难,如何改变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本人认为,班主任首先要对全体学生有整体的认识和个体的了解,做好调查,再制订行动方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追踪反馈,以此改变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手段之一,因为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为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我作为班主任根据本地区的一些特点进行了问卷设计。通过统计分析,我发现,我班学生在几个行为习惯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很多问题:品德习惯方面:见到老师或长辈

3、时会主动问“好”的学生人数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9.8%,有时会的占总人数的43.2%,不会的占37%,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的占总人数的35.6%,一般情况下可以的占总人数的52.4%,不能的占总人数的12%,可以看出,中职生在文明礼仪上有欠缺,自我控制力不足,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生活习惯方面:打扫清洁时,拖拖拉拉,不认真扫的占总数的87.6%,随手丢垃圾的行为占总人数的74.3%,平均睡眠时间在6小时8小时的占91.5%,不良生活习惯大量充斥着中职生,对他们日后的社会实践及工作影响重大。在学习习惯方面:自习课玩手机的占总人数的96.4%,在文化课上课睡觉的占总人数

4、的89.8%,据电话访问其他职业学校,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中职学校如何改革,如何改变中职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迫在眉睫。安全行为习惯方面:因为一起小事就与人发脾气,说脏话的占总人数的46%,周末骑摩托车的占人数的22%,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采用单独较量的占总数的70%,请老师帮助解决的占20%,找朋友帮助解决的占10%。反映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很大的隐忧。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得出,我所任教的电子班新生在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如不进行解决,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前途产生严重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找到问题及现象产生的根源,制订一套有效的行动方案:一

5、、制定学生个案追踪记录表个案追踪记录表二、具体行动计划(一)规范与落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中职生大多是初中阶段的问题学生,有的厌学,有的旷课、早退,有的打过架、抽烟、喝酒,给初中老师造成很大的压力。着重在以下方面进行规范:1.配合学校做好校服的规范,在征询家长意见经过同意,价格透明的原则实现了校服的统一,校服的统一让学生的生活习惯有了观念,凡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2.规范校牌配戴,在校内要求学生配戴校牌,每天检查学生的配戴情况。3.清洁区、教室、宿舍的打扫,学生必须在8点钟以前完成劳动任务。4.加强手机管理,比如上课一律不得带手机,午休、晚睡不得影响他人休息。5.规范请假手续。统一制定请假

6、文书,一式三份,班主任、教室、门卫各一份,确保手续完整,出校门校讯通自动发信息给家长。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规范,让学生守则,懂得在规范中行为,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二)学习、引导学习引导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讲解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利用好班会课,做好主题活动,在每年的防震防灾、防洪、防溺水等教育中不断创新,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举手投足都表现在学生的心中,所以教师自己应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教师队伍中也有行为不良的,要加以制止和批判。(三)监督和警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离不开班主任的监督和警示,养成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各

7、种规章制度上,也不应停留在一两次的活动中,重要的是贯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特别是像我校这样的中职生,本来是在初中阶段问题比较多的,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短时间出点效果并不等于长期的效果,因此,长期督促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比如有的学生接近8点钟才起床,导致早饭没办法吃,还造成迟到的现象,经过老师教育教导,可能未来几天能有所改变,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惰性,又会迟到甚至被锁在宿舍的情况。所以,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与警示。三、学生行为习惯检查记录学生行为习惯检查记录班级:第周第周汇总统计时间:年月

8、日每周一合计,四周一汇总四、师生交流、家长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过去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要让家长配合一起解决问题的所在。每个学期安排家访计划,做好家访记录,跟踪学生的表现,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告诉家长,一起为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保驾护航。五、反馈提高不良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与科任老师了解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变化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改变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在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贯穿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生活的整个阶段,最终形成有效的方法模式,学生行为习惯变好,校园变美丽,家庭社会变和谐,国家有希望!参考文献:1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4期.193-193页.2郑月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