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351695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血清、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在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正常生育期妇女及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YFRA21-1水平的变化,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对CINII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正常生育期妇女80例(对照组)及活检确诊的CINIII患者25例(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宫颈、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YFRA21-1水平,比较两组相同取材部位CYFRA21-1水平的差异,分析宫颈、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YFRA21-1水平诊断CINII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宫颈、阴道

2、分泌物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宫颈分泌物CYFRA21-1诊断CINIII的敏感性高于阴道分泌物CYFRA21-1,二者检测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血清CYFRA21-1(P均0.05)。宫颈、阴道分泌物CYFRA21-1水平检测诊断CINIII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CYFRA21-1诊断CINII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显示早期宫颈病变的重要标志物。【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YFRA21-1;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引言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目前主要用做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有较大意义,有研究表明,CY

3、FRA21-1在宫颈癌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1。但是,CYFRA21-1在宫颈癌发生早期并无明显增加,CYFRA21-1含量甚至在宫颈癌晚期也不升高2。因此,血清CYFRA21-1水平变化对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较低。但是本研究表明,在癌前病变中,宫颈、阴道分泌物中CYFRA21-1水平较高。本研究通过检测正常生育期妇女及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及血清CYFRA21-1含量,探讨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中CYFRA21-1含量在CINIII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阳新县妇幼保健院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CINII

4、I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246岁,患者均无特殊症状。另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体检正常生育期妇女80例为对照组。两组无生殖道炎症、结核、肿瘤,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瘤,无消化道肿瘤、肺部肿瘤、乳腺肿瘤,无慢性肾衰竭,排除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月经周期规律。1.2CYFRA21-1检测方法两组均同时进行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血清CYFRA21-1测定。检查时间选择非月经期,取材前3d无性交史、无阴道用药和阴道冲洗等影响实验检测结果的操作。宫颈、阴道分泌物取材:常规外阴消毒,窥器扩张阴道,暴露宫颈及阴道后穹窿,用无菌棉球擦去宫颈口分泌物;用无菌女性拭子插入宫颈口2cm,置于阴道后穹窿转动并停留

5、15s,让拭子充分吸附分泌物,立即分别置于已标识无菌玻璃管内送检;宫颈、阴道分泌物标本及时用灭菌生理盐水1.5ml洗脱,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测。血清标本取材: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ml送检,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测。CYFRA21-1测定:宫颈、阴道分泌物及血清标本的CYFRA21-1检测采用罗氏cobas_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盒、标准品和质控品,按SOP文件严格进行操作和质量控制。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部位CYFRA21-1水平诊断CINII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采用Cochrans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宫颈、

6、阴道分泌物及血清CYFRA21-1水平比较观察组宫颈、阴道分泌物及血清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表1)。注:*是指与对照相比,p0.05。2.2不同部位CYFRA21-1水平正常界值对照组80例不同部位CYFRA21-1检测值取珋,宫颈分泌物CYFRA21-1正常值为(311.41.9634.7)U/mL(1Sample-S检验,Z0.044,P0.200),即243.39379.41U/mL,因正态性检验结果大于显著性水准0.05,故取379U/mL为上限值。同样确定阴道分泌物CYFRA21-1正常值范围为(108.51.9626.4)U/mL(1

7、Sample-S检验,Z0.044,P0.200),即56.76160.24U/mL,取160U/mL为上限值。2.3宫颈、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诊断CINII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宫颈、阴道分泌物和血清CYFRA21-1水平诊断CINIII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5/25)、92.0%(23/25)、28.0%(7/25),宫颈分泌物CYFRA21-1的敏感性高于阴道分泌物CYFRA21-1,二者检测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血清CYFRA21-1(Q30.47,P均0.05)。按同样顺序三者诊断CINIII的特异性分别为97.5%(78/80)、98.8%(79/80)、100%

8、(80/80),三者诊断CINIII的特异性均较高,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6.00,P均0.05)。3讨论细胞角蛋白19是角蛋白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属于中间丝蛋白家族,是上皮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广泛分布于正常组织表面如鳞状上皮、腺泡、汗腺、乳腺导管、气管、子宫内膜、结肠和肝细胞等。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角蛋白19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中无表达或低表达。在上皮恶性肿瘤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了细胞的降解使得大量可溶性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被释放。造成组织液、体液中可溶性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浓度升高,这是其可成为肿瘤标志物的机制。但是,大部分早期微小病变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无改变,部分病例出现转移灶时

9、也可能不伴血清CYFRA21-1水平升高。有学者认为只有人体内的“自然屏障”遭到破坏,脱落的肿瘤细胞与体循环直接接触才导致血清中CYFRA21-1水平升高。若肿瘤局限,血中CYFRA21-1水平不升高3。因此,国内外学者逐渐从体液角度研究CYFRA21-1的表达,认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血清高4,5。但有关宫颈、阴道分泌物中CYFRA21-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宫颈、阴道分泌物主要是宫颈腺体和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的液体6。宫颈病变细胞表面脱落的可溶性蛋白可直接进入宫颈阴道分泌物中,因此推测宫颈、阴道分泌物中CYFRA21-1的水平检测可能比血清CYFRA21-1更敏感。CIN

10、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筛查并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是预防宫颈癌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诊断CINIII的敏感性均高于血清CYFRA21-1,宫颈分泌物CYFRA21-1的敏感性高于阴道分泌物CYFRA21-1;三者诊断CINIII的特异性均较高,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宫颈分泌物CYFRA21-1检测能提高CINIII的检出率,是早期宫颈病变的肿瘤标志物。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的采集方法简便、安全,患者无痛苦、无创伤,且可以反复采集,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对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患的早期筛查,宫颈和阴道分泌物CYFRA21-1比血清CYFR

11、A21-1更为敏感。因此,宫颈、阴道分泌物CYFRA21-1检测对早期诊断宫颈病变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1黄伟强,杨艳梅.CA125、CYFRA21-1、HPV联合检测TCT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2):1644-1646.2高琴,张丹丹,白帆等.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YFRA21-1、SCC-Ag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5,(1):53-56.3OkamuraK,TakayamaK,IzumiM,etal.DiagnosticvalueofCEAandCYFRA21-1tumormarkersinprimarylungcancerJ.LungCancer,2013,80(1):4549.4陈礼文,盛守琴,周强等.CEA与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和胸腔积液差异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221-1224.5柳硕岩,周智锋,李洁羽等.MHC-类相关分子A表达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6):365-370.6孙卉.宫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CA125表达机理及临床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5,11(4):105-10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