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348306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派中医论文2400字 “海派中医”的中西医汇通观点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数千年不绝,蜚声中外,至今仍广泛应用与临床,是因为它具有确切而卓越的疗效、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观中医的发展脉络,一百多年来,随着东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的各种先进文化思想、科学技术不断与本土文化磨合交流,使得本土科技、政治、思想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和西医作为两大医学体系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中医这样一个医学瑰宝而自豪,为中医学中许多光彩夺目的思想而振奋。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同样真实反映人体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的中、西医学,却存在着难以

2、置信的巨大差异。一切科学都应该是没有国界的,中医和西医更不会例外地因国而划界!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西学东渐。西医学如一阵狂飙,迅速席卷中国大地,清末民初在我国落地生根,成为一支足以与中医抗衡的力量,并且逐渐占据上风,大有取代之势。而中医的发展则举步维艰,与西医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日益激烈的中西医论争中,医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歧视甚至反对的态度,政府更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消灭中医,从而引起了一场学术论争与政治斗争互相交错的医学纷争。然而,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学是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它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于是,新的医学流派便顺时而生,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带给了人们新的主张、新的观点和新的

3、希望。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策源地,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前,就一直走在对外开放的最前列,充任了中国现代文明最新潮、最完备的试验场。于是,“海派中医”变自然成为了中西医汇通道路上的领跑者。 在废除中医的思潮中,最突出的代表是上海医师公会的余云岫。他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视同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要“坚决消灭中医”。他完成于19xx年的灵素商兑是其否定中医的奠基之作,文中指出,医学只有新旧之分,而无中西之别,新的医学完全可以取代旧的,中西医汇通毫无必要,还公然叫嚣:“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因此被世人

4、讥评为“东西医奴隶”。中医界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中国医坛上出现了几位健将,如恽铁樵、袁桂生、杨则民、陆渊雷等,他们在上海与废止中医派展开了激烈较量。其中最骁勇善战的大将是中西医汇通大师、杰出的中医理论家恽铁樵,上海论战就以恽铁樵19xx年著群经见智录批判余云岫的灵素商兑为最早。他在对中西医学进行深刻剖析之后,认为应该走折衷中西的道路,不能单纯用他国文化来代替或消灭我国固有的文化。次年恽铁樵又著伤寒论研究对余云岫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批判。被称为恽铁樵羽翼的另一员儒将杨则民,在中医界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用辩证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分析中医学的第一人。他所著的内经之哲学的检讨从全新的层次和角度批驳

5、了将阴阳、五行学说视作迷信的说法,令当时医界耳目一新。然而后来上海的中西医论争发展到不允许中间派存在的地步。19xx年,力主中医科学化、中西医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谭次仲受到中西医药几位年轻编辑的批判,被骂成非驴非马的杂种医、骡子医。报纸和期刊是中西医论争的主要舆论工具,中西双方都很善于运用它作为论战阵地。19xx年由周雪樵在上海创办的医学报,是190419xx年间中国唯一一份中文医学报刊。该刊是中医界觉醒的重要标志,在早期中国医学界影响巨大,是研究清末医界变迁的重要资料。其内容中西兼备,提倡引进西医,对当时中医界的混乱状况以无情地鞭挞,但也不主张消灭中医,全盘西化,而是支持中西医汇通的思想。

6、医界春秋和世界医报是由上海医界春秋社主办的两个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中医刊物,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任主编。前者创刊于19xx年,以反应敏锐、立论谨慎、内容活跃著称。在中西医论争激化时,它始终是中医界的舆论中心,在学术上、政治上起着领导作用,是中医界团结自身、争取舆论、与国民党政府做斗争的有力工具,成为研究这段历史最重要的刊物。后者创刊于19xx年,以“发扬中国医药的真理,介绍西方医药新知,融汇中西医药学说,促进世界医学的成功”为宗旨,在沟通中西医药,互相取长补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中西医论争趋于激烈时,上海出现了创立医学团体的热潮。早期的主要有中国医学会、上海医务总会和中西医学研究会,其发起人周雪

7、樵、丁福保、蔡小香、何廉臣等,是中国医学界的领袖人物。周雪樵在19xx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是中医界最早以近代方式介绍西医者。上海医务总会是代表了正统中医界的上海医、药两界组织,极具民族性,以“中医凌夷腐败极应整顿,外医风墙阵马极应抵制”为宗旨。它非常重视中医教育,主张改进中医教科书,开办医科学校,并最先意识到废止中医的危险。中西医学研究会因其创办人丁福保熟悉西医的组织方式,并有充足的人力、财力,使得该会及其会刊中西医学报一直延续到19xx年左右,是清末医学团体中唯一跨过辛亥进入民国的。它受改良主义思想影响最大,以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流知识、振兴医学为宗旨。最早主张用近代科学方法

8、研究中医,以输入近代医学为主要目的,提出“以中学为本,西学为辅”,在早期医学团体中,其章程最详细,理论水平也较高。参考文献1 朱华等.上海一百年.199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施福康主编.上海社会大观.2001.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3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1999.上海:文汇出版社.4 张赞臣.上海医界春秋社创办的概况.1996.中华医史杂志.5 韩文领等主编.西医检查,中医治疗.2010.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6 冯泽永主编.中西医学比较.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二篇:中医论文 9300字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基本规律内容摘要: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形式之一, 由于中国哲

9、学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所以, 中医学的形式必然表现出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就自在的中国哲学的.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医学 文化 本体论 研究 思维 形式 规律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形式之一, 由于中国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所以, 中医学的形式必然表现出哲学的基本原理。就自在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自为的中医学形式的关系所作的研究, 表明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的统一性中展示出的文化上的基本意义。所以 ,中医学在内容上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形式。应当说, 想探索中国哲学奥秘的人、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因此具有独立的哲学形式的人, 就应在对周易

10、、道德经和内经的研究上下功夫, 舍此并无其它。笔者以形而中论对中国哲学所作的概括, 就是上述研究方式的结果。既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在形而中的统一, 那么, 中医学本身在形而中的形式中其具体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形式、及其这些基本规律对中医学发展的基本意义之所在, 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即哲学基础问题, 是近代以来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 由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产生的西体西用的理性进路, 所以, 对中医学的哲学研究无不是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西化式的疏解,所以, 从产生的研究结果而言, 由于脱离了自在的中国文化的基础, 因

11、此, 应当认为这些结果根本不是中国哲学或中医哲学的本来面目。对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只能是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自在的哲学反思的结果, 因为任何文化形式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只能形成于其文化母体的自在性, 而不可能是以任何外来文化所可能进行的解释。西方当代的分析哲学和解释学表明, 因为西方文化的内在结构所限定, 以其自在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对文本所进行的解释困难重重, 并且认为不可能达到本来的意义, 所以 ,其西方文化自在的文字和语言本身所进行的解释都不具备其文本意义, 既然如此, 何以能用西方的哲学和形式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进行解释呢? 真不理解当代中国学界何以能以西体西用的方法论进行中国文

12、化的研究, 并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规律”。当以其中国哲学自在的形式与这些“基本规律”进行比较后, 就会发现中西文化是绝然不同的形式, 而且就思维方式的基本性而言, 中西文化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简单的类比和实现思维方式的统一。哲学思维与文化形式的统一性表明, 任何一种独立的文化只能是其自在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 中国文化的形式只能是自在的中国哲学思维的结果。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只能在其文化母体中寻求。那么, 中医恼苎烤故鞘裁葱问降? 于中国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表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形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显然, 在这一研究进路中,

13、将构成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的反思。我在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 以时空的认识论原理对中国的知识系统进行反思, 发现在中国的知识形式中,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 而中医学是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所产生的最成熟的知识形式, 也可以这样认为, 从中医学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哲学的本质性, 所谓医易相通是也。那么, 中国哲学的本质性与中医学的统一是以怎样的原理表现出来的, 这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规律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 研究中医学的哲学规律首要的是要把易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化为哲学的形式, 而这也是研究中国哲学的首要的工作。我对易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化为哲学形式的工作是以“时空统一论”的哲学原理对易经之“卦”的研究中作出的,

14、 并以形而中论的哲学原理进行了对中国哲学的概括 ,形而中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表明, 时空对应的认识论原理、对应和中的方法论原理、中和统一的时空本体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因此, 对中医学能否反映出这三个基本规律是哲学反思的重要工作。因此, 从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与中国哲学原理的整合是这一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易经的统一,所以历代中医学者对医易相通的哲学问题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 例如,有清一代名医章虚谷说:“诗、书、春秋, 论世间事迹, 褒君子, 贬小人, 以明治乱之所由, 原非论阴阳之理者。易象表阴阳进退消长之理, 儒者用喻世事治乱事之道。?故易为大

15、道之源, 医理、儒理俱在其中, 易辞为儒者之言, 可用治世, 不可治病也。?概医明大道之一截, 易明大道之全体,医书岂真与易书比哉 ? 医经与易经, 体同而用异, 拙集屡申其义矣。 即将先天后天打作两橛, 遂有一橛截全体之见, 而不识其体用所在也。圣人韦编读易,不闻读医, 假年学易, 不闻学医, 盖以此也。圣人为治世之大道, 不为治病之小道, 故言某未达不敢当。然道之用有大小, 而其体一也。其所系之重, 犹先于大道, 何故 ? 盖有性命而后有道德功业。保性命者, 医道也。 其理与易经同出阴阳太极之源, 故体同而用异也。 ”(章虚谷: 医门棒喝论易理)显然, 章虚谷对易经和医经的哲学关系的认识是

16、深刻的。由于哲学形式的外化是当代哲学的研究任务, 因此, 和所有对医易相通有相当深刻认识的古代学者一样, 这一研究是以易经自在的哲学思维的外化形式阐释中医学的哲学思维的。我们已经把中国哲学暨易经中的哲学模式以形而中论的原理进行概括和反思, 由于在中医学中主要体现出医学的目的和方法论的统一 “保性命者, 医道也”,所以,对应和中是中医学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方法论。以对应和中的规律进行对中医学的反思, 其表明, 在这一方法论的作用下产生的中医学哲学的主要规律是: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下面对这三大规律进行具体的论述。二、中医学的哲学基本规律就中国哲学的主体性而言, 对应和中者, 人对应天地而和于中者也。因此,于道、器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