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举制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61KB
约5页
文档ID:291288047
科举制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_第1页
1/5

科举制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 试论科举制的世界影响与现世意义 08历史刘雅婧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其以考试为表现形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的对外传播,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大业元年创立进士科,到1905年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其持续1300年的历史,在当代中国还有着许多遗存,更有着重要的现世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 关键词:科举;世界影响;现实意义 一、何谓科举 所谓科举,就是中国和东亚国家帝制时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1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个广义科举和狭义科举的问题 (一)、广义的科举 广义上的科举可以始于汉代在往上追溯,则可以推至先秦时期的乡举里选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用史料来说明事实 1、周代的乡举里选 认为周代的乡举里选是科举制度的源头的说法取自《大明会典》卷78《学校》:“科举,本古者乡举里选之法2确实,从《周礼》、《礼记》所记载的一些史料来看,西周时似乎已有一套相当完整的选举人才办法。

其中对此记载最为详细的是《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观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西周除了在天子的王城和各诸侯的国都设立国学之外,还在地方上设立了乡学,《礼记·王制》这段话说的正是从乡学经过考试选拔俊秀之士如国学深造,毕业后任与官职的做法而说乡举里选是中国科举制的最早的源头,则更是因为这段话的记载正是隋代设立进士科的古本依据 2、汉代察举 所谓察举,即考察人才之后予以荐举任官的意思,因此又称荐举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初始形态3汉代察举制之中有着许多的名目 (1)贤良方正:真正具有考试性质的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于前元二年(前178年)十一月,发生日食,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十五年的这次招举贤良采用了策问这种考试方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策试所谓“傅纳以言”,意思为让对策者敷陈其言而供皇帝纳用 (2)明经,明法诸科:明经意为通晓经学,明于儒术。

自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之后,儒家经学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央太学中立《五经》博士,培养博士弟子以经术入仕,举贤良文学实际上也是以经学为本但是,这还不够,故有特别设立专门的明经科来选 ②刘海峰,《科举百年祭》,选自: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四十五页 ③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二页 ④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九页 试论科举制的世界影响与现世意义 08历史刘雅婧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其以考试为表现形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的对外传播,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大业元年创立进士科,到1905年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其持续1300年的历史,在当代中国还有着许多遗存,更有着重要的现世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 关键词:科举;世界影响;现实意义 一、何谓科举 所谓科举,就是中国和东亚国家帝制时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1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个广义科举和狭义科举的问题。

(一)、广义的科举 广义上的科举可以始于汉代在往上追溯,则可以推至先秦时期的乡举里选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用史料来说明事实 1、周代的乡举里选 认为周代的乡举里选是科举制度的源头的说法取自《大明会典》卷78《学校》:“科举,本古者乡举里选之法2确实,从《周礼》、《礼记》所记载的一些史料来看,西周时似乎已有一套相当完整的选举人才办法其中对此记载最为详细的是《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观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西周除了在天子的王城和各诸侯的国都设立国学之外,还在地方上设立了乡学,《礼记·王制》这段话说的正是从乡学经过考试选拔俊秀之士如国学深造,毕业后任与官职的做法而说乡举里选是中国科举制的最早的源头,则更是因为这段话的记载正是隋代设立进士科的古本依据 2、汉代察举 所谓察举,即考察人才之后予以荐举任官的意思,因此又称荐举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初始形态。

3汉代察举制之中有着许多的名目 (1)贤良方正:真正具有考试性质的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于前元二年(前178年)十一月,发生日食,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十五年的这次招举贤良采用了策问这种考试方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策试所谓“傅纳以言”,意思为让对策者敷陈其言而供皇帝纳用 (2)明经,明法诸科:明经意为通晓经学,明于儒术自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之后,儒家经学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央太学中立《五经》博士,培养博士弟子以经术入仕,举贤良文学实际上也是以经学为本但是,这还不够,故有特别设立专门的明经科来选 ②刘海峰,《科举百年祭》,选自: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四十五页 ③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二页 ④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九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