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全市总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666万,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西禅、林阳、地藏、万福、雪峰),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 厦门是我国东南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位于东径118°04′04″、北纬24°26′46″,背靠漳州、泉州大陆、面对金门、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
厦门市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素有“海上花园”称誉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息在厦门岛上,因此,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为鹭江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时,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厦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1℃景观: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秘幽雅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纯情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拟建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以及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厦门的山海风光已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管委会全市人口73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 (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近几年来,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泉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泉州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全市现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 34处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漳州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山、海、岩、洞、亭、碑、寺、庙、桥、树、花、果等,组成了美不胜收、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漳州还是中国女排腾飞的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女排“三连冠”铜像就矗立在这里。
漳州也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居地,是侨、台胞寻根访祖的府地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滨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2-10月主要景点有:东山岛、云洞岩、南山寺、三坪寺、慈济宫、灵通岩、仙字潭、百花村、天宝蕉林、土楼以及历史名人遣址黄道周纪念馆、威惠庙、陈元光墓等 莆田市位于北纬25°2'-25°46',东经118°27'-119°56',背山面海,北依省会福州市,东北与福清县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县、惠安县及鲤城区接壤莆田县古称“蒲口”,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县,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仙游县原名清源,早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101年)就设置清源县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鲤升仙的传说,后更名“仙游”,别称“鲤城”自宋至清,两县曾先后同隶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和兴化府,故至今仍俗称“兴化”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全市总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666万,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西禅、林阳、地藏、万福、雪峰),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 厦门是我国东南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位于东径118°04′04″、北纬24°26′46″,背靠漳州、泉州大陆、面对金门、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市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素有“海上花园”称誉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息在厦门岛上,因此,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为鹭江。
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时,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厦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1℃景观: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秘幽雅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纯情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拟建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以及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厦门的山海风光已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管委会全市人口73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 (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近几年来,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泉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泉州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全市现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 34处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漳州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山、海、岩、洞、亭、碑、寺、庙、桥、树、花、果等,组成了美不胜收、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漳州还是中国女排腾飞的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女排“三连冠”铜像就矗立在这里漳州也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居地,是侨、台胞寻根访祖的府地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滨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2-10月主要景点有:东山岛、云洞岩、南山寺、三坪寺、慈济宫、灵通岩、仙字潭、百花村、天宝蕉林、土楼以及历史名人遣址黄道周纪念馆、威惠庙、陈元光墓等。
莆田市位于北纬25°2'-25°46',东经118°27'-119°56',背山面海,北依省会福州市,东北与福清县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县、惠安县及鲤城区接壤莆田县古称“蒲口”,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县,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仙游县原名清源,早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101年)就设置清源县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鲤升仙的传说,后更名“仙游”,别称“鲤城”自宋至清,两县曾先后同隶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和兴化府,故至今仍俗称“兴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