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办案中辨认应注意的问题

精****源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9.44KB
约5页
文档ID:291258222
2022年办案中辨认应注意的问题_第1页
1/5

办案中识别应注意的问题识别是指办案单位为了查清违法犯罪事实,组织有关人员对违法犯罪嫌疑人、无名尸体、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场所进行识别、认证的一种侦察活动,是侦察破案中经常用到的侦查措施但从案卷中看, 办案中识别尚存在着严重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识别对象人或照片数未到达法律规定的标准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百四十九条第二款: 识别犯罪嫌疑人时,被识别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进行识别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被识别的对象一方面相似或近似的同时到达一定的数目,识别的结果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办案人员在让识别人进行识别时,往往不注意此项法律规定,被识别人和照片数未到达法定标准,少于 七人 或十张 ,导致识别结果本质上为证人证言没有证据效力2、识别笔录中不写明被识别人的和排列顺序这一问题在办案中普遍中存在对人进行识别的,只写明被识别人为几人、依次编号多少,但不写明被识别人的、编号、排列顺序识别照片的,照片不入卷,结果被识别的人都是谁,嫌疑人是否在其中,所处的位置都不清楚比方有的办案人员在识别笔录中的识别结果处只注明经事主识别,从左数第几人就是嫌疑人 ,却不说明被事主识别出的人的、编号,反映不出识别出的人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识别结果自然是无效的。

3、在被识别的对象上不符合相似或近似的原则,甚至给识别人以暗示比方办案人员让维吾尔族的嫌疑人混杂在汉族人中, 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嫌疑人人 混杂在着便装的民警中让识别人进行识别,这些都是违法且的做法,要尽量防止根据规定第二百四十九条第一款:识别时,应当将识别对象混杂在其他对象当中,不得给识别人任何暗示因此办案人员在组织识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对象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性别相同、基本体貌特征相似或近似,不得在识别对象的安排上给识别人以任何暗示4、不注意分别识别原则,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识别人同时进行识别分别识别是指识别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一个识别人识别时其他识别人不得在场,防止在其识别时受他人的影响或暗示不能让两个以上的识别人一起进行识别,否则识别的结果没有证据效力5、识别记录的制作不标准根据规定第二百四十七条、二百五十一条:识别笔录应有侦查人员、识别人、见证人的签字或盖章;主持识别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目前绝大多数的识别笔录中侦查人员为一人,极少有见证人的签名或盖章,可能是见证人没签,也可能是识别时根本没有与案件无关的见证人在场;甚至有的笔录中根本就没有侦查人员、识别人的签名这种识别笔录在庭审时没有证据效力的以上是识别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这些识别程序上的违法及法律手续的欠缺直接导致识别笔录的无效, 影响案件的进一步侦查和处理为使识别合法有效地进行,正确制作识别笔录,现将识别笔录一份附后供工作中参考附:识别笔录识别时间: 1999年 10 月 20 日 10 时 30 分至 1999 年 20 日 11 时 5 分识别地点: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派出所识别对象: 赵、钱、孙、李、周、吴、王或十名男子的正面免冠照片十张识别目的:事主张某称1999 年 10 月 19 日晚被三人入室抢劫现金2000元、一部,张某对其中一名嫌疑人具备识别条件识别过程及结论:识别在 派出所民警郑、邓的主持下进行,被识别人七人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如下: 01:赵、 02:钱、 03:孙、 04:李、 05:周、 06:吴、 07:王识别人张经过仔细识别,指出由东向西数第4 人,由西向东数第4 人,为抢劫当晚翻自己兜的 小平头 即 04 号:李。

至此识别结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识别照片的, 应将照片按照给识别人识别的顺序编号排列附在识别笔录侦查员:郑、邓识别人:张见证人:金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日识别笔录常见问题分析识别是指在刑事侦查活动中,公安机关根据案件侦查需要,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由证人、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无名尸体、犯罪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识别、确认的一种活动 识别笔录是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组织识别活动时制作的记载识别活动经过和结果的文书根据识别主体的不同, 识别笔录分为证人的识别笔录、被害人的识别笔录和犯罪嫌疑人的辩认笔录 上述三种识别笔录均是识别主体根据自身的认识、感知、鉴别能力,对于亲身经历的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人、物、事等所作确实认性陈述或供述,具备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可以证明某些案件事实,因而都属于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当中, 识别笔录可以有效的将各种证据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成为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常用的侦查文书之一。

通常,识别笔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识别对象人或照片数未到达法律规定的标准,被识别人和照片数未到达“ 七人 ” 或“ 十张 ” 的法定要求,导致识别结果没有证据效力 二是识别笔录中不写明被识别人的和排列顺序,无法说明被事主识别出的人的、 编号,反映不出识别出的人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三是识别过程中没有两名以上的民警签字或者没有见证人签字,或者民警作为见证人签字等四是不注意分别识别原则,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识别人同时进行识别随着法制处不断强化案件监督,通过执法培训、采取执法监督措施等方式,上述低级问题已经基本杜绝但随着执法监督的深入开展,司法机关证据规格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被告律师、辩护人等辩护水平的提升,一些新问题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一是识别笔录结论性表述与其他证据不一致例如识别笔录结论同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不符,或者嫌疑人没有供述犯罪,但识别笔录对受害人进行识别,或者其他证据对违法犯罪事实的具体情况不详但识别笔录中记载详细等。

这样的识别笔录不仅丧失了作为证据的相关性,甚至与其他证据相矛盾, 降低了其他证据的证明效力二是识别笔录的制作过程缺乏客观性例如凌晨三时组织7 名女性参加被识别,或者不同案件、不同嫌疑人的识别笔录在表述上,除相关不同外,其他情况均一致,或者同一案件中多份识别笔录使用的照片均不同,但均一样三是识别笔录表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比方受害人许某某识别嫌疑人赵某的识别笔录结尾均表述为:“ 识别人戴某将全部人员认真仔细的看了也一遍,指出” ,或者见证人、侦查员、识别人前后不符等四是识别笔录对被识别对象有明显暗示这主要是指在被识别的对象上不符合相似或近似的原则, 甚至给识别人以暗示 比方有的案件中, 嫌疑人为保安员,在被识别人中仅有嫌疑人一人着保安制服,又如受害人识别用的照片中嫌疑人的照片清晰且又边框加黑,明显不同于其它混杂的照片等五是个别识别笔录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例如有的案件中嫌疑人与受害人为熟人关系,或者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扭送公安机关等在没有必要制作识别笔录的情况下制作识别笔录,有时难免给检法机关“ 假戏真做 ” 之虞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办案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 应对复杂案件的能力相对滞后,对证据质量的标准不高,准确搜集、固定证据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各执法办案单位在制作识别笔录中应把握以下要点:一是制作识别笔录必须以真实性、客观性为前提 执法民警必须端正执法态度,提高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法调查取证制作的识别笔录是否客观、真实,将直接影响嫌疑人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的处理工作,对嫌疑人的定罪量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执法民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调查取证,不能由于不正确的政绩观造成违法办案的情况发生,不仅没有对嫌疑人打击到位,还对公安机关和民警自身造成不良的影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二是制作识别笔录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识别笔录必须由两名以上侦查人员制作; 要有见证人在场;被识别人不得少于7 人,被识别人的照片不得少于 10 张,被识别的物品或照片不得少于5 件张特别要强调的是,照片必须保持清晰 ,具有可识别性 ,不得有明显暗示,例如有黑框、不同的底色、背景色过深或者过浅、 既有彩色又有黑白照片、 所用照片中人物有明显标记特征等。

三是对制作的识别笔录要先进行自查在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当中,有不少是由于办案民警利用电脑制作笔录时,没有认真审核造成的 电脑软件制作笔录,虽然提高了办公效率, 但是对民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录经过简单修改后即打印出来进行签字捺印,前后不一、张冠李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办案人必须对打印的笔录进行认真审核,甚至需要其他民警进行二次审核,按正确顺序排列后再签字捺印,以此确保识别笔录的有效性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准确搜集、固定证据的能力对不同的案件要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侦查思路应对千差万别的案件;对不同案件的识别目的、识别过程不能千篇一律 办案单位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考虑制作识别笔录的必要性,防止画蛇添足,否则既浪费了办案时间和执法警力,又影响了案件的后期处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