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

上传人:太丑****片 文档编号:291197977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品行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品行(pnxng)异常儿童心理学演示文稿1页,共56页,星期一。优选儿童(r tng)品行异常儿童(r tng)心理学2页,共56页,星期一。第一节 品行异常(ychng)与教育 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 1.定义定义 品行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conduct disorder) :是指:是指1818岁以下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wifn)(wifn)社会道德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3页

2、,共56页,星期一。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一、品行障碍定义与分类(fn li)2. 分类分类团伙侵犯型:这类患儿有同伙,对他人常团伙侵犯型:这类患儿有同伙,对他人常常施行身体暴力,侵犯人家利益。常施行身体暴力,侵犯人家利益。非团伙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非团伙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对他人施行暴力,侵犯人家利益。对他人施行暴力,侵犯人家利益。团伙非侵犯型:患儿有同伙,常常表现出团伙非侵犯型:患儿有同伙,常常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撒谎。逃学,离家出走,撒谎。非团伙非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非团伙非侵犯型:患儿同伴关系不良,也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和撒谎。也表现出逃学,离家出走和撒谎。4页

3、,共56页,星期一。二、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二、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我国以我国以CCMD2R提出的诊断标准有三条。提出的诊断标准有三条。1 1品行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期,持续半年以上品行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期,持续半年以上(yshng)(yshng);2 2至少有下列行为中的一项:至少有下列行为中的一项: (1)(1)经常挑起或参与斗殴;经常挑起或参与斗殴; (2)(2)经常故意伤害他人或虐待动物;经常故意伤害他人或虐待动物; (3)(3)经常故意破坏家里的东西或公共财物;经常故意破坏家里的东西或公共财物; (4)(4)故意纵火;故意纵火; (5)(5)经常偷窃;经常偷窃; (6)(6)瞒过家长全天逃

4、学,一学期三次以上;瞒过家长全天逃学,一学期三次以上; (7)(7)无明显原因离家出走,彻夜不归,至少两次;无明显原因离家出走,彻夜不归,至少两次; (8)(8)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惩罚;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惩罚; (9)(9)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3 3不是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不是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5页,共56页,星期一。 三、品行障碍的原因三、品行障碍的原因 1 1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社会政治思潮、经济状况、社会道德标准、社会风气社会政治思潮、经济状况、社会道德标准、社会风气等都对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和性格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等都对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和性格的发展有

5、重大影响。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对儿童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对儿童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家庭影响家庭影响 家庭是影响儿童品行发展的最重要方面家庭是影响儿童品行发展的最重要方面(fngmin)。许多调。许多调查表明,家庭教养不良和物质剥夺、亲情淡漠、亲子关系对查表明,家庭教养不良和物质剥夺、亲情淡漠、亲子关系对立与敌视、家庭有犯罪成员、对子女缺乏适当监督和养护、立与敌视、家庭有犯罪成员、对子女缺乏适当监督和养护、父母不和与离异、虐待儿童等均与儿童品行障碍有关父母不和与离异、虐待儿童等均与儿童品行障碍有关。据报据报导,导,6060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 6页,共56

6、页,星期一。 3. 幼儿园与学校教育幼儿园与学校教育 从幼儿园起,教师对儿童品行的塑造就有重要作用,从幼儿园起,教师对儿童品行的塑造就有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简单粗暴、冷漠、忽视、惩罚、不公正对待、教师对学生简单粗暴、冷漠、忽视、惩罚、不公正对待、严厉批评都可能导致严厉批评都可能导致(dozh)品行障碍的发生。学校是儿童少品行障碍的发生。学校是儿童少年同伴交往的重要场所,不良的社交与品行障碍有关。年同伴交往的重要场所,不良的社交与品行障碍有关。 4心理创伤与冲突心理创伤与冲突 父母离异、死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患重病、受父母离异、死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患重病、受惩罚等均可对儿童的情感和行为

7、产生重大影响。儿童的心惩罚等均可对儿童的情感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儿童的心理需要不能满足,生理发育冲动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不能解理需要不能满足,生理发育冲动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不能解决,经济上依靠父母而自我独立意识又不断增强,青春期决,经济上依靠父母而自我独立意识又不断增强,青春期面临的心理困惑,复杂的人际交往等等,均可导致儿童少面临的心理困惑,复杂的人际交往等等,均可导致儿童少年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产生品行问题。年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产生品行问题。7页,共56页,星期一。 三、品行三、品行(pnxng)障碍的原因障碍的原因5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外伤和患臆病的儿童、遗传病患外伤和患臆

8、病的儿童、遗传病患儿都可能出现品行问题。儿都可能出现品行问题。XYYXYY型者的行为问题型者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出一般人群的发生率高出一般人群的4 45 5倍,原来认为它倍,原来认为它是侵犯性行为的主要原因,现在多数人的看是侵犯性行为的主要原因,现在多数人的看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才使患者侵犯性行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才使患者侵犯性行为增加。雄性激素与侵犯性有关,所以男性为增加。雄性激素与侵犯性有关,所以男性的侵犯性行为更为多见。的侵犯性行为更为多见。8页,共56页,星期一。四、儿童道德品质四、儿童道德品质(do d pn zh)培养培养1 1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特点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特点小学小学1

9、12 2年级学生尚未形成道德信念年级学生尚未形成道德信念3 34 4年级学生才表现出道德方面的愿望,但信年级学生才表现出道德方面的愿望,但信念还不稳定念还不稳定5 5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自觉性、独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 9页,共56页,星期一。2道德品质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安排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对年龄小的儿童,多从道德行为的训练入手对年龄小的儿童,多从道德行为的训练入手来培养其道德品质。来培养其道德品质。 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包括三个部

10、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 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2 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yn chn)(yn chn) (3 3)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意志的锻炼10页,共56页,星期一。第二节 常见的品行(pnxng)障碍一、攻击行为一、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aggressive behavior 又称侵犯行为,是指基于愤怒、敌意、又称侵犯行为,是指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憎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标(mbio)(mbio)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它可以是具体所采取的破坏性

11、行为。它可以是具体行动,也可以是语言文字。行动,也可以是语言文字。由一个生物体对另一个生物体传达有害的刺由一个生物体对另一个生物体传达有害的刺激;激;这个有害刺激的传达带有伤害对方的意图;这个有害刺激的传达带有伤害对方的意图;攻击者期待这个有害的刺激能达到他所希望攻击者期待这个有害的刺激能达到他所希望的效果。的效果。11页,共56页,星期一。第二节 常见(chn jin)的品行障碍 一、攻击行为一、攻击行为 根据性质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二类。根据性质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二类。 1. 1. 良性攻击行为良性攻击行为:良性攻击行为是指在种族或个体生存:良性攻击行为是指在种族或个体生存受到威胁、或者荣誉尊严

12、和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所发生的防受到威胁、或者荣誉尊严和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所发生的防御性行为。它对于个体的生物适应和社会适应及种族生存与御性行为。它对于个体的生物适应和社会适应及种族生存与繁衍具有积极意义。繁衍具有积极意义。 2 2恶性攻击行为恶性攻击行为:恶性攻击行为是一类为社会道德、行:恶性攻击行为是一类为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及法律为规范及法律(fl)(fl)制度等所禁戒的侵害性行为,它在客观上导制度等所禁戒的侵害性行为,它在客观上导致物品损毁、肉体的伤害和心灵的苦痛,具有一定的残忍性和致物品损毁、肉体的伤害和心灵的苦痛,具有一定的残忍性和破坏性。破坏性。12页,共56页,星期一。攻击行为的形

13、成原因攻击行为的形成原因(一)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一)社会学习论的观点1.1.儿童经由观察楷模习得攻击;儿童经由观察楷模习得攻击;2.2.儿童很可能会仿效高地位的人,他们经由攻击得到酬赏或没有被惩儿童很可能会仿效高地位的人,他们经由攻击得到酬赏或没有被惩罚的后果使其攻击行为更易被模仿;罚的后果使其攻击行为更易被模仿;3.3.经由观察或练习,孩子发现表现经由观察或练习,孩子发现表现(bioxin)(bioxin)攻击行为可获得他们想攻击行为可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其他方法不适用而攻击行为又被认可时;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其他方法不适用而攻击行为又被认可时;4.4.儿童过去如有攻击史,观看电视播映

14、的攻击行为,会增强其攻儿童过去如有攻击史,观看电视播映的攻击行为,会增强其攻击行为表现几率;击行为表现几率;5.5.若家庭成员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儿童更易表现出攻击行为;若家庭成员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儿童更易表现出攻击行为;6.6.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具有强制影响力,当一个人对他人采取攻击行为时,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具有强制影响力,当一个人对他人采取攻击行为时,另一个人也倾向于以攻击行为响应。另一个人也倾向于以攻击行为响应。13页,共56页,星期一。 (2 2)榜样的攻击言语)榜样的攻击言语(yny)(yny): 打他的鼻子打他的鼻子/ /把他扔起来把他扔起来/ /打倒他打倒他/ /踢他踢他(1 1)榜样

15、)榜样(bngyng)(bngyng)的攻击行为的攻击行为: :击打击打竖起来抛向空中竖起来抛向空中击打头部击打头部踢来踢去踢来踢去14页,共56页,星期一。 (3)检测(jin c)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15页,共56页,星期一。(二)心理技巧训练理论的观点(二)心理技巧训练理论的观点 个体表现攻击行为个体表现攻击行为(xngwi)(xngwi)是因为他们缺乏是因为他们缺乏表现适当行为表现适当行为(xngwi)(xngwi)的能力,具有攻击倾向的儿的能力,具有攻击倾向的儿童表现攻击的行为童表现攻击的行为(xngwi)(xngwi)不只是因为他们拥有较不只是因为他们拥有较多这样的行为多这样的行为(

16、xngwi)(xngwi),而且也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且也是因为他们的行为(xngwi)(xngwi)中较少有中较少有利社会行为。利社会行为。16页,共56页,星期一。攻击行为经过适当干预可以减少。干预方法有家庭攻击行为经过适当干预可以减少。干预方法有家庭治疗、学校教育、示范和强化等。要注意行为转换,治疗、学校教育、示范和强化等。要注意行为转换,开展开展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让愤怒的情绪得以疏泄。还要加强,让愤怒的情绪得以疏泄。还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法律制裁措施。社会舆论监督和法律制裁措施。干预策略干预策略(cl)(cl) 1.1.同理心训练同理心训练 2.2.问题解决技巧训练问题解决技巧训练 3.3.社会学习理论训练社会学习理论训练 4.4.认知行为训练认知行为训练 5.5.社交技巧训练社交技巧训练17页,共56页,星期一。二、说谎二、说谎-lying-lying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讲假话。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讲假话。有些儿童由于环境及教养因素使之可从说有些儿童由于环境及教养因素使之可从说谎中得到益处,常采用说谎来达到谎中得到益处,常采用说谎来达到(d do)自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当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