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102123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摘 要: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推进,篮球运动已经从一项娱乐活动演变成为一场激烈的国际比赛,在比赛中如何增强比赛竞争力,获得荣誉,成为篮球教练和运动员们关注的问题。通过观察优秀的篮球队员,发现他们都具备良好的体能。本文阐述了体能训练的概念和目的,分析了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继而得出了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关键词:体能训练;篮球运动;体能要求;重要作用一、体能训练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体能”一词,字典中给出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在运动中所显示出的耐力和素质,在运动训练学中,体能(身体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竞

2、技能力总体结构中的最重要结构之一,它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强力与耐力、柔韧性、敏捷性、力量、平衡性六大要素。体能训练是对人的体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有氧和无氧的耐力训练、柔韧训练和协调训练。2.目的由以上体能训练的概念可知,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增强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和协调性的身体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运动者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篮球运动者来说,侧重于速度和耐力训练,对于舞蹈者来说,侧重于柔韧度和协调性,那举重运动员就侧重力量

3、的训练。总的来说,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满足运动员运动时对身体能力的需求,使运动员在进行某项运动时能更好地发挥,凸显运动技能。二、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有不同侧重的体能要求,但大体上都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六个方面,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不例外。篮球运动看似是一项炫技的运动,但其实对运动员身体的要求非常高,并且“所炫之技”大多需要在拥有良好体能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比较帅的扣篮动作,对运动员的身体爆发力有很高的要求。正是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才凸显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1.力量力

4、量是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之一,且在我看来是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篮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力量有:1、手腕力量。手腕力量是篮球运动员投球、传球、运球的必备要求;2、手臂力量。手臂力量主要用于比赛时的对抗,在投球时也会用到;3、上肢力量。上肢力量主要用于对抗。3、腰腹力量。腰腹力量是射手和后仰跳投球员必备的力量;4、下肢力量。篮球运动员需要下肢力量进行对抗和防守;5、脚步力量。脚步力量是内线球员必须具备的,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6、爆发力和身体平衡力。爆发力是扣篮运动员的必备,身体平衡力能减少运动中摔倒的发生。以上是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2.速度基于篮球运动的特点,一项以投

5、篮得分为目的,攻防速度多变的速度力量型的对抗型项目,决定了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的得分是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所期望的。篮球场地分为两个半场,运动员双方各有一个场地,以投中對方场地篮筐为得分,因此,运动员需要在两个半场之间来回奔跑,运球速度快的队员可以将追击拦截的对手甩在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脱防守,将球投进篮筐。可见,速度是优秀篮球运动员必备的身体素质。3.耐力耐力素质是运动员在运动中长时间抵抗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篮球运动员投球命中率和防守的质量,是运动员高质量完成比赛的关键。篮球比赛时间为是四十分钟,分为四节,每节十分钟,节与节之间休息二分钟,上下半场之间休息十五分钟,同时,篮球运动

6、员在场上进行的折返跑、冲刺跑等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综合比赛时间和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篮球运动对运动员有着很高的耐力要求,相反,篮球运动员如果没有很好的耐力素质,在比赛上的表现和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形势,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甚至体力耗尽,只能中途退出。4.柔韧性柔韧性是人的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不同于舞蹈表演,篮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在篮球比赛中没有很直观地体现出来,但内在对促进身体灵活性有很大帮助,还能够很好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柔韧性篮球运动中的防守和突破防守时能够体现出来,进攻者为了摆脱防守者,会进行迅速地动作变换,如果运动员身体柔嫩性不好,身体动作的快速变

7、换就无法进行,而强行进行,就容易造成韧带等身体的损伤。因此,篮球运动要求进攻者和防守者的身体具有较好的柔韧性。5.灵敏性和协调性灵敏性和协调性是对篮球运动员较为综合的体能要求。灵敏性包括身体灵敏和精神灵敏两个方面,篮球运动是一个团队作战的运动,比赛过程中会有很多随机事情的发生,很多情况下是对对手的不了解和对手作战策略的不详,因此,在比赛中需要篮球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地做出精神上的对策反应和身体上的动作反应,否则便会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协调性指一种利用大脑和身体来流畅、高效、精准完成动作的能力。大脑是身体的指挥官,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手、腿、眼等器官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而这些身体器官的协调配合才

8、能使运动员完成特定的动作,例如最简单的运球,如若腿跑得太快而手运的慢,那么你会使球脱离手中而置其于身后。因此,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身体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三、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对篮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分析,可知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能在篮球运动中非常重要,而良好的体能又是通过体能训练得到的。因此,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员非常重要,以下将从三方面分析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1.良好的体能是进行篮球运动和比赛的基础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体能是进行篮球运动和比赛的基础。篮球运动是一项消耗脑力和体力的高强度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运动员只有具备良

9、好的体能,才能进行这样的高强度运动,否则,将不会在篮球运动中表现良好,不具有竞争力,严重的话还容易造成身体损伤。2.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和高强度训练的保证优秀的篮球队员需要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地训练,而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才能承受住大负荷和高强度的训练。大负荷和高强度训练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耐力、力量、速度等的综合体能,如果,运动员不具备良好的体能,这些训练根本无法进行,就算进行了运动员的身体也无法承受,无法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甚至对运动员身体造成损伤。国际上篮球比赛时间是四十分钟,而美国篮球比赛时间是四十八分钟,美国篮球运动员之所以具备长时间比赛仍精力不衰,与他们重视体能训练是

10、离不开的,而我国的篮球队在战术上与美国没有什么差别,但由于我国不重视体能训练,导致篮球队在整体对抗能力上略微逊色。因此,篮球运动员应该重视体能训练,在拥有良好体能的基础上进行大负荷和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具备勇猛的持久的比赛战斗力。3.可以预防运动员比赛受伤篮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运动员损伤情况,大多与运动员体能有关,例如,运球中的摔伤和起跳投球后落地时的扭伤与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脚步力量都有些许关联,因此,籃球运动员需要进行体能训练,预防篮球运动中的身体损伤。四、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1. 训练应该“因材施教”体能训练大体上包括对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的训练,但是,针对不

11、同的运动员应该采取不同侧重的训练方案,无论是教练的训练还是运动员自身进行练习时,都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即根据运动员自身优势,结合运动员在团队中的角色,进行有目的地综合体能训练(既又有侧重点又全面的体能训练),以达到充分发挥运动员潜能的训练效果,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良好发挥。2. 不可忽视柔韧性的训练柔韧性在篮球运动中的体现不为突出,因此,常常不被运动员所重视,甚至被运动员所忽略,然而,从篮球运动员损伤情况的分析中,多数损伤与柔韧性有关,且柔韧性与灵敏性又有内在关联,灵敏性在篮球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无论如何柔韧性的训练都不可忽视。尤其是一些身材高大的运动员,他们的身体柔韧性相对就更

12、弱,尽管他们在投球方面有优势,但也仍然要重视柔韧性的训练。Reference:1浅议体能训练在基层篮球运动队中的重要性J. 盛杰. 青少年体育. 2017(09)2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的分析J. 李勇,刘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7)3试论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J. 朱宁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7)4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发展对策J. 王道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9)5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科学化探讨J. 朱觊.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9)6探讨高校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之方法论J. 王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3)7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初探J. 刘鹏. 青少年体育. 2015(0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