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91087542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7课2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含答案)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政治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柯小丽 审核人: 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其次框:法不成违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教学目标】 1、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根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2、将违法行为、犯罪、刑罚在题目中纯熟地运用。 【教学重难点】会识别、运用各种法律形式。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加1”:课前预习 原文填空,根基学识梳理 : 1、假设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_不违法_那么是人们的行为底线。我们_自尊_、

2、_自爱_、_自信_、_力求自主_、自强_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 规矩_,尤其不能违反_法律_。 2、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遏止的行为,都是违法_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_刑事违法行为_、_民事违法行为_和 行政违法行为_。 3、从对这三类违法行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_民事违法行为_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对比微弱,相对_行政违法行为_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_一般违法行为_。 4、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_,包括_管制_、_拘役_、_有期徒刑、_无期徒刑_、_死刑_五种。附加型,是补充主刑适用的_刑罚方法_,包括罚金、_剥夺政治权利、_没收财产、驱

3、赶出境_四种。 一、导入(2分钟) 二、思:自主探究(13分钟) 问答题(温馨提示:此题答案假设在教材上可以找到便可以直接在教材上作出相应笔记,便于今后复习) 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遏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1)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其危害程度的轻重,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属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严重违法行为,又叫犯罪行为。 3、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识别是什么? A、它们违反的法

4、律不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B、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 轻,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严重; C、承受的法律责任不同: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要承受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刑罚处置。 4、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1)它们都是违法行为; 2)它们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它们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承受法律责任。 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后,假设不实时加以改正,进展下去就有可能进展成犯罪。 6、刑法的含义是什么? 刑法

5、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7、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养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8、犯罪的含义是什么?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置的行为。 9、犯罪具的三个根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其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置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留神: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历的刑事处置。 10、刑罚的含义是什么? 刑罚又叫刑事处置、刑

6、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处治的一种强制方法。 11、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分别又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2)(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2、道德水平上下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是什么?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溥、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进展下去就可以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7、 13、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得志。 假设有道德、法律的约束中,他会理智地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假设没有这些约束,就会胡作非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图当前不顾长远。 三、议:互动解释,合作探究。(5分钟) 小组合作解决上面的问题,组内表示、对比,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展:表示反应。 采取组内互助,多种形式回复上述问题,解答疑难点。(13分钟) 五、评,经典点拨,重在技巧性掌管学识点。(2分钟) 六、助:组内扶助。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是很领会吗?在小组中提出来并请同学协助解决。 七、测:稳定检测,训练应用。(5分钟)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所违犯的法律类别,违法

8、行为可以分为( ) A、一般违法、违纪行为、刑事违法、违宪行为 B、违纪行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C、一般违法、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D、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2、无锡市居民丁某采用发手机短信形式,散布“太湖水致癌物超标”的谣言,引起当地居民恐慌,6月6日被无锡警方查获,现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A、丁某的做法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一般违法行为 B、丁某的做法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 C、公民有言论自由,丁某不应受到法律处置 D、行政拘留属于刑罚的一种 3、以下关于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B、

9、应被逮捕判刑的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C、只有做出法律遏止做的事情才是违法行为 D、法令的有无是国家兴衰的根源 4、欠债不还,拾获他人遗失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 5、某犯罪嫌疑人为了报复社会,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药,爆炸后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犯罪是一种违法行为 C、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法处置的行为 D、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以下刑罚,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是( ) 拘役 有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 死刑 罚金 没收财产 管制 无期徒刑 A、 B、 C、 D、 7、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有严格的识别,抹杀它们的识别会造成冤假错案。犯罪的根本特征是( ) A、违反国家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 B、违法宪法和法律 C、社会危害性严重、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置 D、社会危害性较大,应受行政处置 8、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置金。陈某的行为( )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受的是民事责任 B、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置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置 D、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置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置 加2: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节内容) 加3:辅导对象、内容与措施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