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1084606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语言文字运用散文 (时间:45分钟,分数:2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的无常使大量贤哲退隐自守,他们看法_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人生哲学。我热爱人们朝气蓬勃地创办事业,_地坠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却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依旧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理应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 A世事 清净 魂牵梦萦 B时事 清净 如痴如醉 C世事 清静 魂牵梦萦 D时事 清静 如

2、痴如醉 2以下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条条大道通罗马 B初生牛犊不怕虎 C不为五斗米折腰 D埋骨何须桑梓地 3以下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中秋 除夕 端午 元宵 B中秋 元宵 重阳 七夕 C重阳 七夕 端午 元宵 D重阳 除夕 元宵 中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贯穿最恰当的一项

3、为哪一项(3分)( ) 那是一个最轻易受影响的年头,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_。当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但我们不必惭愧 假设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 并且惊奇开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消沉 A C 二、散文阅读(13分) (2022常熟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7题。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

4、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导同。桃红李白,馥郁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诞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当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的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

5、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法则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可能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 B D 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 梧桐树一年

6、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犹如跟冬青树有仇,又犹如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劳绩单。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劳绩单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劳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

7、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由于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顿。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但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确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的铃摇着

8、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热爱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周围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我对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 雪,

9、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土住了几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 这是我的小学,我爱戴的,爱戴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有删改) 5以下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散文写詹大胖子剪冬青树,犹如跟树有仇,又犹如很爱这些树。这采用了儿童化的视角,既表达了儿童对剪树行为形象化的认知,又表现了詹大胖子的细致和专心。 B散文写寒假到学校去,察觉学校空无一人,唯余白雪,内心感伤。这不但写出了对五小的深情,还成为对未来离校去乡又再度回返却旧物不再

10、的预叙。 C散文结尾两段呈现了情感的自然承接,年岁的沧桑和旧物的消散使情感走向消极哀婉,但是后一段的深情告白,以及借校歌呈现的豪慨气魄,又使得情感由低转高。 D刻画詹大胖子的形象,采取了一种客观中立的情感倾向,记其功勋不露赞美,叙其违纪不加指摘,甚至将其违纪行为塑造为美好回忆,使其形象繁杂、立体化。 6如何理解散文的标题“岁月钟声”?请简要说明。(5分) 答: 7散文以追忆五小为背景,有一显一隐两种表达追溯,显性的是追怀詹大胖子,其隐含的追溯是什么?这一追溯有何意义?请结合作品举行分析。(5分) 答: 特色专项训练(十六) 1解析:选C。“世事”指世上的事。“时事”指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11、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用“世事”。“清静”形容(环境)宁静,不嘈杂。“清静无为”是道家的一种思想,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清净”形容没有事物扰乱。根据语境,其次空应用“清静”。“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根据语境,第三空应用“魂牵梦萦”。 2解析:选B。A项中的“罗马”代指目的地。B项中的“牛犊”和“虎”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C项中的“五斗米”代指俸禄。D项中的“桑梓”代指家乡。 3解析:选C。诗句分别出自:(唐)王缙九日作;(唐)罗隐七夕;(宋)梅尧臣五月五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据此不难得出对应重阳,对应七夕, 对应端午,对应元宵。 4

12、解析:选B。通读语段与所给的六个句子不难看出,中“崇拜一本什么书”与横线前的“崇拜一个什么人”相照应,应精细相连,故应排在首位。据此摈弃A、C两项。又讲“初恋”,讲“它(这本书)”,故相连,相连。据此摈弃D项。 5解析:选C。C项错在“自然承接”,理应是情感的“某种断裂”,由于前一段消极,后一段突然高亢。 6解析:要留神理解“钟声”的双重内涵及其作用。 答案:“钟声”是成长“岁月”的象征,五小的孩子伴随着詹大胖子的摇铃、打钟而成长;“钟声”是往昔“岁月”的象征,詹大胖子的摇铃、打钟是五小生活的典型意象,凝聚着对时光飞逝、旧物不再的感慨;“钟声”成为全文的线索,“岁月”赋予其双重内涵,两者结合,使全文布局严密。 7解析:此题难度较大,要求对文本细节举行深入把握。要留神题干“以追忆五小为背景”,所以隐含的追溯断定不是“追忆五小”。 答案:隐含的是对自身文学风格的形成因素的追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文学创作的方法,作品中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意义:呈现五小的生活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表达对五小深层的认同,结尾“他日毋忘化雨功”可证。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