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方言七大区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 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
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 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2.〔f-〕、〔x-〕音节的字大都混读为〔f-〕,如“飞”和“灰”都读为〔fei〕3.一般只有〔ts-〕、〔ts-〕、〔s-〕而沒有〔t-〕、〔t-〕、〔-〕4. 大都不分尖团,如长沙“精”、“经”都念〔tin〕。
5.鼻音尾韵多〔-n〕而少〔-〕,母音鼻化普遍6.有入声,但无塞音韵尾 赣方言 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今天的赣方言主要通行区──江西省,春秋时代是吴、越、楚三国的交界处,在汉代又介乎荆、扬二州之间赣方言通行的地域主要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有十多个县的方言属客赣方言系统,福建省西北有几个县(市)也说赣方言、湖北省东南和安徽省西南的部分县(市),语言特点近似赣方言赣方言较突出的共同性语音特征是:1.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声仄声,今读为塞音、塞擦音时多数为送气的清音声母2.古晓、匣母合口字和非组读法等同〔f〕声母,如南昌话“花”(晓母合口)读〔fa〕,“发”(非母)读〔fat〕3.古泥、来母字今读逢细音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 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 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2.〔f-〕、〔x-〕音节的字大都混读为〔f-〕,如“飞”和“灰”都读为〔fei〕3.一般只有〔ts-〕、〔ts-〕、〔s-〕而沒有〔t-〕、〔t-〕、〔-〕4. 大都不分尖团,如长沙“精”、“经”都念〔tin〕5.鼻音尾韵多〔-n〕而少〔-〕,母音鼻化普遍6.有入声,但无塞音韵尾 赣方言 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今天的赣方言主要通行区──江西省,春秋时代是吴、越、楚三国的交界处,在汉代又介乎荆、扬二州之间赣方言通行的地域主要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有十多个县的方言属客赣方言系统,福建省西北有几个县(市)也说赣方言、湖北省东南和安徽省西南的部分县(市),语言特点近似赣方言赣方言较突出的共同性语音特征是:1.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声仄声,今读为塞音、塞擦音时多数为送气的清音声母。
2.古晓、匣母合口字和非组读法等同〔f〕声母,如南昌话“花”(晓母合口)读〔fa〕,“发”(非母)读〔fat〕3.古泥、来母字今读逢细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