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0815269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注重美感熏陶提升创新能力-我的高中语文教学观 摘要:美感是语文的主要特色之一,而现代语文教学却暮气沉沉,因此,本文以提升语文美感为出发点,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新课改注入活力。关键字:美感新课改创新教育灵性诗情画意人人参与一、注重美感的教育长期以来,在各学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步履维艰。对此,广大有志于语文教改的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寻着语文教学的新途径,见仁见智,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无疑,语文教学面临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实质问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何而来?有些同学读书则深得其旨,写作则笔下生花

2、,其奥妙又是什么?难道我们在语文课上所作的那些烦琐的讲解,我们在作文本上所画的那些条条杠杠,真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实事求是地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来自课外的读和写,而得益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在很少。尽管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个答案未免过于残酷,然而,它却是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凡是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而笔耕不辍的,反之,则必定与书笔交缘不深。这一现象的生成自有它的必然性。语言的价值取向趋于约定俗成,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适应社会的公认。因而,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述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

3、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语感主要是指那些闪耀着美的光彩的语言。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如果所接触的都是言语和文章的精华,那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获取语感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取美的语感的过程。这里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无论春华、秋实、夏日的云影还是冬天的树木,无论晨曦、暮霭、正午灿烂的阳光还是潇潇不绝的夜雨,都可以在这里观赏到被精彩描摹的倩影。大至星汉日月、惊雷狂飙,小至花蕊蜂须、冰雪的结晶,古老如绝塞长城、石鼓篆鼎,短暂如晓月秋露、飘风流莺,都可以在这里聆听到被吟咏讴歌的清音。这里是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这里是思想尽

4、情展示的舞台,这里是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这里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二、注重创新教育的运用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

5、发创新的潜意识。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己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新精神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创新需要、创新

6、动机、创新兴趣三部分组成;二是创新的执行系统,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组成;三是创新的保证系统,以创新性格为核心的人格特征。而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我们要培养大量创造型人才,来适应今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为此,我校开始了创造思维的训练与研究活动。我们的目标是:“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人才,开展创造性活动。”在教改实验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坚持授知与育能相结合,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打好了基础。三、创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灵气语文教学本身带有浓厚的科技色彩,怎样引导学习作为一门引导的科学

7、,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创造整体参与氛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共事的方式,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产生灵感,缀合而成理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来自于对知识的理解、升华,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脱离具体内容的架空分析所得来的标签。学生希望怎么学,教师就怎么导;学生会问什么,教师就采取相应的机智,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氛围。教师要经常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得到深化、是否有利于学生最终建立会学的智能结构,从而善于从学生的课堂适应性状态中投石问路,提供优质服务,使其自我感觉学到了知识、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习得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感来自于教师的诱导,来自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积极兴奋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课文内容领会了,语言和思维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发现”会产生成功的愉悦,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发。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