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0813028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主要是师生之间存在着种种观念的冲突,关系没有达到协调一致。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一、尊重学生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的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

2、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个性思想的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将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

3、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了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了。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

4、减少了。二、突显个性化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

5、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三、确保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

6、“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四、注重情感性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只有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