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

上传人:geb****qin 文档编号:290805024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全)(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 5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 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 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 12 个词语。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

2、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i,不能读成 li; “丞”读 chn,不能读成 cn。指导写字时,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 可以将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军令状、水寨”;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军事、委托”等。要注意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词语,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2.课文朗读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神来

3、之笔。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话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边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3.语言运用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开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2.准备资料:准备资料: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 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 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 12 个词语。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块一板块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导入。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 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三国演义 主人公: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水浒传 主人公: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西游记 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红

5、楼梦 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3.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草船借箭)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预设:(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板块二板块二阅读课文,理清层次阅读

6、课文,理清层次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周瑜妒忌都督幔子水寨擂鼓呐喊弓弩手丞相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

7、、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预设: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学生说)板块三板块三 细读课文,解读对话细读课文,解读对话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 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周瑜

8、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定诸葛亮的罪)(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 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 2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指名

9、学生读)课件出示“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十天造得好吗?”“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1) 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马上要跟曹军交战, 但军中缺箭, 军情紧急)(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阴险、狡诈、公报私仇)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 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 自然

10、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 (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容镇定、胸有成

11、竹、心胸开阔的人)4.教师小结: 故事一开始, 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 一个设下陷阱, 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 从容应对。 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 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块一板块一 深入研读,感受形象深入研读,感受形象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对这两个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故事的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

12、真比不上他!”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 自然段中的句子。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预设:(1)课文第 6 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2)课文第 6 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教师相机小结: 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

13、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4.老师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吗?课件出示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1)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呢?(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2) 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 会有什么后果? (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 很有可能翻沉)教师小结: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5.学生继续汇报交流。预设:课文第7 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

14、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 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 真是神机妙算。(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 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6.你还从哪些地

15、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雾散了就回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预设:(1)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操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2)诸葛亮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轻易就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种得意的笑。(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

16、计得逞。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7.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板书:神机妙算)板块二板块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 (2)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3)曹操生性多疑。(4)鲁肃忠厚老实。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第8、9 自然段)(2)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半文言半白话)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板块三板块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阅读法、 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