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0795206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 每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真正有效地利用好教学反思,优质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学反思,优秀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学反思。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切实有效事半功倍呢?一、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根据反思环节的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1.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每一名教师都会有这样同感,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否定修改,尤其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的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他让我们更关注学生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教

2、学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1)教学前反思侧重于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价值。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的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择哪些关键的素材资源手段方法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等等。(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哪些学生有哪些经验?哪些学生对哪些衔接知识有欠缺?哪些学生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那些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那些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梳理提升?那些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迁移运用?2.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教学中的

3、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活动的方案和策略。(1)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的反馈应对。(2)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映进行瞬间反思与问题调整是影响教育活动的关键。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个层次,同一个角度,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3.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付诸于行动。教学后的反思要在教学活动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教师间歇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1)教学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的相近性。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2)教学后的反思可侧重分析教育现场及时调整或活动后还需调整之处。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今天活动中我哪些地方做过调整?为什么要调整?怎样调整会更好?二、以教学反思来发现问题反思到底给老师带来哪些

5、好处呢?假如今天的教学活动秩序搅乱,或者学生浮躁,我就会问自己:是哪些材料让学生不感兴趣?是材料让这组学生缺乏挑战性么?是材料不合理么等等。我会从更多地主观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所以,我觉得反思让我增强了问题意识。教学反思让教师产生了问题,问题也使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啊?如何提高有效的师生互动啊?教师怎样提问啊?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如何协调啊?教师如何适时接过学生拋过来的球啊?等等。所以,教学反思让我想了许多过去没有想过的问题。三、用教学反思升华自身的教学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

6、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任何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构思的胆子应当壮一点,改革的步伐应当大一些,创新的力度应当强一些。宁要“失败”的创新,不要“成功”的守旧。因为守旧无出路,唯有创新才有希望,才有进步,才有跨越。当教学的预案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后,必然有“得”有“失”。此时的教师,人要坐下来,心要沉下来,脑要动起来,分析“得失”的成因,寻找对症的“良药”,制订改进的方案,进行再实践。这样经过“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就会识破“庐山真面目”。内需是反思的动力。教育是一门艺术,其间的奥妙,一个人不可能经过一、两次的反思就能发现,它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乃至一生的揣摩与奋斗。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力图在实践中丰富实践,在反思中学会反思。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教师知识不更新,方法不改造,得失不反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无法摆脱在一成不变的自我圈子里循环往复。教师只有将反思变为自觉主动的行为,化反思为专业成长的内需,反思才有“源头活水来”。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