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黄梅县 丧葬风俗 黄梅县 丧葬风俗 黄梅人常把老人的自然离世说成是“回老家”,把“丧事”看着送老人“归去”隆重操办,并称之为“白喜事”,表达了豁达的“死亡”观 备葬 旧时,富豪人家自选基地,读书人自写墓铭志,给自己做斋;一般的也给自己烧点纸钱,更多的还是备棺材、备寿衣,多数是敦促子女打定旧时,“寿木”品种好多,“十个兜”、“十二元”、“芭茅缝的”、“顿缝的”、“简材”等,前两种是富贵人家、有身份的老人用的,“简材”那么是极困苦家里的老人用的老人“倒床”之前,有的还备好“兜”、“被”寿衣寿鞋、头巾布这些东西现在一般不备,有特意商店,临时再买 丧葬,自然死亡(即寿终正寝)与非自然死亡的不同 (一)寿终正寝的 黄梅人把去世的人咽下结果一口气叫“落平”在长辈病危时,小辈们都要守侯在床前这叫“送老”,作为尽孝的标志,就是远在异地的也要想方设法赶回家,给长辈送老由于某种理由没有赶回家“送老”的,会歉疚可惜终身落平”后,家族中年纪稍长者给亡人“小殓”和烧床草小殓是给亡人洗浴、穿寿衣、外黑内白,鞋子是软底,帽子黑色,方 形如口袋,腰间系子孙带,一岁阳寿一股。
穿上纸钱,至少要100个城镇人让亡人现代着装、打扮,之后,把遗体移到椅子上坐着,头枕钱纸,脚下垫块土砖,手捏饭团和鸡蛋,有的地方把遗体放在门板上躺着,脚朝门口面前放张小桌子,上面摆上油灯、香炉、鱼肉饭茶酒等祭品烧床草时,要量升把米,抓把茶叶,平匀地撒在床草上,然后点火,省得今后“叫饭” 老父老母一般要在室内停放三天,亲戚、挚友、同堂族人、闾里沿邻“烧热香”,孝子跪拜相陪,现在人还送一点现金,叫香纸钱烧热香”的人越多,主家越有脸面主家要着人报丧,报丧的人确定要在亲友家里吃顿饭,不吃饭的至少要喝一碗茶,端一下人家的碗底,这期间不能扫地,不能举行环境整理 1、进材,正规叫“入殓”,由家庭中或村里的年长者来办理至少3人先在棺材底部铺一层石灰,多少肆意并用白纸包石灰做几个灰枕,之后,用“兜”托着遗体,盖上被,抬在棺材里,倒上石灰后,给亡人洗脸,水用饭碗盛着,洗脸布是孝子荷包,洗后将碗摔碎,这叫“摔盆”,然后盖上棺材盖,结果将一捆长约尺许的木片柴和一钵米饭放在盖上推行火葬后,直接把遗体抬到殡葬车里,鸣鞭送行,路上丢纸钱,把遗体推进炉里时,亲生人会喊:“××,快跑,火来了交代亡人避火。
骨灰装在骨灰盒里或罐子里,现在,一 般都是火化后将骨灰盒放在棺材里,也算“入殓” 2、封棺是丧事中最为重要最为隆重的一环,请道士念经,旧时,富人家还要观灯,做斋上世纪50年头到70年头破四旧,多以生产队为单位开个追悼会,80年头后又用道士,本世纪有的人既用道士,又开追悼会 封棺前,要请道士看日子,定时辰,更加是办孝服,孝服由穿在身上的孝衣、搭在头上的头巾和孝鞋三片面组成,白色,孝衣不锁边,不缝扣子,长至脚跟头巾,孙子辈的为红色,重孙辈的为绿色,孝子着孝服用单股粗草绳拦腰系住,搭头巾时,先在较窄的一边两角系上“麻”,将这边从额前包过,换到脑后用“麻”系住,这就是“披麻戴孝”服孝期间,男人不准理发,女人头上不戴花,一向到满七 道士提前来,做灵牌、安位假设亡人还有长辈,灵牌纸就用蓝色,写表文,向天界、地府报告死者的籍贯、姓名、生卒年月、生平简介,跟介绍信相类,写孝单,对在世的家族成员、姻襟表亲,姓甚名谁,与死者的关系,由亲到疏,一一登记造册缠“杖”,就是“哭丧棒”,竹棍或木棒,长1尺5寸左右,缠上白、红、绿三色纸条 扎幡 封棺开头,道士换上法衣,就是戴上礼帽,穿上黑色的长褂,孝子孝女们穿上全套孝服,男子手执哭丧棒,全体加入葬礼的人(包括出力的、放炮仗的)都戴上头巾,焚香烧纸鸣鞭后,道士边敲锣边念经,(较丰饶的人家要用多个 道士)。
孝子屡屡跪下、爬起,念完“孝单”,便放炮封棺封棺毕,便是出殡,一般为12人,或16人,主家发毛巾或力士鞋,出殡前要备好龙杠,放好“力”,开好井,备好下葬的石灰,封棺一终止,出力的头扎白巾,一涌而上,一声“来呀,喔呵呵将棺材捧至堂外,扎好龙杠(上乡是抬丧,龙杠扎在棺材下边;下乡是拖丧,龙杠在上),长孙骑在棺材上 3、出殡送葬引路幡走在最前面,接下的是祭轴挽幢,孝子伴棺两侧,碰上沟坎挡道要下跪行礼,亲友跟在棺材后面,结果一个是丢纸钱的最近20年,走在前面的引除引路幡外,还有花圈;旧时只打锣,现在是吹洋鼓洋号 出殡路上,出力的都要触角,说是越“触”越“发”,“触角”时孝子要下跪,不“触角”主家会不欣喜现在,大多数人家要游柩,就是抬着棺材有意绕远,棺材经过人家门前,都会“接香”,孝子要向“接香”人家跪叩大礼,给礼品,现在一般是一条毛巾,一包香烟现在,出力的人会“敲杠”,向送葬的亲戚挚友要点钱,这种作法不带普遍性 下葬有好多程序 暖“井”,摆“王“字,抢“暖盘”,道士“喝断”,然后才封土掩埋上世纪50年头以前,有的人家对老人的棺葬先停葬两三年后正式下葬,叫“葬坟”下葬后的第三天复土(又叫“峦坟”),子女们要带着工具,把新坟堆高堆大一些,讲究的人还在坟上栽两棵松、柏,对老人的新家举行整理。
4、送油和叫茶亡人离世的当天晚上,孝子和亲属要去村土地庙送油,带油把和草墩子去,草墩子中间穿根棍子烧香纸放爆竹后,从原路回家,连续两次叫茶在第三天晚上举行清洁整理亡人房间,床要铺平先去土地庙,烧纸放鞭后,孝子带头呼叫三声:“××回来喝茶”,其他人随之,返回后,分别在灵位前、房间里、堂屋里,只要亡人在世时生活的地方,都要放上茶碗加茶;结果一次在家里大门口,孝子抱着灵牌要梯子上呼叫,进屋后,将全体的茶碗倒满 5、做七七天为一“七”,共七个,一、三、五、总四个“七”要请道士“做七”五七”由出嫁的女儿做,以女儿为主,请亲属吃饭,全体开支由女儿承受七七”之内,孝子不能举行理发、修面打扮自己,不能加入如看戏之类的消遣活动,不能去三朋四友家串户和交游,这叫做“守七”假设七个“七”中,没有一个碰见农历日期中缝七的日子,孝子们要为父或母出去讨“七”,穿上全套孝服,手捧笸箩,挨家挨户乞讨钱米,给亡灵做“七” 满七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生活孝子要“叫饭”,一日早、中两餐,直到灵位“上祖宗”为止上祖宗”就是请道士把安在家里的“灵位”请到祖宗牌位上,亡人此后成了祖宗老父老母要在家座位三年才“上祖宗”,年纪稍轻的一年就“上祖宗”。
老父老母在“上祖宗”之前,还要做百日、做周年 6、烧馨香新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亲戚挚友到亡人灵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