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和声纲要

闪****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29KB
约10页
文档ID:290713753
基础和声纲要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基础和声纲要 根基和声纲要 ——诸奕翔 编 第一课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一、正三和弦 1、在大小调式中的布局、功能及级数 I级(主) IV级(下属) V级(属) 大调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 小调 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 大三和弦 功能 主功能 下属功能 属功能 2、重复音:根音 3、排列法:①密集排列:写法:从上至下直接依次写出各和弦音; ②开放排列:写法:从上至下相邻声部隔开一个和弦音依次写出和弦; ③适用范围图例) 开放排列 开放、密集都适合 密集排列 4、各声部音域原那么:高音声部:c1-a2;中音声部:g-e2;次中音声部:c-g1;低音声部:E-c1 5、*四部和声中相邻声部间距离不能超过八度,任何和弦都是如此,写的时候应当留神 二、正三和弦的连接 1、“功能圈”(图例)和序进方式: ①正格举行I-V-I;②变格举行I-IV-I;③完全举行I-IV-V-I;④半成举行IV-V。

I IV V 反功能(错误) 2、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的概念 和声连接法: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法;旋律连接法:不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法 3、平稳连接方式的连接法选择:I-IV 和声,旋律;I-V 和声,旋律;IV-V 旋律 6 三、乐句划分、终止安置及K 4 (终止四六和弦) 1、乐句划分:一般以四小节为单位,划分在长音、休止或明显的收束性旋律后 2、终止安置:终止式安置在乐句末的两到三个和弦的和声举行 6 3、K 4 及其安置 ①布局:同I 6 和弦;②重复音:五音(低音为5,上三声部与I级正三和弦一致) 4 ①K 6 前后的和弦: 4 I 6 6 6 6 K 其中,I—K IV—K (变更排列法) 4 用和声连接法,4 和K 4 —V允许声部跳进4 —V, IV ②K 6 在终止中的安置:半终止中:K 6 —V,终止终止中K 6 —V—I 4 4 4 6 其中K 4 应比其后的V的节拍位置强,所以只能展现在强拍或次强拍 四、和弦连接中应制止的问题 1、和声切分:即一个和弦从前一小节的弱拍举行到后一小节的强拍。

例:旋律举行 ? 4 | 6 ? 和声配置 IV IV 2、反功能:即和声附属举行到下属(V-IV) 3、平行(反行)八度,平行(反行)五度及四部同向 ①平八、平五(反八、反五):两个声部间展现平行或反行的纯八度、纯五度; ②四部同向:四个声部向同一方向举行 制止方法:a)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b)将和弦低音移高或移低八度,使低音旋律与高音部 反向举行 4、本课做题思路:①分析调式调性,写好调号、调名标记; ②划分乐句安置好终止式; ③根据旋律选择相应和弦; ④根据总体旋律,选择第一个和弦的排列法,并在布局内部(非终止式 处)不要变更 ⑤填写内声部 其次课 跳进的处理 一、和弦转换 同级原位正三和弦内的音之间的跳进 跳进音程:三度~六度 三度、四度:排列法可变可不变; 五度、六度:排列法务必变更(高的音为开放) 二、三音跳进 四五度根音关系(I与IV、I与V)原位正三和弦的三音之间的跳进。

跳进音程:四度、五度 旋律条件:大调:3—7,3—6;小调:1—#5,1—4; I V,I IV; I V,I IV; 三、三—六和弦连接的跳进 不同级正三(六)和弦的和弦音之间的跳进(两个都是三音的处境除外) 1、正六和弦的布局 ①低音:和弦三音; ②重复音:在上方三声部重复根音或五音; ③三种排列(开放、密集、混合,注: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超过四度,不超过八度为开放 排列),十种形态(密集两种,开放两种,混合六种)图例) C:I6 密集 密集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混合 开放 开放 从上图可以看出,正六和弦的排列法分外自由,构成的时候,只需将低音写好,然后在上方三声部重复根音或五音即可也正是由于六和弦排列法的丰富,各种不同排列法的和弦,都可以与六和弦很好地连接起来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和声技法 2、三—六和弦的连接 ①四五度根音关系(I级与IV级,I级与V级):和声连接法,保持共同音; ②二度根音关系(IV级与V级):制止平行五度,其中IV-V6,低音应减五度下行 4—7; .③两个跳进的音,为和弦三音的务必配为三和弦; ④七度、八度跳进,高的音务必配为六和弦(制止声部超越),并采用从上至下八度加四度的混合排列,和八度加五度的开放排列。

上图倒数其次个和结果一个) 注:三—六和弦的连接也可能不展现跳进,此时的连接方法与跳进时完全一致(①②) 3、同级六和弦转换,及同级三—六和弦连接的和弦转换 同级三—六和弦之间可以发生转换,六和弦本身也可以发生转换 由于正六和弦不能重复三音的特性,六和弦本身转换时产生的跳进,一般是根音与五音之间的跳进,或者产生于根音、五音本身的八度跳进 四、本课做题思路 1、查看、判断、选择 2、留神排列法的安置 3、三种跳进技法的使用优先原那么 ①首先,优先留神三音跳进,因其固定性和不成变性 ②其次,能使用和弦转换处理的,尽量使用和弦转换 ③和弦转换无法处理的跳进,如超过六度的跳进,或两个音虽为同级和弦音,但处在和声切分的位置(小节线两侧),使用三—六和弦连接的跳进处理 4、高音部假设有跳进,低音部那么尽量平稳举行高跳低稳) 第三课 低音的平稳与流畅性(以大调为例) 一、V7及其转位 1、属七和弦的布局与产生音级:调式V级上的大小七和弦,大调中由5 7 2 4四个音组成 6 2、原位V7:以根音5为低音,用于终止终止的K 4 后,代替原位V和弦。

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种,其中不完全的V7省略五音2,重复根音5 6 6 44 3、属七转位V 、五音2(其次转位V 、七音45 、V 5 )3 、V2:分别以三音7(第一转位V 3 )(第三转位V2)为低音,用于布局内部(非终止式处) 4、前后和弦与V三和弦一致 *5、属七到主和弦的解决原那么:“三(上),五七下,根留存或跳根”:三音上行二度,五音、 七音下行二度,根音保持不动(V7转位),或跳到主和弦的根音1(原位V7)图例) 这里的“上”字之所以打括号,是由于有时(三音在内声部时)三音7可以下行三度到主和弦的5 *6、前面和弦含属七的七音4的,要将4保持到属七(有打定的七音)图例) 6 C:V7 I V7 I V 5 I V2 I6 IV V2 完全的 不完全的 由上图可见,按照解决原那么,完全的属七解决到省略五音的主和弦(终止终止中很常用), 6 4 不完全的属七解决到完全的主和弦V 5 、V 3 解决到原位I和弦,而V2那么解决到I6和弦。

7、 V2—I6解决时的跳进 V2—I6解决时,上方三声部可以展现根音跳进(即两个和弦根音之间的跳进,后同)、五音跳进、高音部和根音五音双跳进其中根音跳进、五音跳进常在高音部,根五双跳那么发生在高音部和次高音部 旋律条件:大调2—5,5—1;小调:7—3,3—6 还有其他的属七转位解决时也有可能展现跳进,但相比之下V2—I6支持的跳进种类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这里就不再介绍其他转位的跳进 二、II(6)的应用 引:正音级I、IV、V级上构成的和弦称为正三和弦,而其余副音级上构成的那么为副三和弦 1、II(6)前后的和弦 I(6) V II6 V7 6 IV(6) K 4 2、原位I—II6选择时应留神: ①假设音很高,务必使用开放排列法时,只有在旋律的两个音下行时,方可配成I—II6,否那么会形成平行五度但密集排列的时候上行也是可以的图例) ②假设连接时形成了四部同向,改动低音即可 上行 5 5 C: I II6 I II6 I II6 I II6 错误 正确 可以 3、原位II和弦只用于大调,且前面一般为I6和弦。

4、II(6)—V(7)连接时,II(6)要为后面的属七保持七音4,并尽可能保持它们的共同音2 三、一些根本的经过性的和声举行 1、节拍条件:夹带的经过性和弦应处于弱拍或弱位(即不能在强拍) 4 2、常见模式及相应的高音部旋律条件(除I—V : 3 —I6外,低音部都与高音部反向举行)①I—V 6 —I6:大调 3-2-1,小调 1-7-6; 4 ②I—V 4 —I6:大调 3-4-5,小调 1-7-6; 3 ③IV—I 6 —IV6:大调 6-5-4,小调 4-3-2; 4 ④II—I6—II6:大调 4-3-2,不成用于小调(由于原位II只用于大调) 另外,使用时还应留神:只可用于较低的音(密集排列),否那么连接时会展现平行五度图例) 5 5 C: II I6 II6 II I6 II6 错误 正确 这里的I6重复的三音,即上方三声部布局与原位I和弦一致II6有时(声部举行假设可以更平稳的话)也可以重复根音和五音,但一般处境下还是重复三音。

第四课 七和弦的世界(一)(以大调为例) 一、下属七和弦(II(7)) 1、II(7):调式II级上的小七和弦,大调中由2、4、6、1四个音组成 2、前后常用的和弦 I(6) V(6) IV(6) II(7) V(7) II(6) K 6 4 I(6) 6 5 和弦,并解决到I或I6,解决方法为:保持七音1,其他声部平稳举行,若到原3、常用II 位I,那么低音4跳进到原位I的低音1 6 6 *4、II 5 —V的解决,宛如V 5 —I的解决(模式一致):遵循“三上,五七下,根留存(原位根跳根)”的原那么原位和其它转位的解决也是一样,以这个原那么解决到相应的V或V6 6 5、II 6 的五音、七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