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90709879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研究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本研究着眼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和发展,立足本地实际,以实践研究为主,通过各试点学校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和科学总结,探索在起步阶段符合本县实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工作重点,并以心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唤起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县全面、深入开展积累经验,架桥铺路。 课题的提出 1、信息革命已将人类载入社会生活的快车道,竞争已是无可回避的现实。日新月异的变化昭示人们,要想在竞争社会中占据优势,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合作、进取、

2、抗挫、创新等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让他们单纯地接受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决定”、“意见”的出台,已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由于“应试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因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不仅使得学生发展空间变窄缩小,造成了他们人格依附、心理危机四伏的不良现象,而且戕害了学生的心灵、泯灭了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即人的协调发展。一个协调发展的学生,应该是既能满足现时的需要,又能形成

3、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基本发展力,有连绵不绝的后劲。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现代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3、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时代。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调查显示,我县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客观存在。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本研究着眼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和发展,立

4、足本地实际,以实践研究为主,通过各试点学校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和科学总结,探索在起步阶段符合本县实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工作重点,并以心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唤起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县全面、深入开展积累经验,架桥铺路。 课题的提出 1、信息革命已将人类载入社会生活的快车道,竞争已是无可回避的现实。日新月异的变化昭示人们,要想在竞争社会中占据优势,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合作、进取、抗挫、创新等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让他们单纯地接受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

5、息更重要。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决定”、“意见”的出台,已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由于“应试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因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不仅使得学生发展空间变窄缩小,造成了他们人格依附、心理危机四伏的不良现象,而且戕害了学生的心灵、泯灭了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即人的协调发展。一个协调发展的学生,应该是既能满足现时的需要,又能形成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基本发展力,有连绵不绝的后劲。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现代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3、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时代。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调查显示,我县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客观存在。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