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0706015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章节总结 第1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环境的概念 环境科学中: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外观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保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各种自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评中: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即人类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系统的概念 环境系统是指围绕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 整体性:确定时空中的环境因素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滚动、信息交流等多种

2、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确定布局和功能的整体。 动态性: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一向处在蜕变的过程中,其组成和布局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是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发生不良变化的结果。 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确定的自我调理功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环境要素的概念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按照整体演化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的分类: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非生物要素+生物要素。 (4)环境质量的概念 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概括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进展适合程度的量化

3、表达。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依据确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确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举行说明和评定。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为了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等供给依据,同时也是为了对比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供给依据,便于对比) (5)环境容量的概念 环境容量是指对确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才能,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布局条件下,为达成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目前多指在人类生产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种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容量的分类: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人口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等。 (6)环境影响的概念 环境影响是指

4、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作用?变化?效应) 环境影响是由造成环境影响的源和受影响的环境两方面构成的。 1 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不成恢复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地区、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创办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 (7)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创办工程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举行分析、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举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对象3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

5、主体:创办单位、环评单位、审批部门。 跟踪监测的目的:能够察觉创办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提升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规划环(战略)境影响评价+创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料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8)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要求固定下来的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日正式实施。 为开发创办活动的决策供给科学依据

6、; 为经济创办的合理布局供给科学依据;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进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进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供给科学依据;为制定环境养护对策和举行科学的环境管理供给依据;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进展。 (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原那么: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 (10)环境养护单行法 环境养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或资源养护对象而制定的。 环境养护单行法类型:自然资源养护法;污染防治法;其它类的法律。 (11)环境养护行政法规 环境养护行政法规类型:一类是为了执行某些环境养护单行法而制定的实施细那么或条例;另外一类是针对环境养护工作中某些尚无相应单行法律的重要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

7、或手段。 (12)环境标准的概念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养护人群健康,国务院环境养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养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模范和技术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3)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养护部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举性标准两类。 (14)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3级5类 国家环境标准: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根基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养护部标准 2 (15)地方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

8、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舶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需报送国务院批准。 (16)环境标准的关系 1. 地方环境标准要严于国家环境标准,且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2. 综合行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错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1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举行分

9、析、预料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综合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设计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于环境养护的关系,为科学决策供给依据。 规划环评技术原那么:1. 科学、客观、公正的原那么;2. 早期介入原那么;3. 整体性原那么;4. 公众参与原那么;5. 一致性原那么;6. 可操作性原那么 规划环评分类: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指导性规划+非指导性规划。 综合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疆的创办、开发利用规划要求编写规划实施后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对于一些对比重要、实施后环

10、境影响对比大的规划,用“篇章”的形势,对于一些重要性较弱,实施后可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规划,可以用“说明”或者“专项说明”。 专项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对于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举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专项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指导性专项规划以外的其他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举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环评组织者:谁组织编制规划,谁负责对规划草案举行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评价者:1. 组织编制该规划的政府或者政府部门;2. 嘱托的单位或者专家组。 公众参与:1. 只限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

11、划;2. 规划实施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3. 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效益。 (18)跟踪评价:规划实施后实时组织气力,对该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举行调查、分析、评估,察觉有明显的环境不良影响的,实时提出并采取新的相应提升措施。 (19)创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 法律强制性;2. 纳入根本创办程序;3. 分类管理;4. 分级审批;5.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3 资质管理;6.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7. 公众参与 (20)分类管理 报告书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对产生的影响举行全面评价 报告表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对产生的影响举行分析或专项评价 登记

12、表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举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21)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养护地。以及对创办工程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更加敏感的区域。 自然养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养护区; 根本农田养护区、根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自然林、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和洄游通道、自然渔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沙土土地封禁养护区、封闭剂半封闭海疆、富养分化水域。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导、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养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养护地。

13、(22)分级审批 环保部负责审批:1. 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创办工程;2.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创办工程;3. 由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的创办工程,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创办工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中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创办工程 省级环保部门审批:1. 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垃圾点燃及发电、制浆等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创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环境养护部门负责审批;2. 化工、造纸、电镀、印染、酿造、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酵母等污染较重的创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或地级市环境养护部门负责审批;3. 法律和法规关于

14、创办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报告书内容:1. 创办工程概况;2. 创办工程周边的环境现状;3. 创办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料和评估;4. 创办工程环境养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 创办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 对创办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创办工程还务必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23)后评价:对创办工程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举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工程创办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后评价的条件:1.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环境

15、影响评价文件中涉及的主要专题,如工程分析、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等举行后评价,并针对原有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重要错误和漏项等提出建议,对创办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2.评估创办工程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 后评价的主要内容:环评报告冀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回想 工程分析的后评价 环境现状、区域污染源及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后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选择的环境要素后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的后评价 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的后评价 公众观法调查环境管理与监测后评价 后评价结论 4 (24)几个时间点 1970年1月1日,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正式实施,首次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养护法(试行)公布,中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