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0700839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万能公式)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 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 照应开头(探讨,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斟酌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神和斟酌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2、: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探讨 二、表现手法:象征、比较、陪衬、设置悬念、前后响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诞、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比较、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依次: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概括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

3、(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表达方式:概括表达、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依次:时间依次、空间依次、规律依次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对比、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片面: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探讨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比较(或正反比较)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驳倒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探讨文的文章的布局:总分总、总分、分总;

4、分的片面往往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决、讥讽、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解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透露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由于该词切实生动概括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分外只有等):不行。由于该词切实地说领略的处境(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依次

5、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由于 (1)与人们熟悉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复领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复领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探讨文:回复领会探讨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领略(论证了)论点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

6、形象生动 。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特别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诞:采用了夸诞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特殊,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猛烈,表达的思想也更猛烈。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的感情,节奏明快,巩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

7、仆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探讨文:文章论述了表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领会。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供给活动环境。 事情:以的事情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进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学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8、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呈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繁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表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切实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风景(或环境),陪衬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

9、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学识: 例证法主要是巩固压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巩固压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比较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概括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压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巩固压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比较论证法:采用了正反比较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

10、象地表明了 八、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公式: 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留神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观法,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11、十一、探究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处境,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概括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那么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那么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察觉是1、2、3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

12、故事情节。 写出仆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假设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举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公式: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仆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假设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举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公式: 留神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表示祝愿、梦想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结果面。 十五、编短信。公式: 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