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0686267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导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遇。那么,如何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导者理应深思的,本文以生动的教学案例和活动反思粗浅地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 开展分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分组?二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课型应采用何种方式开展合作教学?

2、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组方式及其适用的课型及案例。 1异质组 该分组方式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劳绩、智力水平、天性特征、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构建合作小组要表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根基,“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开展公允竞争创造了条件。以对45名学生班级举行分组为例,首先选出9名学习劳绩好,具有号召力、决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承担组长;然后按学业劳绩和才能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组员(4人),依次编号(A,B,C,D),然后按下表分别分到9个小组中去: 依照学业劳绩和 才能水平排名 小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 A 2 A 3

3、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B 11 B 1 12 B 13 B 14 B 15 B 16 B 17 B 18 B 19 C 20 C 21 C 22 C 23 C 24 C 25 C 26 C 27 C 28 D 29 D 30 D 31 D 32 D 33 D 34 D 35 D 36 D 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确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议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受确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裁减或制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案例:在人教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课时“变化率问题”中教材给

4、出了“高台跳水”问题。我设计了如下“有挑战性”的学案: f(x) = 4.9?x2 + 6.5?x + 101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鼓动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 10-4.9t2+6.5t+10(t?0,2.24).求运鼓动在2秒时的瞬时速度。 8探究(1):直观判断:起跳后,运鼓动的瞬时速度是如何变化 6的?物理中有关瞬时速度有什么计算公式? 4探究(2):用平均速度探究运鼓动的运动状态: 2借助计算器完成下表(空白处的区间端点可自己确定): 5 2 t?t1,t2? ?t?t2?t1 ?h?h?t2?h?t1? 平均v?h ?t瞬时v

5、1 瞬时v2 t?0,0.5 ?65? t?0,?49? 6.5m/s 6.5m/s / -13.1m/s -13.1m/s 1.59m/s -6.5m/s -13.1m/s / / t? ,2 t? 2 , t?2,2+?t 2-?t,2 t? / -13.1m/s 探究(2):根据你的计算,运鼓动的运动状态用平均速度来描述适合吗?为什么? 探究(3):你能用平均速度估计运鼓动在起跳后2秒时的瞬时速度吗? 探究(4):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为什么? 探究(5):函数的瞬时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是以“高台跳水”为案例,围围着“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和“平均

6、变化率的几何意义瞬时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两条主线开展探究。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无限迫近”的极限思想,而且完成探究又需要确定的数学、物理根基且难度呈梯级递增,因此在课内独立完成学案有较大困难。更何况实现“体验迫近”这一目标又需要多组不同的测验数据才能得以表达的,这就分外有必要开展“异质组”合作探究。 概括操作:将“异质组”成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完成表格中的1-2行、2-3行和3-4行。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工合作开展新知教学,让学生体验学识的察觉过程,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有自己的一份聪慧与自主构建蕴涵其中,不仅有利于对新知的理解和稳定,而且还给出了研究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 2同质组 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

7、爱好、智力水平组成的同质学习团队,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它对比适合于完成较为短期的合作任务,便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在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例题教学或作业中举行“同质组”形式的合作探究,设计分层探究练习如下: A层 利用(和差)角公式求以下各式的值:1)sin15 2)sin13cos17+cos13sin17 3 ooooo B层 已知cos=-已知sina=3,(, )求sin(-)的值 25323,cosb=-,且a,b都是其次象限角, 34C层 求sin(a-b)的值。 概括做法:用幻灯片同时给出三个层次的问题,三个“同质组”分别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做题。

8、然后在组内交流各自解题的方法和体会,教师指定各组某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若有的小组的学生无人能回复的,可以寻求更高小组的同学扶助或老师的指导。教师根据回复的处境,折算确定的分值计入小组每周小计。这样,学生能逐步养成专心斟酌,踊跃发言的习惯;同时,既对优等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遇,又为困难的学生供给扶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另外,作业的布置、测验也可以采用分层、分组的方式举行。就目前的大班教学来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片面地实现天性化教学,使得班里更多的同学将名贵的时间、精力花在对自己最有有效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去。 3邻座组 以“就近”为原那么,组成同桌两人组或邻座四人组,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数

9、学课经常会有“简易学案”探究课,“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习题课,而且由于借班上课或者位置的限制很难重新分组组合,“邻座组”组成便当、快捷的特点使它成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合作小组形式。 ?案例:如图已知抛物线y?2x,直线l过焦点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那么OA?OB等 24于定值多少? A2变式1:若一向线交抛物线y2?2x于A、B,且 510O-2?OA?OB?0,求证:直线AB过定点。 变式2:若一向线交抛物线y2?2px与A、B两点,且 B-4图 ?OA?OB?0,求证:直线AB过定点。 结论是:弦AB必恒过定点(2p,0),证明略。 ?(R为常数)变式3: M是抛物线y?2px上一

10、点,弦MA、MB, 且MA?MB? R,求证: 2直线AB过定点。 4 结论探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和度量结果,学生先得到揣摩该定点S(2p?xM,?yM),然后再用代数方法证明(略)。 变式4:你能以椭圆、双曲线为背景编出类似的问题吗?与同学交流并探索结论。 设计要点:该案例既可以采用“邻座组”(层次好一点的同学做难度稍大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异质组”举行合作探究。教师在选题时要留神几个变式题之间既要有难度上的差异,更要有解题所用“核心学识”务必一致,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学到同样的学识、掌管解题的技能。 4自由组 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而组成的自由组合型小组,它不受人数限制。这是学生较为热爱的一种组合方式。其优势在于组员之间关系很好,便于开展强烈的议论与探究,适合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探究活动。 采用“自由组”形式开展教学,从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