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0673310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一、历史分期 1、历史分期 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压迫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工人阶级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人阶级 的基金第七届东统治阶级 2、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 、商 、西周、春秋(前2070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至清朝 (前4751912) 资本主义社会: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9121956) 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以后(1956) 3、西方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8世纪) 奴隶社

2、会:古希腊、古罗马(前8世纪476) 封建社会: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761640) 资本主义社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16401922) 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十月革命开头(19221991) 4、中国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840年以前)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49年) 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新时期(1949年今) 5、世界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500年以前) 近代史:新航路开发、工业革命(15001917年) 现代史:信息时代(1918今) 6、中国古代史划分 先秦(-前221年)

3、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秦汉(前221-220)中华文明的形成和进展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隋唐(581-907年)中华文明昌盛鼎盛时期 宋元时期(907-1368年)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根基上持续进展 明清(1386-1840)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二、先秦 1、原始社会 (1)政治:禅让制(三皇五帝) (2)经济:刀耕火种;集体劳动;平均调配 (3)文化:象形文字、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2、奴隶社会 (1)朝代更替 1 夏 (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 (进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

4、1)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前476)都城:洛邑(今洛阳) (2)阶段特征 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宗法制 经济井田制 文化商代甲骨文-汉字成熟的标志 留神: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进展的结果,是历史进展的必然趋势 3、西周政治 (1)分封制 目的:为了举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除王畿以外的宏大地区土地和人民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渺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5、 瓦解:由于诸侯国力力壮大,西周后期开头衰落 (2)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之间的冲突。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定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务必按照大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与里、相互依存;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根基,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 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

6、周礼之间的关系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分封制的实施,以血缘、姻亲为纽带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 而周礼那么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5)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4、奴隶制社会的经济 (1)土地制度:井田制(公田) 特点:土地国有 层层分封 集体耕种 不得买卖 实质: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王全体制) 历程:起源商朝 兴盛西周 瓦解春秋 (2)井田制的瓦解 根本理由: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展。 直接理由:私田的开垦。 标志:BC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影响:土地

7、全体制关系的变化(国有变私有);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变地主,奴隶变佃农);缴税方式的变化(由交纳贡赋到交纳地租) (3)农业:青铜农具 石器锄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治虫灭害 (4)手工业:官府垄断 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5)商业:商朝人擅长经商,官府操纵商业 5、封建社会 (1)分期 时间:公元前476年1912年 朝代: 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确立时期:秦、汉 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 昌盛时期:隋、唐 进展时期:宋、元 衰落时期:明、清 (2)春秋战国 朝代、时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

8、475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 政治:大变革,大混乱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文化:百家争鸣 (3)大变革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政治的彼此联系 从经济角度启程:生产力的进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昌盛和政治的变革。 从百家争鸣的背景启程: 经济的变革、政治的混乱、现实的需要 商鞅改革的背景启程:经济、政治、思想 (4)政治特征 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3 大混乱:诸侯争霸,战役频繁 阶级布局变化: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壮大 (5)经济特征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展

9、现、战国推广) 水利工程:芍坡春秋楚淮河 都江堰战国秦长江 郑国渠战国秦关中 根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6、小农经济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2)条件:铁犁牛耕的展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 (3)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得志自家生活和缴纳赋税(封闭性) 难以承受封建剥削和自然苦难(脆弱性) (4)地位:小农经济始终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进展的经济根基。 (5)影响 积极:农人不同程度地拥有确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人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

10、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付出。 消极:在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人需要承受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特别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人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7、商鞅变法 (1)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展现 阶级:地主阶级气力壮大 思想:法家思想 (2)直接理由:秦国落后,秦孝公要求变法 (3)主观因素 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 秦国对比认同提防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 秦国充塞尚武精神; 秦孝公发愤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 (3)内容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法律形式供认土地私有,允许土

11、地买卖。 重农抑商,赏赐耕织。 统一度量衡。 赏赐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激励贵族建立军功。 4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普遍推行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4)作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根基,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 (5)评价 1)积极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活力。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创办此后开头。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役中掌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进展起了重要作用。 2)局限: 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变法在确定程度上加重

12、了宏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6)告成的理由 商鞅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进展的历史趋势; 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一系概括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 商鞅有才能,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7、封建土地全体制确立 (1)理由: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展。 (2)过程: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供认土地私有;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开供认;秦国商鞅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 (3)类型: 地主土地全体制(主体),小农土地全体制(附庸),国有土地制(补) (4)结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彻底歼灭 8、重农抑商 (1)理由 生产力水平低; 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是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国家税收的来源(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受者)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通性大的特点与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思想冲突。 (2)过程:战国 汉 唐 宋 明清 (3)评价 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稳定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养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进展。 后期:影响商品经济进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9、“百家争鸣” (1)理由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理由) 经济:生产力的进展,井田制的崩溃 5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