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机械原理孙恒补充题解 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 题解分析 目 录 其次章 机 构 的 结 构 分 析 第三章 平 面 机 构 的 运 动 分 析 第六章 机 械 的 平 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理 第八章 平 面 连 杆 机 构 及 其 设 计 第九章 凸 轮 机 构 及 其 设 计 第第十十章章 齿齿 轮轮 机机 构构 及及 其其 设设 计计 第十一章 齿 轮 系 及 其 设 计 其次章 机 构 的 结 构 分 析 正确计算运动副的数目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种处境: 1) 复合铰链问题杆状构件构成的复合铰链对比明显,而由齿轮、凸轮及机架等构件构成的 复合铰链那么轻易被疏忽 2) 若两构件在多处构成导路平行的移动副,那么只能算一个移动副,若两构件在多处构成法线 方向重合的高副,那么只能算一个高副。
3) 若两齿轮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而不变时,两齿轮的轮齿齿廓之间存在间隙,只能有一侧加入 接触,故只能算一个高副;若两齿轮在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中心距可变,两齿轮的轮齿齿廓之间相互靠紧,那么轮齿的二侧都加入接触,且两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并不重合,故应算两个高副 2-8 2-9 高副低代前: n=7,Pl=9,Ph=2 ;片面高副低代后: n=8,Pl=11,Ph=1 2-11 n=5,Pl=7 2-13 试计算以下(a)(b)二题的自由度 分析 图(a)中A、B处为复合铰链,大齿轮4与齿条3及大齿轮4与齿轮5的中心距受几何约束保持不变,D处只能算一个高副;图(b)中齿轮4,3及齿条6是靠力的作用保持接触,那么轮齿的两侧面就都保持接触,故齿轮4,3及齿条6的接触均为两个高副 解: 图(a)中活动构件数n=5,Pl=6,Ph=2, 没有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故该机构的自 由度为:F=33n-(2Pl + Ph )=335-(236+2)=1 图(b)中活动构件数n=5,Pl=5,Ph=4, 没有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
故该机构的自由度为:F=33n-(2Pl + Ph )=335-(235+4)=1 评注:对图(a)所示机构自由度计算,只要留神A、B处的复合铰链,一般不会出错但对于图(b)所示机构,同学往往会把齿轮的接触按一个高副来算这里要留神二个机构中齿轮啮合的识别 试计算以下(a)(b)(c)三题的自由度 (a) n=4,Pl=5,Ph=1 ; (b) n=5,Pl=6,Ph=2 ; (c) n=11,Pl=16,或 n=5,Pl=7, 2-14 刹车前n=6,Pl=8;刹车后,n=4,Pl=8 2-20 n=7,Pl=10;根本杆组为(a)Ⅱ级组;选中EG为原动件时的根本杆组为(b) Ⅲ级组. 2-21(a)为高副低代后的图;(aa) 为Ⅱ级组; (b) 为高副低代后的图及Ⅲ级组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试求出以下图示机构中的全部速度瞬心 3-4、在图中所示的四杆机构中,lAB=65mm, lDC=90mm, lAD= lBC=125mm, ω=10 rad / s, 试用瞬心法求: 1) 当 ?=15°时,点C的速度VC ; 2) 当 ?=15°时,构件BC上(即BC线上或其延长线)速度最小的一点E的位置 及其速度的大小。
3) 当VC=0时,?角之值(有二个解) 4) l=65/17=3.824 mm/mm,求出速度瞬心 解:由所给条件定μ 1) p24,如下图 VB=ω3LAB =650 mm/s ω2=VB/(P12P243μl)=650/(66*3.824)=2.575 rad/s VC=ω2*P23P24*μl=2.575*43*3.824=423.48 mm/s 2) 构件BC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速度为VE,其位置在P24到BC的 垂直线上的垂足 VE=ω23P24E3μl=2.575*38*3.824=374.19 mm/s 3) 当ABC三点处在两个共线(一个重叠,一个延长)位置时, P24处在C点位置,这时的?角之值就是所求26.38,及226.6 3-8、在图示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顺时针方向转动,试以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构件3上C点的速度及加速度(比例尺任选) o o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