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文素质作业2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65KB
约14页
文档ID:290369919
人文素质作业2_第1页
1/14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文素质作业2 人文素质作业 1. 扼要简述你对“全球化”的理解! 2. 简述“产业革命”的定义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产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展到其他行业产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世纪60年头以来,人类先后体验了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使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工业急速兴起,变更了社会阶级布局、政治关系、国际关系,也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把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进步性充分表达在历史进展的趋势中;其次次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日渐成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同时,列强间政治、经济进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给世界的和平、稳定带来了严重要挟;第三次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学识经济时代”,由于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布局和社会生活布局的变化,促进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一、1765年至1840年 珍妮纺纱机的研发标志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开头 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步被挤垮,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利,他们不断推行革命或改革,稳定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布局的重大变革,产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步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片面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研发开头的,到19世纪20年头,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掌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展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展现就开头了此外,产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更重要的是,产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产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供给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根基。

蒸汽机的研发,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成或缺的根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供给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进展,廉价的、希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开启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根基 二、其次次产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头,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其次次产业革命是以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造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等方面的成就,在人类文明进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期间展现的电力、钢铁、化工、汽车、飞机和无线通信,极大地变更了人类社会面貌 其次次产业革命不仅使工业化国家之间经济进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呈腾跃式进展,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使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经济进展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产业革命在给各国民众社会生活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其次次产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供给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将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联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迅猛进展变更着社会布局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头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19世纪结果30年间,在生产力大进展的根基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进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紧密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结果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形式日渐明显,工业生产那么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于是,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且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三、第三次产业革命起于20世纪初,它以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研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三次产业革命指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包括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在内的新技术革命兴起人们开头利用自然乃至人造材料,如轻金属,新合金,塑料等,利用了新能源,如核能随着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进展,产生了全自动化生产,取代了片面人脑的工作,大大巩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急速进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

第三次产业革命使整个社会的产业布局发生根本变革并得到优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地位被急速崛起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取代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产业布局的非物质化趋势愈演愈烈,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扩展为包括与信息产业联系的巨大新兴产业,其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假设说第一次产业革命造成机械化,其次次产业革命酿就电气化和石油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特点那么是电子化,被称作“新产业革命”电子技术引起通信手段的革命,导致有关科技业,接洽业和信息业的兴起以电脑为核心,以智力产业为主导的信息社会,其到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再次带来根本性变革 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科学的地位极其突出,以生命科学为例,基因工程用来改造生物并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在农业方面可以培育抗病新品种;在医学方面可有效地防治和治疗大量疾病;在环保方面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然而第三次产业革命更大程度地造成了环境污染,大量的废气形成温室效应,地球温度上升,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资源和征服宇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新的进展 3. 简述西方文明(什么是西方以及西方文明的源头) 4. 简述有关基督教的学识,包括其圣经、创始人、主要教义、派别等。

Christianity,广义的基督教,指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一切宗教教派,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即英文中的Protestant 基督教本身是希伯来(注:希伯来人就是远古的以色列人或犹太人)宗教和希腊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基督教的前身是犹太教的一个下层派别,公元1-2世纪从犹太教中分出, 影响随着罗马帝国广袤的国土不断扩展,逐步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其自身也由受迫害的宗教到4世纪时蜕变为罗马帝国国教 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埃及在巴勒斯坦的统治消弱这时,东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从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伽南人不断地战役,逐步定居下来到公元前11世纪末起,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形成扫罗统辖以色列部落并成立以色列人的第一个王国大约在同一时期,犹大部落的首脑大卫已经在南部建立成独立的王国扫罗战死后,大卫夺取了他的王位,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建都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当政时,国力空前强盛,文化昌盛,进入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为二:北国以色列以撒玛利亚为京城,南国犹大以耶路撒冷为京城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灭亡,变为亚述帝国的一个行省,南部的犹大国沦为亚述附庸。

国人或被俘虏,或流亡异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亡于巴比伦公元前579年和公元前588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两次率军攻陷耶路撒冷,犹大国灭亡以色列人进入“被虏流亡时期” 公元前539年到333年,波斯帝国战胜巴比伦,统治巴勒斯坦达两个世纪波斯统治者为了利用以色列人抵御埃及和新兴的希腊入侵,释放一批被巴比伦人俘虏的以色列人返回故里这些以色列人在一些先知的领导下重建以色列这段时间被称为“波斯统治时期”公元前301年,埃及托勒密王征服巴勒斯坦,把上万犹太人运往亚历山大城,散居在外的犹太人在希腊文明的影响下,与异族杂居,比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更多地采纳希腊文化尤其是在亚历山大里亚城,犹太人大批聚居,经商致富,它成为犹太人吸收希腊文化的中心从公元前2时间起,罗马开头强盛当时巴勒斯坦处于塞琉西王国的统治之下以色列人趁塞琉西王国的衰退发动起义,恢复耶路撒冷圣殿,又靠与罗马结盟,于公元前141年取得以色列的独立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进军耶路撒冷,屠杀一万两千名犹太人,扶植傀儡此后,以色列沦为罗马帝国的附庸 希伯来一神教可以追溯到希伯来人的氏族始祖亚伯拉罕,一神教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公元前13世纪的摩西时代。

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公元前6世纪犹大国沦亡的这段漫长时期内,希伯来民族虽长期处于一神教信仰与异教信仰的鼓舞斗争中,但一神教信仰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得到稳定和进展 犹太教又称摩西教,是宗教史上最早展现的系统的一神教,是基督教的前身犹太人的宗教活动各不一致,但他们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信仰一个贯穿于历史事情始终,以某种方式选定犹太人作为自己子民的唯一的上帝犹太教是在与众多神教和偶像崇拜的斗争中得以逐步稳定的犹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宗教信仰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该时期一神教对多神教的斗争更多地表现为宗教实践的进展,而非教义的提升 基督教的创始人和权威大师耶稣出自犹太教耶稣的直接门徒是犹太人,最早的基督教徒被当作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在罗马建国之初,基督教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无足轻重的,它只是帝国初期数百种宗教之一,丝毫也看不到有成为宗教之主的梦想然而,罗马帝国文化的成形期也就是基督教的上升期帝国时期终止,罗马帝国文化由盛而衰,基督教成为帝国晚期文化进展的主流 原先处于以希腊罗马两大传统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共生状态的罗马帝国文化进入了新的融合阶段此时的帝国文化经过长期的量变到质变为基督教文化,长期以来一向举行着东西文化融合此时真正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晚期以降的西方文化的代表 基督教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古代基督教从公元元年至公元590年,亦即从基督降生到大格里高利;中世纪基督教从公元590年到1517年,亦即大格里高利到宗教改革;近代基督教从公元1517年到1878年,亦即从宗教改革到现代主义兴起;现代基督教从1878年教皇利奥十三世即位至今 基督教史的十个阶段: 1. 基督的生活与使徒教会,时间上是公元元年至100年,从《圣经》中所说的基督 “道成肉身”到使徒约翰之死; 2. 遭遇罗马帝国迫害的基督教,从公元100年到311年,亦即从使徒约翰之死至康 斯坦丁大帝; 3. 与罗马帝国和解并处于蛮族大迁徙风暴之中的基督教,从公元311年至590年, 即康斯坦丁大帝至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4. 在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建立的民族国家中传播基督教,从590年到 1049年,即格里高利一世到格里高利七世; 5. 处于教皇统治下并产生经院神学的基督教,从1049年到1294年,即格里高利七 世到到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6. 处于中世纪天主教衰落与宗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