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二轮复习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63KB
约5页
文档ID:290197146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二轮复习_第1页
1/5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二轮复习    杨国选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637000立体几何在高考解答题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论是四川省自主命题还是全国卷统一命题,对其考查力度不减考查的题型与教材内容切合度高,引导师生回归教材,所以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注意提高运算能力,争取在这一板块不丢分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研究高考评分标准,以便于在平时训练时注意答题规范和步骤完整性一、题型概述立体几何大题一般处于解答题第三的位置,属于得分题立体几何常见的类型有:1.考查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证明,此类题目常以解答题的第一问出现2.计算空间的角和距离,此类题目常以解答题的第二问出现常见几何载体为柱、锥、台或者它们的组合体二、答题方法概述1.认真审题,快速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位置关系、基本模型、数量关系2.写全解题步骤,步步为“赢”在书写解题过程时,对于是得分点的解题步骤一定要写全,阅卷时根据步骤评分,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3.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确定相关点的坐标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设中的垂直关系(必要时给予证明),要尽量使相关点在轴上,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看清题目中给出的各线段长度,根据图形性质,准确求出相关点的坐标,这是后续步骤的基础,应确保万无一失。

4.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线、面间的垂直、平行关系,基本思路就是将其转化为向量问题,进行空间向量的运算,因此解题中,要求方向向量、法向量的运算要准确无误三、例题分析例(2016·新课标全国Ⅱ,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5,AC=6,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OD′=101)证明:D′H⊥平面ABCD2)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解答:规范解答——阅卷标准·体会规范(1)由已知得AC⊥BD,AD=CD又由AE=CF得=,故AC∥EF1分得分点①因此EF⊥HD,从而EF⊥D′H2分得分点②由AB=5,AC=6得DO=BO=AB2-AO2=4由EF∥AC得==所以OH=1,D′H=DH=3于是D′H2+OH2=32+12=10=D′O2,故D′H⊥OH4分得分点③又D′H⊥EF,而OH∩EF=H,所以D′H⊥平面ABCD5分得分点④(2)如图,以H为坐标原点,H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HD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HD′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则H(0,0,0),A(-3,-1,0),B(0,-5,0),C(3,-1,0),D′(0,0,3),AB=(3,-4,0),AC=(6,0,0),AD′=(3,1,3)。

7分得分点⑤设m=(x1,y1,z1)是平面ABD′的法向量,则m·AB=03x1-4y1=0m·AD′=03x1+y1+3z1=0所以可取m=(4,3,-5)8分得分点⑥设n=(x2,y2,z2)是平面ACD′的法向量,则n·AC=06x2=0,n·AD′=03x2+y2+3z2=0所以可取n=(0,-3,1)9分得分点⑦于是cos〈m,n〉===-11分得分点⑧sin〈m,n〉=因此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是12分得分点⑨规范解答——阅卷标准·体会规范第(1)问踩分点说明①由线段成比例=得线线平行AC∥EF得1分②由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得EF⊥D′H得1分③得分点有两处:一是求OH、D′H的长度得1分,二是证明∠D′HO=90°得1分④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D′H⊥平面ABCD得1分第(2)问踩分点说明⑤建系,求对点的坐标及有关向量得2分⑥求对平面ABD′的法向量得1分⑦求对平面ACD′的法向量得1分⑧利用二面角公式求二面角余弦值得2分⑨利用同角间三角函数关系式求对正弦值得1分四、自我训练练习1:(2017年全国三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

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练习2:(2016年全国卷3)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I)证明MN∥平面PABII)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