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0121162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视听算训练发展学生智能 (上思县那琴中心小学广西上思533500)【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想方设法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扎实。(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2)注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精心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听算;训练;智能;发展EmphasisonlisteningtooperatortrainingdevelopingstudentsintelligenceWuZhiLing【Abstract】Intheteachingprocess,teachersshouldpayattentiontooperat

2、ortrainingstudentstolistentofindwaystoenablestudentstolearninitiative,relaxed,solid.(1)creationofcontext,theattentionofstudents;(2)focusingheardtostudentsofmemoryandlanguageskills;(3)well-designedexercisestodevelopstudentsthinkingskills.【Keywords】listencount;Training;Smart;Development听算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听觉潜能

3、,使学生在计算时能得以耳、手、脑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智力水平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想方设法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扎实,“既长知识又长智慧。”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也就是说,当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不理会其余对象时,这就是注意。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在课堂学习当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一分散,就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一定的位置加以考虑。听算教学以每间隔一定时间读音出题的方式让学生计算,要求学生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思考,

4、才能很快的写出答案。实践证明,这种练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认为,若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1要设计好课的开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它是引起和维持学生注意力的强大动力,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激素”。因此,教师一定要做设计好课的开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听算教学中,我尝试着设计了一些课的开端,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有良好的效果。1.1.1课前播放一组轻松、活泼、愉快的音乐,在进行听算。例如:播放一组小鸟的欢叫声,一分钟后小鸟“说话”了:“同学们,我的歌声好听吧,下面我不是唱歌了,而是要考考大家,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接着出题给学生

5、听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并会积极的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运算,很快把习题做完。1.1.2讲故事引入新课。一般小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在开课前用录音播放一个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迅速集中起来,带着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但故事的内容必须与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1.1.3设置问题情景,从问题导入新课。在开课前,教师用录音播放一组音乐后,再设置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希望解决的,同时又是只有学习今天要讲的新课后才能解决的。这样,在上课时学生的精力就会非常集中。1.2要组织好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一堂课能否使学生从始而终集中精力听课,教师的过渡语言也

6、是非常重要的。开课时,由于教师设计好了课的开端,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激情进入课堂学习。但到了教学的中间环节时,学生便开始疲倦了,注意力也随之会分散。这时,教师要注意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刚才同学们都能很认真的听课,如果老师再出类似的题目,大家有信心完成好吗?”随后再播放一组听算练习,学生的思维再度保持兴奋状态,注意力也随之集中起来。1.3还要注意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在课堂中完成练习,如果练习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师应该利用听算录音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开火车口答,看哪列火车开得好;抢答赛,看谁反应灵敏,答得又快又好;小组赛,看哪个小组配合得好;

7、还有集体笔答,做游戏答题等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从而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提高教学活动效率。2.注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如前文所述,学生在进行听算训练时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全力记住题目的内容、数字、并利用学生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快速计算出结果。这种听算训练方式,使学生的记忆力从无意记忆转变为有意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的发展。倘若在听算训练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学生认真“听”的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说”,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记忆力的同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2.1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下方式,促

8、进学生听说结合。2.1.1先“说”后“听”。听算训练的进行与计算方法的理解是同步的,如果在学生对算法理解得不够透彻的情况下,就急于安排学生听算,学生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听算训练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好计算方法,在听算之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说”的练习。例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能说出口算的过程,比如:“1512=?”,引导学生口述:先算“1510=150”,再算“152=30”,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150+30=180”,所以“1512=180”。这样学生“说”得多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便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进行听算练习,

9、他们就会减少答题的错误,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2.1.2先“听”后“说”。在组织听算训练中,学生听算后,我还要求他们复述听过的题目,口述出算理或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听算文字题“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时,先让学生复述出题目,再口述解题思路:这道题先算803=240,再算350-240=110。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记忆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3.精心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得到较好的培养,与教师的习题设计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听算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好练习步骤,设计一些有“有价值”的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3

10、.1循序渐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学生的认识是一个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这个发展的顺序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教学当中不能背叛它。因此,在听算训练中,教师出听算题时,应有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在答题间隔时间上应有慢到快,使学生由乐学到开动脑筋学。只要坚持进行听算训练,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就会养成,同时计算的速度也就会越来越快。例如:我们班在进行听算训练实践前,计算最快的一位同学每分钟只能正确听算4题,现在她每分钟已能正确听算7题了。显然,其思维的敏捷性已得到了应有的培养。3.2设计”多解”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听算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想答得又

11、快又对,就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思考同一问题,正面说不清的,从反面或侧面说。听算中,我经常出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例如:六十几与什么相加得八十五,即6()+()()=85,七十几减去三十几得几十四,即7()3()=()4。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既要从正面顺着想,还要从反面倒着算。这种听算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3.3设计“聪明”题,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听算训练”是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促使学生自觉积极思维的训练方式。在听算训练中,为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就要精心设计一些“聪明”题。例如:我教完口算“一位数乘以两位数

12、”后,出了这样一道听算练习题,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19+19+19+19+6+6+6+6,其中有几位同学算得特别快,我便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算法,原来她是这样想的:19+19+19+19+6+6+6+6=19+6+19+6+19+6+19+6=254=100这位同学一说出口算过程后,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能很快算出25乘以8等于200。”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那25乘以12不就是等于300了吗?”可见,这些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总之,重视听算训练,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就可以了,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好地创设情境,采用恰当的练习方法方式,才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收稿日期:2012-11-2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