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琐谈(下)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290112764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学琐谈(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治学琐谈(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治学琐谈(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治学琐谈(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治学琐谈(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学琐谈(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学琐谈(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学琐谈(下)【内容提要】在历史论文写作中,要运用正确的论证方法;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要相互促进;历史研究贵在创新;要直接引用典型的第一手史料;阅读史籍应有科学的方法。【英文摘要】Inthecourseofwritinghistoricarticlesshouldapplythecorrectwayofargumentation;historyteachingandhistorystudymustpromoteeachother;inhistorystudythecrucialthingisinnovation;whilequotinghistoricaldatatheimportantthin

2、gistodirectlyusethetypicalfirsthandones;inreadinghistoryworksshouldhavescientificways.【关键词】阅读/论证/研究/教学/创新/方法read/argue/study/teach/innovation/way【正文】六、关于论证问题应注意之点写作史学论文,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写作论文,特别是如何论证问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写作史学论文的过程,主要是运用史料去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至于如何论证问题,并无一成不变的方法。一般说来,随着所要论证的问题的性质不同,论证的方法也不一样。要论证问题,离不开论据

3、与逻辑推理。以写作史学论文来说,其论据主要是史实。而史实有来源于史书的直接史料,有来源于古籍校勘的史料,有来源于文字训诂的史料,还有来源于实物资料的史料,甚至有来源于经过精心统计的数字材料。以论据的性质而言,有直证、旁证与理证等之分。而运用这些史料去说明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而得出,也可以通过归纳、演绎和推论而得出。甚至数学上的穷举论证法,也未尝不可使用。王国维还曾倡导过二重证据法。所有这些,都可运用,而运用的巧妙与否,取决于实践经验的多少。在论证问题的过程中,防止采取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一般说来,论证问题有八忌:一忌无直证:直证,是最有力的论据。一种观点或某些看法能否成立,主要看有无直证如果缺少

4、直证,或者单纯依靠旁证和理证,其结论的可靠性是大成问题的。因此,缺乏直证,是论证问题时的大忌。二忌孤证:即所要证明的观点,只有一条史料,或者只有极少的史料。遇到这样的情况,切不可断然作出判断。因为历史是复杂的,任何孤立的事实不可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物和玩弄实例更普遍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的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

5、,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1因此,在论证问题时,切忌过分地依靠孤证。三忌臆证:所谓臆证,就是所依据的立论的根据本身便是靠不住的,是想当然的。依靠这样的论据,根本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四忌以点代面和以偏概全的论证法:例如要论证某一时期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或者遭到破坏的情况时,所列举的史料要注意到其所反映的地区特征,应当选择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情况的史料;如果缺乏这样的史料,就应当列举若干能反映不同地区的史料,使之能在地区上构成一个侧面。否则,都只是以点代面和以偏概全的论证,影响结论的科学性。五忌所引史料与所得结论的不一致性:引用史料去证明某一论

6、点时,必须做到史料与论断的一致。如果所引史料与所要论证的问题的角度与口径稍有不一致处,就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六忌“以前证后”或“以后证前”的论证法:所谓“以前证后”和“以后证前”,即以甲时期的史料去证明乙时期的历史现象。例如要证明的是秦的某一制度,而引用的史料却是汉代的。我们必须做到史料所反映的时代与所要论证问题的时代一致。没有这种一致性,就得不出科学的结论。七忌忽视反证:当我们论证某一问题时,往往出现两种以上截然相反的史料。如果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只注意到同向性史料,而忽视了反向性史料,得出的结论不是错误的,就是不全面的。八忌从论点出发去选择史料:在运用史料时,对史料进行选择是必要的。不过,所谓

7、选择史料,是指在同类性质的史料甚多的情况下,挑选其中能最明显、最准确地说明问题的典型史料而言;并不是指可以凭主观的意愿去挑选适合自己观点的史料而言。论点来源于史料,有怎样的史料,就可以得出怎样的观点;切不可反过来,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去选用史料。如果采取符合自己预定想法的史料则用之,不适合者则去之的论证法,是根本违反科学的认识规律的。在论证问题时,如果充分注意到了上述八忌,克服了这些错误的做法,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具有科学性的。因此,当我们要判断一篇史学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时就应检验它的论据运用是否克服了上述八忌和逻辑推理是否严密,此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七、关于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在高等学校与中

8、等学校里,往往存在着把教学与研究对立起来的现象。从事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者,也同样如此。于是,往往出现搞历史教学者,只搞教学,不搞研究或者相反的情况。他们认为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有矛盾,不能二者兼顾。有些教师,为了掩盖其不搞研究的事实,还美其名曰:“我的教学,就是科研”。因此,对于二者的关系,很有辨明的必要。教学与科研,不能说二者之间毫无矛盾。应当承认,二者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二者之间的矛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矛盾C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个定数,用于教学的时间多,则用于科研的时间必然相对减少。反过来也是一样。二是教学与科研本身的差别决定的差异。一般说来,教学是以教授已有知识为特征的活动;科研则是以

9、探求未知领域的秘密为特征的活动。前者,重在对已有知识的熟练与讲授的能力;后者,贝U重在从已知到未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长于教学者,未必擅长于科研;反之亦然。于是,反映到人们的志趣上,就产生了对待教学与科研的爱恶不同的差别。但是,二者的矛盾毕竟是次要的和非本质的,而二者的联系和相互促进却是主要的和根本的方面。以教学来说,虽然其主要任务是传授已有的知识,但要做到传授得准、讲述得透,也非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不可。有无这种钻研,直接决定传授知识的质量的优劣。因此,从事教学工作,并非单纯做知识的传声筒和广播器。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如前所述的存在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通过科研不断修正自己的旧知识,增

10、添新知识,才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即使历史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如自然科学快,也不是长期不更新知识而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单以中国古代史领域的情况来说,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出土和开展研究之前的先秦史,几乎是传说占主流的时代;在秦简和汉简出土和开展研究之前的秦汉史,也有不少方面处于空白状态;在敦煌资料和吐鲁蕃文书问世和开展研究之前的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同样有不少问题不甚了了。然而,近几十年、十几年甚至最近几年来,上述这些断代史的内容,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有的甚至得出了同传统看法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果从事教学工作的人,不搞科研,对本学科领域的知识更新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老在宣讲自己的老一套,讲先秦史而不明甲骨文

11、、金文的新成果,讲秦汉史而不知道秦简与汉简的内容为何物,讲魏晋南北朝史与隋唐史,而不运用敦煌资料与吐鲁蕃文书等,试问将何以完成教学任务呢?因此,离开科学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因为衡量教学的好坏,主要不是靠表达的口才如何,而是要看讲述的内容是否丰富、新颖和科学。从事史学研究的人,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从事教学工作。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的难点、疑点和重点中,从学生的提问中,可以了解到哪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从而有助于确定研究的课题;又由于研究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同教学时表达问题的方法有差别,有时往往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讲述而促进对问题的思考。由上可见,教学与科研虽然存在一定的矛

12、盾,但主导的和根本的方面是二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整天只忙于应付教学,或者只热衷于多办班以创收、多教课和多拿补贴,无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或者根本上就忽视科学研究,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知识的陈旧和教学质量的下降。至于说什么“教学就是科研”,如果不是为自己不搞科研而制造的所谓“理由”,就是人为地掩盖教学与科研的质的差别性。实质上,教学就只能是教学,不能取代科研,也正如科研工作本身不能说成就是教学工作一样。八、史学研究贵在创新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以探讨未知领域为目的的。既然是未知领域,自然是前人所不曾探讨过的,也就是新的东西。因此,科学研究同创新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史学研究也不例外。如

13、果史学研究,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推进,完全是前人或今人研究成果的重复,则这样的研究,从本质上说,算不了研究,也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因此,每当我们撰写论文的时候,必须要看通过它能不能多少有点新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篇文章就不必写;即使写了,也是徒劳无功。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还浪费出版社的人力与物力。相反,只要能提供一点新内容,不论多少,都是有意义的,属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因此,科研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创新的问题。既然史学研究贵在创新,那么,应怎样衡量创新呢?对于史学研究来说,衡量是否能创新的标准是很难确定的。不过,大体说来应当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才能算得上有所创新:第

14、_,在理论上,有超出前人或今人所概括的地方;第二,在史料运用上,有为前人或今人未曾使用过的史料;第三,在研究的课题或领域方面,是前人或今人所未曾研究过的;第四,如果研究前人研究过的课题,必须在论述的深度、广度和提出的见解等方面有超出前人的地方;第五,或者在现实的应用方面,能提出切实的具有科学性的见解,或者在政治上具有某种现实意义;第六,在对史料理解方面,有不同于前人或今人的地方;第七,能提出有意义的或者是前人所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第八,能从更多的方面复证前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总之,研究得出的结论,必须在历史科学领域已有总体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才能算有所创新,不论其新内容的多少、新见解

15、的高低和新思想的重要程度如何,都可以算是创新。如何才能做到有所创新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屡试屡验的灵方妙法。不过,如果能按下面的要求去做,也许会有所帮助:第一,无论研究何段历史,先了解该段历史现存哪些史料,有无新的史料发现。第二,掌握前人及今人对该段历史或某一问题研究的成果,特别注意他们已经提出了哪些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已经回答者是否准确等等。第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该段历史或某一问题还有哪些方面应当研究。第四,根据现实需要和今后的发展,有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去研究。第五,根据新出土的资料,揭示了哪些新问题和有助于解决哪些老问题。第六,综合许多人的研究,能否

16、做出带有共同规律性的概括。我们所说的创新,是具有科学性的新知,决不是缺乏科学性的无知妄说。因此,真正科学研究的创新,决不是为新而新,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凡前人或今人所未说过的就是新”。如果不把创新同科学性结合起来,一味地追求为新而新,势必导致不正当的“标新立异”。因此,我们应当提倡科学意义的标新立异,反对无知妄说的标新立异。九、关于如何引用史料引用史料以说明问题,是史学研究中经常存在的,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也有讲究:第一,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有时能说明同一问题的史料过多,弓I用时不能全部罗列,必须选择典型材料。所谓典型材料,亦无固定不变的标准,要依所要论证的问题的性质确定。一般说来,凡对所要论证的问题的本质特征具有针对性、鲜明性和准确性的史料,都属于典型史料。第二,要善于撮取史料中的典型语句。有时需要引用的史料文字太长,而其中具有针对性的语句并不多,这时就应去其无关,撮其要害。却又不要损伤史料原意。这样做,既可节省引文,又可以突出重点。第三,要引用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说明某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