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尺度复习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5KB
约8页
文档ID:289824418
中小尺度复习_第1页
1/8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小尺度复习 中小尺度 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 由对流单体侧向排列而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一般称为带状对流系统 布局:飑线作为一个中尺度系统,应包括对流区和非对流(层状云)区两片面对流区包含猛烈的、垂直延迟的强回波核,而层状区域由一些降水构成平匀(不是十足平匀)纹理 概念:为—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的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其中有大量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为破坏力严重的苦难性天气 飑线的一般特征 !发生地点:○展现在中纬度的某些大陆地区以及主要的热带大陆和热带海洋地区温带地区的 飑线常发生在春夏之交的过渡季节,有的展现在冷锋前或气旋波的暖区,有的在冷锋后的冷区里,还有在冷暖锋上或切变线(辐合线)邻近生成的并大致与锋面相平行 2尺度:长约几百千米,宽度约50~100km飑线由若干“飑段”组成每个飑段包含若干○ 大而孤立的相互分开的风暴 3时间尺度: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 4飑线的地面要素场的布局: 飑线由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成,每个单体成熟期都有地面冷○ 丘及水平外流和阵风锋;小冷丘和阵风锋结合起来形成小尺度雷暴高压和阵风锋。

阵风锋又称为飑锋:处在雷暴高压边缘具有很强的温度梯度、气压梯度和风速和风向水平切变,它也叫气压涌升线或腾跃线 5过境特征:○由于飑锋邻近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梯度很大的地带,因此当飑锋过境时,气象要素将发生急剧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风向突变、风速剧增以及猛烈降水等 飑线前低压:飑锋前方一般有中尺度低压它的形成可能与飑线前方高层的补偿下沉气流引起的绝热增温有关 尾流低压:雷暴高压后面的中尺度低压,它的形成与雷暴高压后部的尾流效应相联系 飑中系统:包括飑线、飑线前低压、雷暴高压以及尾流低压统称为飑中系统 ※飑中系统的全部系统一般只在成熟阶段才同时展现不同阶段系统的强度和布局是不同的 两类对比常见飑线: 1 1、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以及具有由前向后和由后向前两支入流的飑线 发生在风垂直切变相对小的环境中的飑线 飑线的前方有一支由前向后的入流迎着飑锋上升,到高层分裂成向前和向后的两支气流,其后部中层那么另有一支由后向前的入流在由前向后的气流中,由于老单体衰亡,形成宽广的尾随层状云区由于在高层不断有冰质点从对流区向后飞落到尾随层状云区中,加上在尾随层状云区中包含着次级环流造成的上升运动,因此在尾随层状云区下方仍有明显降水。

(a)图中,低层的主要流型是飑线前部有强的入流,在后部有大约15米/秒的同样强度的出流出流和入流之间几乎是静风在飑线前约200hPa的高层有一个出流的相对大值,出流的厚度约为250hPa中层有气流从后部流入从图还可看出一个特点是沿上升气流的流线,u值接近于常数,因此在大约300hPa处,飑线后部存在同其前部入流强度一致的出流 (b)图说明,在上升气流中风的v分量保持不变也是很显著的在低层,风暴前的环境流场是偏南风这一正值v动量向上和向后输送,形成一条正值v动量带,这条带的右侧(飑线前部)环境流场是偏南风,左侧的风向是偏北风,鲜明这个偏北风区域由强出流所操纵 2 (c)图所示的散度场中,在低层飑线前缘为辐合,而其前缘后面的主要区域为辐散,高层也是辐散只是在中层550hPa高度远离前缘120公里处展现强辐合,同这种散度分布相对应 (d)图给出了两个上升气流中心:一个上升气流中心位于700hPa高度上,在飑线前缘后部约20公里处,另一个上升气流中心,在中层400hPa高度上升气流的最大值约为30×104hPa/秒。

下沉气流中心位于700hPa上距飑线前线100公里处,其值约为40×10-3hPa/秒,大于最大上升速度 (e)图给出了涡度分布主要特点是高层为反气旋式涡度,中低层为气旋式涡度鲜明,这种分布是受辐合辐散分布所制约的 (f)图给出了相对于移动飑线的流线,这些流线是由u和w所确定的可以见到,从地面到500hPa这一极深的层次内,都是气流流入飑线这是由于环境西风垂直切变相比较较弱,还有环境风本身同飑线移动速度相对比弱的起因中层来自飑线后部的入流在图中也是很明显的 3 上图表示在垂直剖面上的θe和S(混合比)场 (a)图是相当位温场,它同上图所示的流场是一致的,上升气流流线对应的是高值θe 后部下沉气流流线对应的是低值θe,θe沿流线并分外量 (b)图所示的混合比场同流场也是一致的,有一沿上升气流流线的湿舌向上和往后延迟,在飑线后部的下沉气流区里,混合比是低值 不同进展阶段飑线的垂直速度布局 在飑线进展的初期,上升运动仅限于低层,最大值在800hPa,相应在低层是辐合区。

当飑线接近成熟阶段时,即在450一400hPa层急速建立其次个最大中心,在半小时内由-26×10-3:hPa/s增加到-39×10-3 hPa/s 2、后部建立型的飑线:发生在有明显的风向垂直切变环境中的飑线 经常发生在西风带高空槽前通常由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组成这类飑线的南端由于风的垂直切变型式有利于新对流的进展,因而使飑线不断伸长而在飑线的北端,老单体不断衰亡,衍变成层状云,并沿高空风向东北方向延迟而形成大片砧云 这种飑线的特点是砧状云伸向飑线前方,而在飑线后面没有层状降水区 ※高空槽前的飑线常见特征:中层上升气流的逆切变倾斜,低层暖湿空气入流和中层干冷空气入侵以及飑线后面低湿球位温的下沉气流等 ※构成分层倾斜上升气流的这层空气是位势不稳定的,这个现象称为“潮湿的十足不稳定层(MAUL)” 37.简述飑线与锋面的异同点 【答案】: 飑线与锋面都是冷暖空气的分界面但飑线和冷锋有明显的识别,首先,锋面是气团的分界面,而飑线那么是同一气团中形成的中系统;其次,从要素变化的强烈程度来看,飑线比锋面更为强烈;再其次,飚线是中尺度系统,其长度一般只有二三百千米,生命期约十几小时,而锋面是大尺度系统,其长度可延迟达千数千米,生命期可达几天。

因此,飑线既与锋面相像,但又不全像,故有假(伪)冷锋之称 自由大气的重力波 研究意义:重力波是大气中的根本波动之一,也是最简朴和最根本的中尺度运动之一它们可能起到触发对流性风暴、传输能量和动量等重要作用,更加是大振幅的重力波会对天气产生很大的影响 定义:一般把由于外部条件作用下方能存在的重力波称为重力外波,而把在外部条件被限制(如上下边界固定)时,存在于流体内部的重力波称为重力内波 重力波是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后产生的振荡的传播 重力振荡即浮力振荡,重力波即浮力波可产生重力波的系统多种多样: .暖平流导致产生气体膨胀使质点产生位移产生重力波 .锋面抬升、大气中的辐合辐散场、背风波、风速的垂直切变、上下空急流的质量调整等 4 性质:重力波是一种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当这类波动水平传播时,空气质点做上、下移动 背风波也是一种重力波,有固定发生源 重力波的类型: 与强降水相联系的重力波一般是振幅较大,存在时间较长的重力波 观测方法:微压计:10μbar以下、卫星、雷达、气象飞机、声学探测法 典型的对流层中尺度重力波包括大振幅的不规矩型和振幅较小的较规矩型。

重力波产生的天气条件、 逆温层或稳定层存在 .明显的风速垂直切变 Ri<0.5,Ri越小重力波振幅越大 重力波的作用 ①可触发对流 ②可引起CAT(clearair turblence)晴空湍流 ③上下空能量传输 ④不同尺度能量交换 5 — 8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