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戒要解 第5课 第五课 斟酌题 1.现在的好多人,连小乘的见解都不具足却去行持密宗行为,请分析一下导致这种现象的误区 2.请将五瑜伽与十地对应分析,并对十地的概念作个简朴介绍 3.趋入密宗有几种方式?请结合教理举行说明对此,各宗派有何不同观点? 4.将自身实际处境与本论所说意义对应,请分析一下到底理应如何守持三乘戒律? 其次随类瑜伽,也即阿努约嘎入门:以外十续灌顶、内十一大灌顶、十三修行灌顶、密二缘灌顶,共三十六殊胜灌顶来成熟相续譬如手印灌顶、标帜灌顶、明妃灌顶、八吉利灌顶、七轮王灌顶等等以前谛察活佛没有圆寂的时候,在学院特意灌过顶对阿努约嘎的三十六种灌顶,在《集密意续》中有分外广的陈述,我在这里不广说 见解:法界无生离戏普贤佛母坛城、有境自然聪慧自性任运自成普贤佛父坛城、二者本体无别大乐佛子根本菩提心坛城也就是说,法界是从对境空性方面讲的,聪慧是从有境方面讲的,佛子根本菩提心坛城,那么是指外境空性和心识聪慧二者无二无别,这就是所谓阿努约嘎的三大坛城,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三垫 天尊坛城对此三坛城,并未如大圆满一般远离一切寻伺方式来修行,在阿努约嘎中需要通过寻、伺的方式举行决定。
修持:修持解脱道和便当道解脱道有随义和随句两种其中,安住于无分别念的境界中,即为随义瑜伽;仅以持诵咒语而明观妙力显现的天尊坛城,也就是安住于无缘当中,一边明观本尊一边念诵心咒,那么为随句瑜伽便当道那么是依靠上门和下门的修持方式生起俱生聪慧 行为:了知一切心境均为大乐聪慧的游舞,从而无有取舍地行持 不管对心还是外境,全部了知为大乐聪慧有好多人说密宗大乐聪慧,分外好听,可是好多道友的心态和行为,根本不是玛哈约嘎、阿努约嘎或者大圆满的根基金刚道友之间不和,经常生嗔恨心,对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看到这些行为,不要说密法,连大乘根基都没有成熟因此,梦想你们理应知道自己毕竟是什么根基,不要太高攀了有些人,甚至小乘讲的沙门四法毕竟能不能做到?大家还是要想一想假设做不到,想成为小乘根基和小乘的法器都不具足条件这样的话,名相上虽然是修行人,实际与世间不信佛的人没有很大区别 我对有些人的所作所为,真的生起厌离心看他们的相续犹如越来越与法不相应,我这样讲经说法毕竟有没有很大意义?尤其讲这些殊胜窍诀觉得更加怅然!理应暗藏在自己的心宝当中,没必要在顽强难化的众生面前泄露机要! 果位:到底五道本体的五瑜伽与十地,次第修持随法性真如的五道而净除十地的十种所净,显现自地的一切功德。
本来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是无上密法中最高的法门,也就是宁玛巴最殊胜的法门只是有些大德的法本里面有不同的表示,譬如有些说经、幻、心三部,经指阿努约嘎的《集密意续》,幻指玛哈约嘎的《大幻化网》,心是心滴大圆满;也有些法本中说:续部、圣教和窍诀,续部指玛哈约嘎的《大幻化网续》,圣教就是阿努约嘎的《集密意续》,窍诀指阿底约嘎 所谓的玛哈约嘎,在宁玛巴对比兴盛,也即大幻化网的教法对比兴盛;阿努约嘎不太兴盛,不像大圆满一样你们也记得吧,以前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说过:堪布尼登曾经特意闭关,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作了《集密意续》的讲义,约莫有四函意科喇嘛知道以后说:以阿努约嘎《集密意续》度化众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造了这么多的论典只是滥用笔墨而已堪布阿琼的密传中也有1:有一次他在光明梦境中到了噶陀的一个寺院,在翻阅续部时,密主护法神亲自对他说:现在阿努约嘎《集密意续》度化众生的时间已经过了,你翻阅这些有什么用呢? 当时学院里面,《大幻化网》和大圆满都是很兴盛的,后来很想好好地弘扬《集密意续》,学院的好多堪布磋商以后,迎请谛察活佛在大经堂里给大家灌 1 丹增活佛翻译的不知道有没有,里面的有些片面可能没翻译。
集密意续的顶当时可能是1993年,灌完顶以后,德巴堪布给大家念了尼登堪布讲义的传承我犹如只听了一函,由于跟随法王到美国去,没有听完但此后以后,学院当中一向没有讲,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吧十年当中,密宗班每年都会讲《大幻化网》、大圆满按理来说,宁玛巴的经幻心三部是不能分开的,但就像意科喇嘛和堪布阿琼说的那样,可能现在以《集密意续》度化众生的时间已经过了,因此,学院当中有关阿努约嘎《集密意续》方面的闻思不太兴盛 无论如何,堪布云嘎引用《集密意续》当中有关地道不同的名词和用法,在这里已经讲了下面将五种瑜伽和十地对应起来讲 一、资粮道意乐心瑜伽,包括第一不定迁变地与其次能依根本地此瑜伽净除相续的粗、细业习,而次第成就五眼六通、轻微神变等共同悉地,现见佛化身等显现资粮道的全体功德 这里讲到了意乐心瑜伽、辨大种瑜伽、赐大抚慰瑜伽、获大授记瑜伽,以及大妙力道圆满瑜伽这五种瑜伽每一个都包括几个地,总共十地这种说法,《大幻化网》和大圆满当中都没有提,显宗也未提及,是有关五瑜伽和十地对比独特的一种说法 二、加行道辨大种瑜伽,包括第三净除粗障地、第四恒时修学地以及第五所依福德地。
前面资粮道包括两个地,加行道包括三个地此瑜伽清净粗、中、细现行因习气,仅以风心成就天尊身,并显现昼夜不休止证悟一切如幻等加行道的全体功德 以会供行为摧毁精、尘、风的粗乐,远离五怖畏,灭尽有漏而获得见道赐大抚慰瑜伽获得见道时会远离五种怖畏2,第一,无有断食的怖畏,譬如我现在找不到食物,“会不会没有饮食啊”这种怖畏是没有的;其次无有死亡的怖畏,获得一地菩萨以上,对死亡不再担忧;第三,无有不赞自的畏惧,“为什么称赞他、不称赞我”,这种怖畏是没有的;第四,无有堕恶趣的畏惧;第五,于众眷属中无有畏惧《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理应有 三、赐大抚慰瑜伽,包括第六殊胜地,清净众生的障碍、现量见到法性自相,从而成就空乐聪慧光明天尊身,一千二百功德获得自由,前往报身五部刹土听闻佛法等,显现见道的一切功德从见道光明中出定而现证修道,获得大授记瑜伽 四、获大授记瑜伽,包括第七所缘生果地,此瑜伽清净同时存在的障碍后,成就证悟法性之聪慧以及清净天尊身,显现不休止的双运身 五、到底道时获得大妙力道圆满瑜伽,此瑜伽包括第八安住不变地、第九周遍法性地以及第十圆满相融地,依次清净粗、中、细的随眠烦扰障碍。
如是大授记瑜伽和大妙力道圆满瑜伽所包括的修道四地,按照共同乘而言,那么为修道九地所摄,修道的功德从见道的一千二百功德的千倍,直至等同千万俱胝那由他不成言语刹土极轻微尘数之间次第增 2 初学之菩萨,有五怖畏:一、不活畏,行布施者,恐己不能过活,而不能尽全体二、恶名畏,恐己恶名,不能为和光同尘之行三、死畏,虽发宏大之心,然恐死而不能舍身命四、恶道畏,恐己堕于恶道,而对治不善法五、群众咸德畏,恐众多之人或威德之人,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