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信息化战争的渊源和历史演变 信息化战役的渊源和历史蜕变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进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进展和作战方式的蜕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推动下,信息化战役作为一种新的战役形态开头登上人类战役的舞台信息化战役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役,成为未来战役的根本形态 (目的、内容、重点、时间) 信息化战役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役,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工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役,展现了电报、、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发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役,并不是信息化战役当战役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役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役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根基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4ISR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役也就形成了。
一、信息化战役的渊源 讲到信息化战役的渊源,不得不提一下战役形态战役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役诸要素构成 1 的战役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役诸要素的变化抉择了不同战役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又抉择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一致的战役形态因此,主战兵器是战役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役形态,即冷兵器战役、热兵器战役、机械化战役、信息化战役 冷兵器战役,主要指农业时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0世纪),以青铜、钢铁等金属装备为主战兵器的战役冷兵器杀伤作用的发挥凭借于人的体能,体能是冷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根本形态体能的大小抉择了冷兵器作用力的大小因此,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多,士兵的身体素质好就成了取得战役告成的根本条件冷兵器时代的战役形态是一种近体决斗的体能释放形态,其根本战术是集团冲杀、方阵队形、将对将、兵对兵,具有前后面界限清晰、军队人数多等特点 热兵器战役,主要是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时期(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以各种火器为主战兵器,以集团火力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役。
热能是热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根本形态,热能是一种化学能这种能量的释放靠的是人与热兵器的结合双方厮杀时,靠的是射击技术精湛,而不是体能的大小军队在进击或防卫时,考虑的不是人的数量,而是计算进击或防卫的正面火力密度这时,取而代之的是散兵线、疏散队形和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讲究的是人与热兵器的最正确结合 机械化战役,主要是指工业时代(公元19世纪至公元20世纪 2 末),以各种机械化武器装备为主战兵器,集团快速机动和火力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役机械化战役时代释放的是机械能和化学能随着热兵器技术的进展,增加了新的军兵种,如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等新的军兵种的展现,必然带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问题,于是协调一致、紧密协同的原那么和内容也极大地增加了,军队整体布局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能量释放的大小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人类开头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战役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役形态 二、信息化战役的历史蜕变 1、信息化战役孕育阶段 时间为20世纪60年头至80年头,最具代表性的是60年头的越南战役、70年头的第四次中东战役和80年头的马岛战役。
越南战役(1959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其次次印度支那战役,为资本主义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役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役也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 结果美国由于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美军撤出越南,美国在越南战役中失败 美军在越南战役中有1个突出特点,就是投入了大批新式武器,1967年,美军首次在越南战场上使用激光制导炸弹,1972年,又在越南战场上大量使用了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在作战 3 中首次使用就显示了神秘的威力,当时美军用普遍炸弹轰炸越南清化大桥,出动近600架次飞机,投弹数千吨,损失飞机18架,也没有炸毁大桥,当在战役后期改用激光制导炸弹后,只出动了12架次,飞机零损失,炸弹32枚,就将大桥炸毁 第四次中东战役是埃及和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役,由于美、苏分别为作战双方供给了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所以高技术特点对比明显概括表现在:一是导弹战对比明显,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役中,交战双方首次大量使用导弹举行实战,作战效果引人瞩目。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技术,双方损失的340飞机、300多辆坦克大片面是被导弹击毁的,这预示着精确制导武器将主导战场;二是首次利用卫星举行战场侦察,使天战这一崭新的方式脱颖而出美国放射了18颗侦察卫星,苏联放射了10颗,分别向以色列和埃及供给情报支援卫星首次投入战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海空交战,标志着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主宰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在战役中第一次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制导武器交战双方共投入17种类型的战术导弹、制导鱼雷和制导炸弹举行对抗由此变更了传统的“巨舰大炮”对抗的海战方式,在作战中制导武器发挥了重要作用阿根廷有73架飞机被英军导弹摧毁在空中,占空中击毁总数的84%,英军先进的“谢菲尔德号”驱赶舰和“大西洋输送者号”大型货船以及其它十几艘舰船都毁于阿根廷“飞鱼”导弹之手;二是指挥自动化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美国侦察卫星察觉阿根廷唯一的一艘万吨级巡洋舰“贝 4 尔格拉诺将军”号正在马岛邻近行驶,就实时将这一情报供给给英国特混舰队,该舰队立刻制定了歼灭巡洋舰的作战方案,并报送英国战时内阁,战时内阁批准了这一方案,特混舰队又把任务下达给已在靠近该舰海疆的英国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
征服者”号随即放射了两颗鱼雷,就将“贝尔格拉诺”号葬身海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战役发生在海上,而情报却来自天上的侦察卫星作战在南半球举行,而指挥命令却发自北半球信息由空到地,由东到西,由南半球到北半球屡屡远程传递这一切仅凭借感官是无法详察和操纵的,务必依靠自动化的手段来实施指挥 2、信息化战役萌芽阶段 时间是20世纪90年头,以海湾战役为主要标志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举行了海湾战役,并最终打赢了这场战役可以说,海湾战役使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进展到极致,信息化作战初露端倪,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海湾战役是机械化战役向信息化战役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海湾战役的特点是:一是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实施了高强度的空中打击这次战役一更正去以地面作战为主的方式,以空中打击为主,空战中使用精确制导弹药虽然仅占总投弹量的9%,但确炸毁了70—80%的目标,起到了战役的主角作用空战中还有一个创举,那就是巡航导弹进入了空中打击的行列,多国部队共放射了20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实施远程打击二是举行大规模的电子战多国部队投入电子战部队人数达5000多人,电子战飞机和预警机200多架,从战前到终止举行了全方位的电子干扰。
三是使用了先进的C4I作 5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