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

上传人:天****步 文档编号:289676392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 绥滨县其次中学:蒋海峰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的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入耳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理应是一个弥漫学生生命力的过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学习策略的实施正是符号新课程的精神,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 、实践、合作、交流、倾听、质疑、共享等方式,熟悉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管根本的数学学识、技能和方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感受告成的喜悦。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 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2、,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崇敬他人。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合作学习的误区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然而,在喧嚷的场面背后,毕竟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专心地倾听了别人的 1 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笔者认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

3、几个方面: 误区一:课堂外观的强烈造成了“合作学习”的一种假象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外观气氛的强烈,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尝试着用,好象只有议论一下才喧嚷,只有“合作探究”才叫改革教导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议论,不利于勤于斟酌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误区二:简朴的小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 教师简朴地把同桌学生或前后学生分成小组,很少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问题,给学生布置确定的任务,让学生自由议论,认为这就是合作学习。又没有对学生的交流作指导,也没有时刻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有些老师在这个时间段内甚至觉

4、得无所适从 ,这样肆意组合的小组是否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 误区三:“合作学习”变成了教师与优等生的交流 在“合作学习”时,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是“主角”,优生是最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好多处境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观法和想法包办了该队小组其他成员。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轻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 2 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误区四: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 一般处境下,教师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议

5、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那么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议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滥用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一片面老师由于想着教学进度,小组未形成一个有效搭配的整体,就急急开头;学生刚进入角色,思维为还未开启,小组还没有举行成果的充分整合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美国的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曾提出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小组合作完成、议论、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3)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气氛;(4)个人责任感;(5)混合编组;(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7)有组织的相互凭借。由此可见,上述那种走马观花似的合作学习

6、完全是为了迎合新课标,搞形式,走过场,不但不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误区五:没有合作必要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数学教师指领略方向,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平台。 然而,笔者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务必要有议论的内涵,才会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什 3 么问题该让学生举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手段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猛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专心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可惜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议论的问题却不是好多。大多数议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

7、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有好多,但老师完还要求学生举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除了滥用时间,还能收到什么成效呢? 二、 有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明确合作学习目的和功能 西方协作小组专家罗伯特?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给学生供给更多的机遇去发表观法,让他们作出选择,能够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务必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对所研究的问题发生兴趣,并仅凭自己的气力难以完成时,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猛烈愿望,合作学习才具有其

8、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所以,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产生不解、展现分歧的时候,教师为其供给一个议论的平台、一种交流的空气,在这样的空气中,质疑、释疑。 4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熟悉和学生同伴交流互助并共同获取认知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再学习、再熟悉、再提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时不全面、不深刻,靠个人的才能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时就需要调动集体的聪慧,让学生把积极的感悟、熟悉和同伴交流,通过信息互换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熟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就感。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聪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思维的

9、发散性、求异性。有效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利于小组成员形成开放、宽容的学习空气,使合作成员间相互鼓舞,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 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古今中外,大量的教导教学实例说明:只要高兴的、有效的、告成的、精彩的教导活动,都离不开受教导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心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确定要赋予充分的时间。假设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两分钟的合作就草草收尾,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按照教师的筹划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试想一下,常此以往,不是培养了学生一种半途而废的不良学习习惯吗?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喜悦,压抑并泯

10、灭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 5 识阅历根基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揣摩、验证等途径来解决。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达成合作学习的目的。 3、 加强合作技能的指导 技能包括:倾听、发表观法、质疑、采纳他人见解、组织管理等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示范等形式把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譬如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举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展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情,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等; 同时,在每一次的合作中举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这些技能,并养成习惯

11、。 4、 用心设计、合理选材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朴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打定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举行小组合作学习举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空气、交流反应、评价鼓舞等各个方面举行系统的设计,更加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议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议论,要擅长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心投入于合作学习中。 有位老师在执教直线、射线和角时,在熟悉了直线之后, 6 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直线,半天没有学生举手,教师连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议论,可结果还是令他消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直

12、线,能找到的也只是直线的一片面。像这样不切实际的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全没有必要,这也说领略执教的老师对学识的把握不够。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表达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学识与阅历,专心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确定的难度,有确定的探究和议论价值,问题要有确定的开放性,同时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用心设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成对学识的理解和掌管。 5、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遂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理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根基、学习才能、心理素质等举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那么举

13、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允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天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遂实施。在举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 7 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6、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擅长启发、高明引导。更加是展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管处境实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教师要实时的诊断与处

14、理问题,留神激活“冷场”,操纵“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议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处境,生动的运用教学机敏,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察觉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7、合作形式多样化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好挚友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假设经常采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当然就会感到厌烦,合作学习时的积极性也不会高涨,议论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合作学习也就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这次四人小组议论,下次六 人小组议论或

15、找好挚友磋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议论时热心高涨,议论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不错,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遂达成。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时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刺激方式,能够始终抓住学 8 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搞一些“改错课”、“小组自学课”、“小组竞赛课”、“小组嬉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中,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点燃,并最终成燎原之势,达成我们的教导目的。 8、“发言人”采取轮替承担的制度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察觉合作学习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机遇,但是参与不均衡现象屡见不鲜。学优生参与的机遇更多,他们往往扮演一种扶助的角色,而学困生就成了听众,他们往往越过独立斟酌的机遇而直接从学优生那儿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对比少,而且越来越被动。所以我们更理应关注小组内的这些弱势学生。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