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289671540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06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新高考108所名校历史押题汇编精选考点06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一、单选题1(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二模)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写道,“因日本的袭击清日战争便开始了中国败给日本后,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秩序崩溃,日本增强了其影响力;日本的大陆扩张也以此为契机加快了步伐”。教科书这一表述A侧重于记述近代日本对韩国的侵略B论述了甲午战争对东亚各国的影响C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甲午战争的性质D说明中韩两国有着近似的历史记忆【答案】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韩国的历史中也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后,东亚的传统秩序遭到破坏,而韩国也同样受到日本的侵略,因此与中国有着同样的遭遇,说明中韩两国有

2、着近似的历史记忆,故D项正确;“侧重”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各国”的说法太夸张,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甲午战争的性质,排除C。2(2021陕西榆林市高三三模)1895年,李鸿章在与日本办理外交事务时,不仅多次援引万国公法中的内容,而且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也清楚最关紧要者就是割地、赔费两节。尤其在割地这一节,清廷还曾提出“但得办到不割地,则多偿、多努力”的要求。这表明,当时清廷A已放弃传统的华夷观念B在谈判中占据政治优势C摆脱了日本的政治压力D初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政府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认为割地和赔款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努力争取不割地,多赔偿,说明清政府初

3、步接受了近代外交的理念,故选D;清政府初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不代表其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A;当时中国是战败国,清廷在谈判中不占据优势,必然无法摆脱日本的政治压力,排除BC。3(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二模)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D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

4、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A项;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这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沿岸,故排除B项;甲午战争的战败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戊戌变法,故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把封建社会,故排除D项。4(20

5、21山西晋中市高三二模)1882年,中国与朝鲜签订商约,强调“此次所订水陆贸易章程,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1899年,中朝又签订了新的商约,规定“(双方)官员与本地方官交涉往来,俱用品级相当之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列强侵略增强了中朝经济联系B甲午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外交C中朝交往保留了旧有宗藩观念D中日对抗推动了朝鲜民族独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1899年俱用品级相当之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摆脱了中国属国的地位,中国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宗藩外交,中朝在国际交往中处于平等地位,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与材料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中日对抗使朝鲜摆脱了

6、中国的属国地位,但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故其民族独立并未实现,D项错误。5(2021安徽马鞍山市高三一模)1898年5月,朝廷颁发谕旨,指出“近来各省商务未见畅兴,皆由官商不能联络当此整顿商务之际,此种情弊亟宜认真厘剔。著各直省将军督抚严饬各地方官,务须体察情形,尽心保护。”这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潮风起云涌B戊戌变法扩展到经济领域C朝廷无力控制地方势力D清朝工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保护各省商务,结合材料时间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设厂规定,意味着其基本抛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正确;实业救国思潮主要体现在民间层面,而非政府层面,

7、排除A;戊戌变法时间是在1898年6月,排除B;题干主旨并非中央和地方关系,而是地方工商业的发展环境营建,排除C。6(2021广东珠海市高三一模)如表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姓名国籍职务服务军舰汉纳根德国北洋舰队总查定远舰(舰队指挥舰)马吉芬美国帮办管带镇远舰(主力战舰)余锡尔英国总管轮致远舰(主力战舰)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答案】B【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近代海军中有很多洋人,说明当时在建设近代海军时,向西方学习,引进技术与人员,故B项正确;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从材

8、料看出整体是先进的,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7(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二模)古代中国,帝王纪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纪年的演变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B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C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要【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纪年方法,康有为主张孔子纪年为其变法减少阻力,章太炎皇帝纪年为革命党人和湖北军政府接受,孙中山采用民国纪年,这些纪年的变更均有着政治功能,故C正确;材料只涉及纪年方式的变更

9、,从材料无法得知天文历法的发展情况,故A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提出来的,材料与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B错误;纪年的变更与政治情况变化有关,并非适应思想解放,故D排除。8(2021河南安阳市高三一模)如图为一幅漫画,导致漫画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潜在力量巨大B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C清朝专制统治面临崩溃D辛亥革命引发思想解放【答案】D【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帝制被推翻,企图复辟帝制的张勋和袁世凯都被打倒,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辛亥革命引发的思想解放,故选D;导致漫画中帝制被推翻的原因是因为辛亥革命引发了思想解放,而非中国民众

10、潜在力量巨大,排除A;封建势力尚未推出历史舞台,排除B;此时清朝专制统治不是面临崩溃,而是已经被推翻,排除C。9(2021陕西高三三模)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康格认为:戊戌政变后清政府的有些改革仍会得到保留和延续,因为,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皇太后和她的极端保守的顾问们某种程度也被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唤醒”。由此可知,康格的这一判断A源于不同的社会制度B干预了中国的内政问题C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D预见清廷改革的可能性【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指对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从材料“皇太后和她的极端保守的顾问们某种程度也被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唤醒”可以看出清政府的政策和改革走向,因此,

11、康格预见了清廷改革的可能性,所以D正确;A项是康格得出判断的条件,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干预了中国的内政问题”,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所以C错误。10(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二模)1900年春,梁启超劝诱孙中山以“勤王”名号起义,举皇上为总统,握手共入中原;同年6月,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建议孙中山与李鸿章合作组织广东独立政府。这反映出当时A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名存实亡B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以华治华C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D三民主义为社会各阶层接受【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根据材料中梁启超及何启的建议可知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化,因此反映的是当

12、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C正确;当时清王朝仍然掌握着国家的走向,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11(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二模)1881年,首批留美公派学生因逐渐洋化,被清廷视为大逆不道而提前召回;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这一变化A促进了清政府全面推广新式教育B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适应了延续封建统治的现实需求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答案】C【详解】留学生从被“视为大逆不道”到成为步入仕途的凭证,反映出在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清政府试图通过先不用新式的人才来延续自身的统治,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

13、A;宣扬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D项是指戊戌变法,排除。12(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校歌是时代的记忆。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莆田某校校歌写道:伟哉中山兮遗教辉煌,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致力科学之建设,拥护民主之宪章。校歌中的“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拥护民主之宪章”的运动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C适应了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莆田学校通过校歌表达了对“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拥护民主之宪章”运动的拥护,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复辟帝制的逆流,孙中

14、山等人发起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宪章,孙中山等人的活动适应了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莆田学校校歌表达了对护国、护法等运动的拥护,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等人的政治运动,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故排除A;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情况,故排除D。13(2021福建厦门市高三一模)20世纪初,御史萧丙炎指出:“各省办理地方自治多印中公正賺明之士,往往視为畏途,而劣监刁生,运动投票得为职员及议员与意事者,转居多数。”多数劣监刁生,平日不谱自治章程,“是其鱼肉乡民之故技,以之办理自治”。摒此可知,当时的地方自治运动A促进了地方绅

15、权急剧膨胀B阻碍了城乡之间人才流动C加速了清末统治秩序瓦解D引发了地方士绅严重分化【答案】C【详解】据材料可知,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过程中,参与者多为品行低劣的士绅,他们不了解自治章程,往往借机压榨百姓,这会激化阶级矛盾,引发民众的不满,从而加速清廷统治秩序的瓦解,故选C项;地方绅权膨胀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出参与地方自治的士绅多是品行低劣者,不能体现城乡之间人才流动受阻,故排除B项;材料表明在地方自治过程中,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人往往不愿意参与,而参与者大多是通过贿赂等不法手段获取议员或董事的,这反映了地方士绅的分化,但“引发”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14(2021山西晋中市)下图是1918年出版的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可知A民国年间人民的生活较为富足B这一时期教科书普遍教授西学C教科书反映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西学的传播【答案】C【详解】据插图的文字“你也买布,我也买布,不买洋货,都买国货”,可以反映这一时期群众性的反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