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l****l 文档编号:289422933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下

2、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B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2以下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B蚕豆病致病基因是否有害,需要与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C一般说来,染色体异常的胎儿 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D羊膜腔穿刺吸出的羊水进行离心获得细胞后,只取上清液进行检测3桔小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瓜果的主要害虫,某种群雌雄比例为11,研究人员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采用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方法来调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

3、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l-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S”型增长B2013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J”型增长C2013年6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约为640头D推测可知,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没有影响4如图表示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渔业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要使资源更新不被破坏,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C种群数量超过K/2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K值,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神经元可以构成

4、最简单的反射B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C反射活动的完成不仅依靠神经系统,也需要体液参与D跨步反射是涉及多个神经元的简单反射6调查发现,某地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为探究这两个品种小麦穗发芽率出现差异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步骤 分组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加缓冲液(mL)111加淀粉溶液(mL)111温度为D下保温相同适宜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用小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过滤后制成提取液,并去除提取液中的B物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AC处加样应为0.5ml的蒸

5、馏水,D应为相同且适宜的温度B去除提取液中B物质的目的是排除种子中原有的淀粉对结果造成干扰C制备提取液时,应选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粒或白粒小麦种子D该实验研究的是外界环境因素对两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的影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实质上可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

6、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低于K2,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则应采取_保护。(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8(10分)下图所示为茉莉花油的提取过程,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茉莉花油不仅挥发性强,而且易_,因此常采用_法提取

7、。(2)由于担心使用水中蒸馏法会产生_的问题,因此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通常使用_法。(3)因为只是对茉莉花油进行粗提取,所以茉莉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_。(4)图中A表示_过程,经该过程得到的油水混合物加入NaCl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茉莉花油将分布于液体的_层,原因是_。(5)图中B是_,加入此剂的作用是_。9(10分)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可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

8、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EEEeeeHHHhhh39120815912160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方法一、 实验步骤:_,实验结果:_。方法二、

9、实验步骤:_。实验结果: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细胞中表达。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10(10分)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如图1),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为研究生长素(IAA)与顶端弯曲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1)拟南芥种子萌发时,顶端分生

10、组织产生的IAA运输至顶勾处,促进细胞的_生长。由于IAA的作用具有_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勾两侧细胞生长状况不同,因而弯曲度发生改变。(2)科研人员发现一株TMK基因缺失的突变体(tmk突变体),用_法将含TMK基因的T-DNA转入tmk突变体中,分别测定三种不同拟南芥种子萌发时,顶勾处的弯曲度,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显示_。(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三种植株顶勾弯曲处内外侧(如图3)的细胞长度,结果如图4。据实验结果推测,tmk突变体顶勾弯曲度改变的原因是其顶勾弯曲处_。(4)科研人员推测,不同浓度的IAA可能通过TMK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5),在IAA浓度较高时

11、,tmk突变体无法剪切TMK蛋白。一种从分子水平证实这一推测的思路是:测定并比较_植株的顶勾弯曲处_(填内侧或外侧)细胞的_量。11(15分)图甲是褐色雏蝗在1947-1951年的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用该种群数量的对数值lgn表示种群密度,n代表种群数量),图乙是草原上某种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表示卵,“+”表示幼虫,“o”表示成虫)(1)自然界中褐色雏蝗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与1948年相比,1950年该种群内个体间生存斗争的强度_(填减少、不变或增强)。(2)要调查草原上该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假如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原因可能是_。(3)依据图乙,防治田

12、鼠应在_点时进行,bc段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2022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题目详解】A、图中a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A正确;B、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由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

13、体的作用,D错误。故选D。2、D【答案解析】1、遗传病是指由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病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一般不遵循遗传定律。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原因: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增,使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遗传咨询(主要手段):诊断分析判断推算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建议;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重要措施)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题目详解】A、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A正确;B、判断缺乏某基因是否有害需与多种环境因素一起进行综合考虑,B正确;C、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