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9421178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索之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索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赵场中心校 王艳梅教学目标: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之路途艰辛。培养学生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多篇科学探索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之路途艰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选文:逝世前的科学记录、宇宙生命之谜、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自由落体实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们听说过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呢?知道他们的什么事迹呢?2.科学家们在研究科学的时候都会付出常人意想不到的心血,都会经

2、历常人不能承受的重重困难,然而他们的付出与研究都是值得的。3.今天让我们阅读四篇有关科学研究的文章,让我们去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感受科学探索之路的艰辛。二、阅读逝世前的科学记录1.快速阅读文章,思考文章介绍的是谁,关于什么的研究。2.完成阅读表格。逝世前的科学记录3.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他的主要事迹。4.说说竺可桢有什么品质,从哪儿感受到的?5.师小结:每一位研究科学的科学家都经历不凡,都值得我们学习。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宇宙生命之谜1.快速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完成表格。2.说说这篇文章科学家的主要事迹。3.谈谈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四、选读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自由落体实验(二选一)1.两篇文章

3、选择其中一篇来阅读,完成表格。2.反馈交流,谈谈他们的主要事迹,精神品质。3.谈谈阅读了这几篇文章的感受。五、情感升华1.师小结,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研究过程心酸烦苦。2. 培养学生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3.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表格设计:主要人物主要事迹精神品质逝世前的科学记录宇宙生命之谜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自由落体实验阅读材料:逝世前的科学记录1974年2月6日清晨六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拧开半导体收音机的旋钮,仔细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眼镜,借着台灯的光,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

4、,最低零下7 ,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写完之后,老人正想把笔记本合上,忽然记起一件要紧的事,又连忙戴上眼镜,在刚才那行小字下面,注上两个字:“局报”。 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科学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竺可桢为什么在记录了天气预报之后,又加了“局报”两字呢?原来,这“局报”就是指“气象局预报”的意思。平时,竺可桢并不记录天气预报。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温度计,每天清晨,他把温度计放在院子里,然后开始做早操,做好操以后把温度记下来。他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打开竺可桢的笔记本,里

5、面记录的项目可多啦:“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山桃始花。”“4月4日,杏树始花。”“4月15日,紫丁香始花。”“4月20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竺可桢仿佛是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时刻刻都在精心地观察着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鸟叫,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降霜,第一次结冰,第一次下雪竺可桢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仿佛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原来,竺可桢研究着生物随着气候变化而怎样变化的科学“物候学”。物候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学。比如说,1962年春天,北京

6、农村的花生播种以后,受到严重的冻伤。其实,社员们是按照与前两年同样的日子播种的,为什么在前两年却没有发生冻伤呢?竺可桢打开他的记录本,找到了答案:1962年北京的山桃、杏树、紫丁香开花的日子,比1961年迟了十天,比1960年迟了五六天,物候学的观测说明,1962年的农业季节推迟了,花生的播种日期也应适当推迟才对。竺可桢正是深知物候学是一门如此重要的科学,所以毕生从事这一研究工作。他每天上班,本可以坐汽车,但他宁愿步行。一边走着,一边像巡逻兵一样扫视周围的一切。他善于从千树万枝中发现第一片绿叶,他善于从喧闹嘈杂的城市中听出第一声蛙鸣,他善于从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到第一只燕子,他善于从春天的风沙中

7、辨别出第一朵柳絮竺可桢在他和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一书中,绘制出了1950年至1972年间各种物候变的曲线。这每一条曲线,不知凝聚着多少个观察数据,凝聚着竺可桢多少心血。竺可桢还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摘引出古人对各种物候的记载,写出了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受到国内外气象学家的重视和称赞。竺可桢为工农业生产贡献了力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他的成就,正是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来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科学态度。他在1936年至1949年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亲自为浙江大学制订了校训“求是”。他的一生,贯穿着“求是”精神。他在最后一篇科学记录上注明的“局报”两字,正是他严格的治学精神在

8、别离人世前的又一次闪光!宇宙生命之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决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

9、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10、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

11、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

12、氧气含量极低;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国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这两艘飞船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取得两项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的取样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两项成果证明,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近年来,通过对

13、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1976年我国吉林省下了场陨石雨,经过对其中最大陨石块进行取样分析,也找到了有机分子。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黄全愈笨笨来到美国之后总是给爸爸带来惊奇。这不,他又吵着让妈妈带他到图书馆查资料,说什么要搞一项研究。爸爸听了,心中顿觉好笑:“我一个博士都研究不出什么名堂,一个豆大的小毛孩子能搞研究,奇怪。”爸爸想知道儿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就没有阻止。妈妈耐不住笨笨的央求,母子俩驱车来到社区图书馆。笨笨快速奔向咨询台,然后又跑向二楼。妈妈心中充满疑惑,不知儿子到底要研究些什么问题。只见笨笨面

14、前堆着厚厚一摞书,几乎比他还高。他聚精会神地翻看着每一本书,时而凝眉思索,时而低头奋笔疾书,时而绽放出会心的笑容。研究的题目是关于蓝鲸的食物,蓝鲸吃什么已经查到了,可是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呢?笨笨在书架上左找右找,时间一分一秒地在书页间溜走,仍然没有发现一本书谈到蓝鲸是怎样进食的,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要闭馆了,怎么办呢?他又一次求助于咨询台,得知迈阿密大学图书馆或许会有藏书谈到这个问题,笨笨如获至宝,和妈妈一起匆匆赶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身材魁梧的警卫伫立在门口,在斜阳中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离警卫越来越近了,妈妈的心里越来越着急,怎样与他交涉好呢,讨好他,央求他,还是干脆请校长来帮忙?妈妈正在心中盘算

15、时,笨笨来到警卫面前。他镇定自若地向警卫说明自己的来意,然后彬彬有礼地与警卫握手表示感谢。妈妈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儿子竟有如此娴熟的外交手段,而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这可是个新发现。她又惊又喜,边进门,边向警卫频频点头示意,高兴得几乎有些忘形。母子二人抱着十几本介绍蓝鲸和鲸的家族的书籍回到了家中。随着笨笨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每天的饭桌就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课堂。笨笨常常边吃饭,边眉飞色舞地向爸爸妈妈讲述他的收获:蓝鲸的寿命有90100年,小蓝鲸要在母体中孕育300330天,蓝鲸的心脏有一辆汽车那么大,主血管可以任由一个人爬来爬去,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说实话,爸爸妈妈以前除了知道蓝鲸很大以外,什么都不清楚。现在,在蓝鲸研究方面,小笨笨成了家中最博学的“老师”。在他的面前,爸爸妈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才疏学浅。笨笨终于完成了他的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总共有三张纸:封面,论文正文,封底。封面上画着一头龇牙咧嘴、摇头摆尾的蓝鲸。在蓝鲸的嘴边是一群仓皇逃命的鱼虾,一分童真,几分想象。在封面的左下方写着他的英文名字。论文共分四个小部分:一般介绍,蓝鲸吃什么,怎样吃,以及蓝鲸的非凡之处。每一部分不过寥寥几句话,似乎没有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