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克报告2012年第4期{总第31期:莫桑比克减贫概要照片握供匕申園阖轟扶尖申心王小林莫桑比克减贫概要王小林梁怡摘要:莫桑比克自1975年独立之后,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和减 贫1975-1986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增长艰难o 1987-1999年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制度,经济增长迅速但是,受 1990-1992年内战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通货膨胀十分严重2000 年至今,进入经济稳定增长的新阶段,通货膨胀率显著降低,贫困发 生率明显减少,住房、教育、健康等指标明显改善目前,莫桑比克 正在执行《中期减贫行动计划(2011-2014)》,旨在通过包容性增 长实现减贫其三大战略是提高农业和渔业生产力、促进就业、加快 人类和社会发展,为此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两大支持措施:良治和宏观 管理关键词:莫桑比克,减贫,战略一、莫桑比克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 概述1. 自然地理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东临印度洋,北接坦 桑尼亚,西北邻马拉维和赞比亚,西邻津巴布韦,西南与斯威士兰和 南非接壤首都为马普托莫桑比克共10个省1个市(图1)国土 面积80.1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占2. 2%o莫桑比克地势大致口西北 向东南倾斜,赞比西河斜贯中部入海,河北主要是高原,平均海拔 500-1500米,河南主耍是平原,平均海拔100米。
莫桑比克属热带 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多河流,森林 约占领土的四分之一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 4度全年分干湿两 季,干季较短,为4月至9月;湿季很长,为10月至U3月2. 历史沿革公元广5世纪,班图人从西部和北部进入莫桑比 克之后,斯瓦西里人和阿拉伯人进入1498年3月,葡萄牙航海 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发现了莫桑比克自1505年开始,成为葡萄牙的 殖民地,即葡属东非洲经过近5个世纪的漫长殖民统治后,莫桑比 克人民开始政治觉醒,在以萨莫拉・马谢尔为首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 领导下与葡萄牙军队展开了武装斗争,并得到苏联的支持1975年6 月25 R,莫桑比克正式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 和国1990年11月,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莫桑比克共和国独立后,反对党“莫桑比克抵抗运动(以下简称“抵运”)”长 期从事反政府武装活动,使莫陷入了长达16年的内战d992年10月 4 R,莫政府和“抵运”在罗马签署了和平总协议1994年,抵运 正式宣布由军事组织转变为政党同年被批准为合法政党自此以后,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在1994年、1999年和2004年3次多党议会和总 统选举中,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均获胜。
2005年2月,当选总统格 布扎宣誓就职,前总统希萨诺退休,顺利实现权力交替格布扎总统 执政以来,继续执行稳妥务实的政策,保持了政局稳定1. Cabo Delgado 齣加曲2. Gaza/加扎3. Inhairbane 伊尼扬巴内4. Mani ca/马尼卡5. M^uto City回普托市6. Maputo^M^&S7. Nanpula/W# 拉& Niassa/尼亚萨9. Sofala/^}S£z10. T巳馆穴特11. Zairbezia赞比西亚★曰昔托图1莫桑比克分省图3. 社会概况1980年,莫桑比克人口总数为1213万由于受 内战和自然灾害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人口增长缓慢 1992年和平协议签署以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根据世界银 行数据,2010年莫桑比克总人口已达到2339万莫桑比克有60多 个族体,目前主耍有居住于赞比西河以北的马夸人(Makua)各族、 马孔徳人(Makonde)和尧人(Yao);萨韦河以南有聪加人各族;萨 韦河与赞比西河之间的地区居住着绍纳人(Shona)各族莫桑比克 人的婚姻形态,除了传统社会普遍实行的一夫多妻制以外,赞比西河 以北各族(斯瓦希里人除外)大多按母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而 赞比西河以南各族和斯瓦希里人则按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
虽 然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但各部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属于班图语系 宗教信仰方面,目前通行全国的宗教有原始的传统宗教、基督教(包 括天主教和各种新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4. 资源概况莫桑比克土地和自然资源丰富,有发展工农业的 良好条件境内土壤肥沃,雨量充足全国耕地面积约为3600万公 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5%,耳前开发利用的仅有1/10,约为360万公 顷境内农业发达,但是农耕技术却十分古老主要农产品有甘蔗、 棉花、麻、椰子、玉蜀黍、腰果、小麦、花生、马铃薯、豆类、芦粟、 棕植I油、咖啡、烟叶、香蕉、柑桔、水果和蔬菜等莫桑比克林产资 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24. 4%,但是还没有大量开发畜牧 业是莫桑比克农户的副业,一般农户都有牛、羊、马、骡、驴、猪等 牲畜和鸡鸭等家禽渔业非常发达,但是捕鱼设备简陋,机动渔船不 多,缺乏远洋渔业,所有捕鱼作业都限于沿海一带和内陆河流捕鱼 量可以自给自足,并有少量可供外销莫桑比克矿产也十分丰富,主 要矿藏有金、石墨、铝土、煤、铁、石棉、云母、链、钻、铜、铅、 袒、汞、钮、石英和绿柱玉等二)经济发展阶段2011年,莫桑比克GDP总量128. 27亿美元,人均GDP582美元。
其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殖民时期(1505〜1974) o独立以前,尤其在1930*1974年 期间,葡萄牙殖民政府推行的政策目标是将莫桑比克变为原料供应地、 商品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储存地长期推行该政策致使莫桑比克形成 了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农业建立在小农生产和少数大型农场的基础上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但4000多个大型种植园控制了全国已耕地 中60%的肥沃土地,主要种植腰果、椰子、棉花、甘蔗、茶叶、花牛: 和剑麻等经济作物葡萄牙、南非、英国等国家的公司不光控制了莫 桑比克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及纺织、炼油、化肥等工业,而且垄断了矿 业开采、过境运输和过境贸易等行业莫桑比克全国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品主耍来自进口,整个国民经济严重依赖葡萄牙等宗主国2. 计划经济时期(1975〜1986)独立后,莫桑比克在经济建 设领域开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政府全面接管葡萄牙人的银行、 工厂、工矿企业和大种植园,推行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但由于 白人移民离境导致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缺乏,计划经济体制运转艰 难,工农业生产水平全面下降1977年2月,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将莫桑比克建设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 划经济,以国营经济为主,鼓励合作企业,并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 业,继而发展工业的经济方针。
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在农业方面,莫 桑比克大规模组建国有农场,并推行农业合作化政策,组建集体农庄 在城市地区,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将主要的金融机构、大房地产、 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和保险公司收归国有同时,政府控制了几 乎所有白人离境吋遗弃的企业,通过指派管理层等方式干预经营不善 的私营企业,并于1980-1982年间组建起12个国营企业,从而逐步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销售领域,政府成立国营的销售企业,管理进 出口贸易和国内大宗商品贸易此外,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国营零售 商业系统“人民商店”,控制了零售业1981年,莫桑比克政府制定“战胜不发达”计划,大量投资兴建大工业项目和国营农场到1985 年,国营农场和合作社的产品占市场销售量的40%以上理论上讲,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是战后垂建阶段,计划 经济体制与政府的干预经济计划具有无可替代的制度优势但是独立 后的莫桑比克又遭受了国内战争、旱涝灾害、人口流动频繁、管理和 技术人才缺乏以及外汇短缺等天灾人祸的重创,因此独立初期的莫桑 比克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1970-1979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下 降8.6%, 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3. 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为230美元,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
虽然从1983年“四大” 开始,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着手调整经济政策,开始开放市场,但至 1986年萨莫拉总统去世为止,并未扭转经济下降趋势,粮食及日用 消费品奇缺1980-1986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0%,出I I减少3/4, 农业收成减少几乎一半3. 经济改革初期(1975〜1999)经济发展停滞乃至倒退的困 境迫使莫桑比克政府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3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 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鉴于全国以农业人11为 主,“四大”以农业改革为重点开启了改革的进程80年代中期, 政府开始考虑改变集体农庄化的农业政策,逐步放松农村经济的中央 计划经济成分,放弃了强制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政策,允许农民在私 营的小块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并且以市场手段刺激农业生产到80 年代末,政府加快了农业政策的改革步伐,重点是以市场刺激小农的 农业生产总体来看,莫桑比克农业改革的主耍内容是改革农业技术 推广政策、改进粮食存储政策、培育农村市场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莫桑比克开始着手调整经济结构从1987 年起,政府在国际资本1的支持下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经济复兴计 划”,目的就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解决 宏观经济的扭曲和不平衡。
90年代初,“经济复兴计划”扩展为“经 济与社会复兴计划”,该计划框架的三大支柱为市场改革、自由化和 宋观经济稳定1莫桑比克于1984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87年与这两大国际组织签署了结构调整协议, 以赢得国际机构对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支持在金融和货币政策领域,莫桑比克政府把改革政策的重点放在放 开市场价格和外汇汇率、减少预算赤字和压缩通货膨胀率,从而实现 宏观经济平衡以及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冃标1992年内战结束,为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1994 年大选以后,新政府以国家重建和经济复兴为中心,继续推行社会经 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 改革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莫桑比克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企业调 整统一管理局”来协调管理其私有化进程,并且其私有化计划也得到 了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支持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1.1 亿美元贷款,以支持莫桑比克1996-1998年的经济私有化到90年 代末,莫政府已对900多家公司实行了私有化,国企私有化改革的目 标基本完成莫桑比克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私有化速度最快且最 有成效的国家之一。
目前,私营部门已进入交通运输、电信和能源等 部门而为私有部门——尤其是非正规农业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也 是迄今为止莫桑比克政府实现经济增长和脱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990^1992年,由于内战破坏、干旱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因素导致 经济增长下降,但从1993年开始,随着和平到来和干旱结束,经济 情况好转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93〜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率分别为8.7%、6.8%和2. 7%o从1996年开始,莫桑比克实现了宏观 经济稳定,经济进入非通货膨胀增长期,国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年 均通货膨胀率从1995年的54.5%下降为1997年的7. 4%,自1983年以 来首次实现了通货膨胀率小于一位数,大部分经济部门都实现了强劲 增长4. 新阶段的经济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新世纪以来,莫桑 比克继续保持着较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2001-2010年间,平均经济 增长率为7.9%;通货膨胀率年均10. 7%o从2005年开始,莫桑比克实 施了 “5年(2005~2009)行动计划”,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受全球 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经济增长率降为6. 5%,但2010年冋升为 7. 2%o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09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