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

上传人:hua****92 文档编号:288886262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得终结解读【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精品文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一)写作背景第一,19世纪中期自然科学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以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沦等“三大发现”为标志的最新成果。 但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如福格特、毕希纳、摩莱肖特等人却以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自然科学成就,抹杀了思想与物质的原则性区别,以至于费尔巴哈拒绝把自已的哲学叫做唯物主义。 第二,19世纪4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不仅复活德围

2、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还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典哲学之问的关系,以达到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其代表性的思潮是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第三,费尔巴哈发表的唯物主义和无神沦著作,遭到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哲学家的否定和围攻。 丹麦哲学家卡尔施达克出版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费尔巴哈辩护。 但是由于施达克根本不懂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而是根据费尔巴哈“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目的”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结果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正确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恩格斯面前

3、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此,应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的邀请,以评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契机,恩格斯于1886年写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二)重要意义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对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考察开始,到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束,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1)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产生作出了科学阐述。 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理论来源德罔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靠对传统哲学极端谨慎、细致和科学的态度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哲学的基

4、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确立了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给数千年来纷繁复杂、观点各异的哲学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和鲜明的阵营,并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能面临的争论提供了科学辨析的武器。 (3)把社会历史的研究置于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运用丰富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深入考察了人们有目的的行动如何创造历史,提出探究历史真正动力的途径。 因此,费尔巴哈论不仅回击了当时社会上的错误思潮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内容分析费尔巴哈论由一篇序言、四章正义和一个结束语构成。 序言主要说明写作该书

5、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目的。 第一章全面评述了黑格尔哲学及其学派的解体。 阐明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所具有的革命性质,揭示r黑格尔体系和方法之问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分析了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必然性以及费尔巴哈哲学出现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分析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 明确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揭示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批评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第三章主要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论述了费尔巴哈在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上陷入唯心史观的表现及其阶级根源和理论原因。 第四章系统阐述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阐

6、明了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概括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说明了辩证法取代形而上学的科学基础,并深刻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束语主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它继承和发展了德同古典哲学,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 这里主要介绍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 (1)首次科学地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他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对识别哲学派别性质的理论意义。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或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组成两个

7、阵营。 凡是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存在、物质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只是在说明对世界本原的看法这一“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使用和区分的,离开这个根本点,只会造成混乱。 第二个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黑格尔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峰持世界叮知论的观点。 但是,还有少数哲学家,如休谟、康德等,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

8、界的可能性,他们坚持一种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或怀疑论观点。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世界上只存在目前还未被人类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对于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2)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异同。 在自然界中。 除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外,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 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自然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 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推动着社会发展。 但是,社会发展始终是受内部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这就造成了和自然界完全相似的情况。

9、第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研究和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去探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只有对广大人民群众(及其领袖)行动起来的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的研究,才是“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 这就承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研究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纯粹经济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在欧洲主要国家(如英法),资产阶级、封建贵族和无产阶级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他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恩格斯主要讨论了国家和由公法、私法、宗教和哲学构成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国家和带有普遍效力的法律独立于经济基础,但它们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宗教和哲学是“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它们与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之间的联系由于经过一些中间环节而更为复杂和模糊,但这种联系是存在的,哲学和宗教的变化是由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们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引起的。 6Word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