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288497344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2 淮南淮南一中高一年级一中高一年级线上检测线上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语文学科试题 (总分 100 分 120 分钟) 温馨寄语: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当我们无愧于自己时,坦然的心自然带来安温馨寄语: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当我们无愧于自己时,坦然的心自然带来安定平和的情绪,这使我们敢于面对、勇于承担,在生命的局限中,定平和的情绪,这使我们敢于面对、勇于承担,在生命的局限中,依然绽放青春色彩依然绽放青春色彩!分数!分数不是唯一不是唯一,试卷更值品鉴。,试卷更值品鉴。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45 分)分) (一)(一)知识性知识性文本阅读(本题共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

2、题,小题,15 分)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吴组缃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的小说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 同历史归于一类。 比如 穆天子传 是个神话传说, 可

3、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 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 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 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

4、;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各个朝代的人们写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 这就与专供

5、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 2 / 12 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有删改) 1下面关于“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是指文人

6、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是讲求用虚构和想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D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场面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对文中“但作为史传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这句话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唐代“志怪志人小说”同“传奇小说”并存。 B唐“传奇”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 C唐“传奇”中仍保留着“志怪志人”的因素。 D唐“传奇”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内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小说史上凡是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 B中国古典

7、小说继承了史记等史传文学“实录”的传统,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C我国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发展、进步大都是由优秀的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 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的作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 题。 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

8、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

9、药,用于胃寒、 3 / 12 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

10、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

11、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有关介绍中医药的电视节目若想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应寓教于乐,如推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并就诗中茱萸是何种茱萸设问。 B古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与今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说法,虽字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C 引导青少年

12、阅读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 , 能够使他们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渐渐产生民族文化自信。 D白剑峰认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应该从将中医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5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医药曾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作用非凡。 B 黄帝内经 :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佐药九味,为大方。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为中方。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为小方。 C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

13、、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D湖南省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大赛,它借助情景剧、喜剧、说唱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学的无穷魅力和智慧。 4 / 12 (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6 小题,小题,30 分)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 非攻(节选) 鲁迅 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跑进厨房里,道: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 “对咧。”墨子说。“公孙高走

14、了罢?” “走了, ”耕柱子笑道。 “他很生气, 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 便回到自己的房里, 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

15、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汽。 “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 “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走了三天, 看不见一所大屋, 看不见一棵大树, 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 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

16、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5 / 12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 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 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 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