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288492315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54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15 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题专项2021-2015 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题专项2021 年上半年2021 年上半年30.材料:师:“小嘴巴”? 幼:“不说话”。 师:“小朋友们看着黑板,黑板上是什么呢”? 幼:“数字 9 的分解”? 师:“很好,我们上节课学了数字 9 的分解,小朋友们会了吗”? 幼:“会了”。 师:“真棒!那你们一起读一遍,9 可以分成 1 和 8,预备,起”! 幼: “9 可以分为 1 和 8, 9 可以分为 2 和 7, 9 可以分为 3 和 6, 9 可以分为 4 和 5, 9 可以分为 5 和 6” .师:“停!停!停!9 可以分为 4 和 5 后面该怎么背

2、了,涛涛,就是你领着大家乱背,声音又大,你给我小声点,其他小朋友别跟着他背! 重新来一遍! 9 可以分为 1 和 8,预备,起”! 涛涛在李老师的责备及小朋友们的讥笑声中低下了头。其他的小朋友则附和着,一起背诵起来。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参考答案】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正确的,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并没有并没有引导幼儿们去发现拆分的规律,而是让所有幼儿按照老师的课件去读,同时涛涛犯错时李老师也并未对其进行引导。2.儿童是发展的人,每个幼儿都是有巨大发展潜能,教师要

3、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所有幼儿。材料中,涛涛因为读错了,老师就责骂他,小朋友嘲笑他,因此涛涛低下了头,教师没有看到涛涛的发展潜能,没有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涛涛,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想法。 材料中,教师责骂涛涛读错了,之后还让他小声读,都没有做到以涛涛为主体,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儿童观。综上所诉,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是违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我们要引以为鉴。31.材料:婉婉一岁多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身体发育比同龄幼儿晚。上幼儿园后,身体还是比较瘦弱,语言表达不太清晰。一次,陈老师教孩子们唱儿歌“两只老虎”。陈老师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就叫孩子们

4、到教室中间一个一个表演。陈老师给唱得好的孩子奖励一朵小红花。轮到婉婉了,她刚唱了一句,就不记得歌词,还跑调了。陈老师对婉婉说:“你怎么总是比别人差” !接着在婉婉额头上贴了一朵绿色的小花。 小朋友们都不屑地看着婉婉, 婉婉羞愧极了。回到家里,婉婉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婉婉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婉婉的妈妈非常生气,找到陈老师理论:“亏你还是老师,怎么这样对待小孩子”?陈老师回应道:“你家婉婉就是比别人差,不信,你去问其他老师”。婉婉的妈妈气得说不出话,只好找园长投诉。园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陈老师,要求她当着全班幼儿的面给婉婉道歉。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

5、的教育行为。【参考答案】陈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正确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第 1 页,共 34 页1.违背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材料中,陈老师说婉婉总是比别人差,还在婉婉的头上贴了一朵绿色的花,没有尊重婉婉的人格,违背了关爱学生。2.违背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老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婉婉不记得歌词,陈老师没有耐心教导,没有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所以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3.违背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

6、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尊重家长,材料中,陈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给婉婉贴上绿色的小花,羞辱婉婉,没有和家长耐心沟通,都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材料中陈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不值得我们学习。32.材料: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进步之魂,但是对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中国来说,文化的进步却是较为缓慢的,所取得的影响远没有经济领域明显,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不容否认,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导致文化浮躁的重要原因。快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不变节奏,无形中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以快来博取价值的时代。当改革的现实进程与人们的心理预期形成反差时,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便随之出

7、现。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现,就是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科研人员不肯再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企业经营者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甚至于一些社会决策也只顾眼前利益,忽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们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静不下心来,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这种文化浮躁的氛围中,文化生活似乎越来越与真、善、美渐行渐远。文化对社会的推动力,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释放出来的,真正的文化应该对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因为文化的人文本性要求人们必须诉诸恒常的价值关切。在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

8、社会里,作为世代累积沉淀下来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信念,理应渗透于百姓的生活实践中,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稳定性要素。文化需要固根扶本,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的精神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精神慰藉之需求。抑制文化浮躁,首先需要夯实全民族的信仰根基。信仰既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因素。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而文化浮躁,实际上也是文化精神支柱缺失的“躁动而浮”。心中有明确的信仰,我们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守住我们最想要的东西。信仰的弱化与分散,对一个向上的民族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它会使人的心灵无所皈依,会弱化民族的奋发自强精神。 抑制文化浮

9、躁,还需要自觉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心。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强势影响并改变着中国既有的文化格局,加剧了中国的文化震荡,这种文化落差在催生了国人浮躁心态的同时,也挫伤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甚至出现了文化的价值迷失。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我们有幸迎来了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契机。我们要涵养我们的文化元气,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一定是一个充满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 抑制文化浮躁, 无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第 2 页,共 34 页让每个人沉下心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唯有如此,全社会才会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凝聚共识,更加从容与自信地走向未来。摘编自邹广文抑制文化浮躁(1)文章认为文化浮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2)抑制文化浮躁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分)【参考答案】(一)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导致文化浮躁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节奏变快,经济发展的影响远高于文化的进步,改革进程与心理预期反差较大,让人们的心态变得焦虑和浮躁,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处于这种急于求成的文化浮躁氛围里。(二)文化对社会具有推动力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稳定性要素。世代积累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理念需要渗透到我们的

11、生活实践中来,成为我们的精神资源,给我们精神慰藉,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抑制文化浮躁,夯实全民族的信仰根基,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抑制文化浮躁,夯实民族信仰。我们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支柱,能够坚守住初心,能够让人的心灵有所皈依,能够增强整个民族的奋斗自强精神。 其次,抑制文化浮躁,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找到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不会出现文化价值的迷失。最后, 抑制文化浮躁,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2020 年下半年(全年举办一次考试)2020 年下半年(全年举办一次考试)30.

12、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萍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穿着又脏又旧,总是哭着要妈妈,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程老师温柔的拥抱他,牵着他的小手介绍其他的小伙伴和他认识。一天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只见萍萍又一个人呆呆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面,脸上毫无表情,一言不发。程老师见此情景,心想此时不宜和萍萍进行交谈,而是应该鼓励他和小伙伴一起玩。于是程老师叫来活泼开朗的小娜和萍萍一起玩玩具。小娜见萍萍不会玩,便教萍萍两人很快玩到了一起。为了增强萍萍的自信心,程老师有意让萍萍当值日生,协助老师一起发放和收拾餐具,并不断的表扬萍萍很能干,萍萍很开心,越来越自信了。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老师经常表扬萍萍,萍萍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问

13、题: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程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答案: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身上具有巨大的潜能,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因此,教师需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期望,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材料中的老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经常表扬萍萍,萍萍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性格也开朗了起来正是体现了这一点。(2)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长,老师应该将儿童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材料中的程老师看到萍萍性格内向,总是哭着要妈2021-2015幼儿科目一材料分析真题专项训练第

14、3 页,共 34 页妈这种情况没有直接和孩子交谈,而是选择了活泼开朗的小伙伴带领她一起玩耍,还提供机会让萍萍担任值日生,帮助萍萍树立自信心。这体现了儿童是独特的人,教师要因材施教。(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每个幼儿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的程老师见到萍萍这样比较特殊的、性格内向的幼儿,没有直接对她进行教育,而是通过引导幼儿和她交往,创设活动机会增加幼儿自信的方法,让幼儿逐渐建立自信心,最终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正是体现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综上所述,材料中程老师的行为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5、,是值得提倡的。31.这段时间,幼儿园李老师一直被一件事情困扰着。李老师发现,班上新来的小钰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她见到陌生成人就会惊恐地往后躲,在幼儿园里也不与同伴交往,不爱运动,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的任何活动,总是发抖。自己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她。谁要跟她说话,她就嗷嗷叫,害怕的瑟瑟发抖。通过多方了解,李老师得知小钰出生后就被人领养。后来,生父与养父发生纠纷,为了摆脱生父的纠缠,养父就带着她东躲西藏,3 岁时又将她转给现在的养父母。现在的养父母开了一家饭店,为了生意基本无暇顾及她,任她自己玩耍。饭店的服务员经常嘲弄她不会说话,使得她害怕成年人,拒绝与人交往。没有交往对象,语言表达能

16、力发展很慢。面对如此情况,该怎么办呢?问题:请结合材料,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李老师而出谋划策。答案:针对材料当中小钰的情况,李老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材料中,李老师应该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保护学生安全。关于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材料中,面对小钰的情况李老师首先要做到关注小钰的情况并对小钰的特殊情况做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2)李老师应当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情形,善用诗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业,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面对小钰的内向,敏感,不敢与人交流要有爱心耐心,针对小钰的特殊情况开展个别教育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李老师要数到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李老师针对小钰的情况可以积极和小钰的养父母沟通,针对小钰的情况开展教育教学,引导小钰能够恢复正常的儿童活动。(4)李老师要做到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