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0842021 1 无角陶赛特羊等级鉴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角陶赛特羊等级鉴定的鉴定内容、 鉴定方法、 等级评定和鉴定登记等方面的要求及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无角陶赛特羊种羊的等级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545.1 种羊鉴定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个体鉴定 根据品种标准,从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等方面逐项进行观察测定 4 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4.1 鉴定年龄 4.1.1 初生鉴定应在出生后 3 日内完成,6 月龄鉴定选留后备羊,12 月龄鉴定一次后入生产群 4.1.2 母羊 24 月龄时再进行一次鉴定,作为终生等级种公羊每年鉴定 1 次 4.2 鉴定内容 4.2.1 体型外貌鉴定 4.2.1.1 无角陶赛特羊体质结实,肉用特征明显;头短而宽,耳中等大,鼻镜为粉红色;颈短粗,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好,体躯呈圆桶状;四肢粗短,肢间距宽,肢势端正,蹄质坚实;公、母羊均无角,全身被毛白色,毛长 7.5 cm10 cm,羊毛细度 50 支58 支。
4.2.1.2 按照头、颈、肩部、胸部、背腰、腹部、臀部、四肢、生殖器官和乳房、被毛等方面进行体型外貌鉴定时依据外貌、整体结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4.2.2 年龄鉴定 DB63/T 10842021 2 以生产记录档案为准,无生产记录的根据门齿脱换状况确定 4.2.3 体尺、体重鉴定 测量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腰角宽、尻宽、管围等体尺指标和称量体重 4.3 个体鉴定方法 4.3.1 体尺测定 4.3.1.1 体高 由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4.3.1.2 体斜长 肩端前缘到坐骨结节后缘的直线距离 4.3.1.3 胸围 由肩胛骨后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4.3.1.4 胸深 肩胛软骨后缘处从鬐甲上端到胸骨下缘的垂直距离 4.3.1.5 胸宽 在两侧肩胛软骨后缘处量取最宽处的水平距离 4.3.1.6 腰角宽 两髋骨突之间的直线距离 4.3.1.7 尻宽 坐骨结节间的宽度 4.3.1.8 管围 羊左前肢管骨上1/3最细部位的周径 4.3.2 体重 禁水2h、禁食12h测得的羊只体重 4.4 鉴定步骤 鉴定步骤按DB63/T 545.1执行 5 等级评定 5.1 等级评定要求 DB63/T 10842021 3 以体尺、体重为主要评级指标,体型外貌作为辅助评级指标,鉴定后分为三级。
凡体型外貌不符合品种特征、外貌结构有严重缺陷者不予评定 5.2 分级 5.2.1 一级 体型外貌符合无角陶赛特羊特征,各项体尺、体重指标达到表1要求的羊为一级羊一级羊中体高、体重指标全部超过表1规定的15%及以上的个体可列为特级羊 5.2.2 二级 符合无角陶赛特羊品种特性,存在下列情况时,列为二级 a) 公、母羊体重不低于一级羊体重标准的 5 kg; b) 公、母羊体高指标不低于一级羊标准 3 cm 5.2.3 三级 凡达不到二级羊标准的个体均列为三级三级公羊不做种用 表1 一级羊体尺、体重鉴定标准(下限) 性别 年龄 体高(cm) 体斜长(cm) 胸围(cm) 体重(kg) 30 月龄及以上 75 90 120 80 24 月龄 70 85 110 70 12 月龄 68 80 105 65 公 6 月龄 60 70 75 35 30 月龄及以上 68 80 110 65 24 月龄 60 70 80 50 12 月龄 55 65 75 45 母 6 月龄 50 60 70 30 6 鉴定登记 6.1 无角陶赛特种羊鉴定登记按附录 A 的要求填写鉴定登记表 6.2 鉴定人员和记录人员按照鉴定登记表各项内容进行鉴定和记录,在鉴定结束后进行复查,并按照要求填写鉴定人员姓名和鉴定日期。
鉴定记录应准确、详细,一一对应,所有记录妥善保存对鉴定结果进行系统登记,分别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DB63/T 10842021 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无角陶赛特羊鉴定登记表 表A.1给出了无角陶赛特羊鉴定登记表 表A.1 无角陶赛特羊鉴定登记表 鉴定地点: 等级 耳号 年龄(月龄) 性别 体高(cm) 体斜长(cm) 胸围(cm) 胸深(cm) 胸宽(cm) 腰角宽(cm) 尻宽(cm) 管围(cm) 体重(kg) 初评 核定 备注 鉴定人: 记录人: 年 月 日 第 页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