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88435510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一二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一二三一二三思考讨论自9月1日到教师节,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如何?提示: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一二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一二三2.季节变化 一二三思考讨论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我国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为何比南方大?提示: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方。一二三三、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形成: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一二三(2)四季划分:一二三2.五带(1)划分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

2、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2)五带的划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探究一昼夜昼夜长长短的短的变变化与化与计计算算 问题导引 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在地平线相平时,为北京天安门的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升旗时间也有所差异。例如,每年1月11日为7时36分,6月6日为4时36分,在此期间平均每日提前约1分钟。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1月11日为7时36分,而6月6日为4时36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月11日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时;6月6日处于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时。

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 【例题1】某科考队2月21日左右从北半球某地出发到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两个月后于4月21日回到出发地。该科考队返回出发地时,当地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科考队出发是在2个月前,即2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直射赤道时相差约1个月的时间。

4、返回出发地时为4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与直射赤道时也相差约1个月的时间。出发时与返回时太阳直射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即出发时和返回时昼夜长短时间相反。出发时该地昼长11小时,夜长13小时,因此返回时该地昼长13小时,夜长11小时。答案:C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探究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纬度分布和季度分布和季节变节变化化问题导引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下面为山东省济南市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图1)和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和楼高关系示意图(图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结合材料探究:(1)影响建筑物采光和

5、日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图1中,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决定济南市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提示:(1)楼高和正午太阳高度。(2)表示夏至日,表示春、秋分日,表示冬至日。其中,决定济南市楼间距的大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在春、秋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H=90,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表现为自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在南北两极点,H=0。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自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降低,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在冬至日:正午太

6、阳高度H自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降低,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变化过程(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极值变化: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 【例题2】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图乙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图乙中的序号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

7、22日前后)正午竿影长度的序号是。(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是,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A.南回归线以南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C.北回归线以北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A.0 B.25C.45D.9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第(1)题,从图乙纵坐标二分二至日时影长可推出影子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即为夏至日;影子最长,为冬至日;根据时间推理,为春分日,为秋分日。第(2)题,影子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第(3)题,一年中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

8、说明直射点一年均在此地的南方,即此地在北回归线以北。第(4)题,根据图甲示意,若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正午太阳高度=45。答案:(1)(2)先逐日变短,夏至日后逐日变长先逐日变大,夏至日后逐日变小(3)C(4)C1 2-3 4-5 61.下列各图所示日期,代表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的是 ()1 2-3 4-5 6解析: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A和图C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夜现象,图B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均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答案:D1 2-3 4-5 6读图,完成第23题。1 2-3 4-5 62.这一天的日期是前后()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

9、日D.12月22日3.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1 2-3 4-5 6解析:第2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应该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第3题,此日后三个月即为6月22日到9月23日,这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是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北半球,北半球依然昼长夜短,但是夜渐长,昼渐短;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答案:2.B3.B1 2-3 4-5 6下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校春分日时正午太阳

10、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1 2-3 4-5 64.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A.28 B.62C.90D.05.该校所在地地理纬度是()A.28NB.32NC.52ND.18N1 2-3 4-5 6解析:第4题,因为太阳夹角与地平线夹角为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90-28=62。第5题,因为这是3月21日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赤道,由上题知正午太阳高度为62;所以此地纬度为:90-(62-0)=28,因为是北半球,所以是北纬28。答案:4.B5.A1 2-3 4-5 66.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 2-3 4-5 6(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11、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昼长将变。(2)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D点的昼长为。(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1 2-3 4-5 6解析: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昼长将变长。A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D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C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B点位于南极圈,该日正午太阳高度=90-|6634-2326|=4652。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冬至日,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答案:(1)12月22日前后北大长(2)12时12小时(3)C4652(4)A、D、B、CC、D、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