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88431369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成才之路 地理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区域地理区域地理 新课标版新课标版世界地理世界地理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五第五讲讲东亚东亚日本中日本中亚亚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2拓拓 展展 思思 维维3要要 点点 突突 破破4典典 例例 剖剖 析析5跟跟 踪踪 演演 练练6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7学学 海海 导导 航航1学学 海海 导导 航航考纲解读:1结合本区发生的地震灾害,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2运用资料说明日本经济特点。3能够结合中亚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说明中亚的经济结构。命题趋势:1以日本地震为例,分析板块构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以中哈输油

2、管道、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为考查对象。自自 主主 梳梳 理理一、东亚1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 _、中国、_、韩国、_。蒙古蒙古朝鲜朝鲜日本日本2沿海和内陆的差异沿海内陆范围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地形以_、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_、盆地为主气候_气候_气候、高原气候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以_业为主,经济欠发达知识拓展东亚五国可分为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岛国(日本)。平原平原山地高原山地高原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温带大陆性畜牧畜牧二、日本1位置与范围(1)位置:经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125E150E之间;海陆位置东临_、西临日本海,隔_海峡与韩国相望。 (2)范围:领土由北海道、_、四国、_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2工业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_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_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太平洋太平洋朝鲜朝鲜本州本州九州九州京滨京滨濑户内海濑户内海三、中亚1地理位置:大体位于35N55N,属于北温带;地处_中部。2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3河流与湖泊:内流河主要有_河、_河,外流河主要有_河;湖泊主要有_、_、巴尔喀什湖,都为内流湖。4主要国家:除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_外,还有

4、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欧大陆亚欧大陆阿姆阿姆锡尔锡尔额尔齐斯额尔齐斯里海里海咸海咸海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5农作物分布: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平原,如小麦主要分布在_北部,棉花主要分布在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这里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地,乌兹别克斯坦有“_”之称。6矿产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_沿岸,煤主要分布在中东部_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铜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金之国白金之国里海里海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7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_”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东起_,西至_,

5、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亚欧大陆的新纽带,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云港连云港鹿特丹鹿特丹拓拓 展展 思思 维维1为何中国、日本多台风?答案:1.中国、日本均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西北太平洋是世界台风生成最多的海域。台风生成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国、日本首当其冲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中国、日本多台风。2日本为何被称为“世界火山博物馆”?答案:2日本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地壳活动活跃,是世界多火山、地震分布区之一,火山众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3日本多地震,为何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答案:

6、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且较强,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防震抗震,国民具有较高的防震抗震自救意识,加上日本经济发达、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故日本地震虽然较多,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4中亚五国国名为何都有“斯坦”二字?答案:4“斯坦”原词出自波斯语,本义原很简单,即“地方”、“地区”,一般指面积比较大的地区而言。含“斯坦”构词成分的地名,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斯坦”作为地名通名,多半与民族名称相结合,后来国名中含有“斯坦”一词,于是它又获得“国家”这个引申义,有人甚至以为所谓“斯坦”就是“国家”的意思了。要要 点点 突突 破破季风是随季节变换风向的风,东亚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

7、成的。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在同样强度的太阳辐射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则相反。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具体为:东亚的季风气候及成因东亚的季风气候及成因 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

8、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由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东亚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知识拓展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湿润多雨印度半岛、我国西南等地区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

9、)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 2工业向南、北分散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3产业向国外转移日本从

10、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1.中亚的地理位置与其自然、人文环境特征的关系中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中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中亚的油气资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中亚油气资源的现状。油气资源丰富。中亚大部分的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临近里海水域。出口潜力大。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

11、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出口潜力巨大。(2)与中亚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获取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典典 例例 剖剖 析析考点剖析1东亚季风气候及成因 图A图B(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_;不利影响:_。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

12、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解析】甲地是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中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共同点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但季风的成因不同。 甲地季风气候受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影响而成,乙地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对农作物非常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造成旱涝灾害,对农业不利。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我国应从保护耕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兴修水利,防灾减灾方面来保证粮食安全。【答案】(1)(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

13、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气候特征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考点剖析2日本工业分布成因 (1)图中A、B、C、D四个岛屿中有“硅岛”之称的是_,图中没有画出的属于日本领土的群岛是_。(2)日本的地形特点是_,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3)H处是日本的_渔场,它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4)日本的传统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

14、是_;_。【解析】日本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南部的琉球群岛和其他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农业小型机械化,精耕细作。 日本渔业发达,要从渔场分布、饮食习惯、捕捞技术等方面去分析,日本沿岸多优良港湾,交通便捷,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答案】(1)D琉球群岛(2)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农业精耕细作,单产高,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3)北海道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喜冷水和暖水的鱼类均在此汇集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多,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日本是一个岛国,日本人民历

15、来有广泛的食鱼爱好,需求量大;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水产养殖业也比较发达;日本水产品捕捞、加工技术水平高(4)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工业原料、燃料的运进和工业产品的运出考点剖析3中亚经济发展(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或湖泊名称:A_,B_,C_,D_。(2)图中国家的农业类型以_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经济作物是_。(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大量死亡。试说明其原因。(4)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

16、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中亚的地理基础知识,结合图和课本知识即可解答。【答案】(1)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咸海(2)灌溉小麦棉花(3)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河流沿岸农业灌溉用水消耗太多;河流沿岸工业及生活用水消耗过度。(4)加强国际协作,控制各种用水量;种草种树,恢复植被。跟跟 踪踪 演演 练练一、单项选择题1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A地跨寒、温、热三带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C地形复杂多样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2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位于四国岛日本最大的岛屿是九州岛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优良的港湾A BCD3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B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C. 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D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答案:1.D2.B3.C解析:本题考查东亚地区。第1题,东亚季风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